冯彦娥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现代教育呼唤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显然,当下的人才观和过去相比更严格。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人才的直接培养者,在教学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和贯彻怎样的教学原则,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孩子的发展前途及国家人才的质量高低。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在创新教育中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创新氛围,给予创新时间,教给创新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氛围。这要求教师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激活他们的脑细胞,使他们的创新潜能被充分的开发。同时,给以一定的创新时间。这样,他们才可以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相互讨论、质疑问难等。当然,最重要的莫过于教给创新方法,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方法是能力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必须予以示范,引导学生的探索,演练,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创新方法。例如:当学生在发问、质疑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以示教师对他提出的问题很重视。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很远或提不到要害之处时,教师要予以鼓励、给予点拨和引导,保护每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即便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尤其对那些学困生,更应加倍关注,要让他们感受成功并树立自信,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激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持课堂阵地,加大创新力度
(一)进行教材的再创造
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启智、培养其能力的载体,我们的教学既要忠于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结合教材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解决,给学生时间思考,给学生制造悬念让他们去探究,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发展、创造。
(二)进行教法的再改革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又是教学创新的一个永恒课题。“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时”,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蕴藏着可点燃的创造火种,只要我们勇做创新之人,少一点“匠气”,多一点“灵气”,就能用“教”的创新火种引燃“学”的创新火焰。
1.巧设导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言是否生动、直观、有趣,将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导言应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它可以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迅速进入教学情境之中。因此,我们要利用好有限的时间,恰当、生动、直观、有趣地设置导言,把学生引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一上课,教师拿出一个闹钟,对学生说:“听!是谁在催我们起床?”这时,学生聚精会神,就连平时最好动的学生也目不转睛地看着教师的一举一动。这时,教师将闹钟开关打开,闹钟就发出了“快起床呀!快起床呀!”的闹铃声,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教师刚才提出的问题。教师接着说:“我们工作、学习都有时间,你们愿做时间的小主人吗?”学生齐答:“愿意!”这时教师引入新课。这样安排导语,能激起学生“做时间的小主人”的强烈渴盼,为探究新知识创设了心理上的最佳状态。
2.循循善诱,精心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
精心设问,既能导思,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适应学生的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起学生思考和讨论,使他们产生探求知识发展过程的强烈心理渴求及独到的见解、大胆给出结论。
3.动手操作,诱发创新
皮亚杰说过:“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数学知识产生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具有培养人们创新思维活动独特的优越性。因此,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动手操作活动有:画一画、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摆一摆等。小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胜心强等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操作,独立思考、引起联想,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从多层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个个参与、人人动手的操作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二年级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之后,为了让学生对角、直角的概念更好的掌握,教是可以让学生动手摆、动脑想,师说:“请同学们用学具袋中的小棒摆一个三角形,看它有几个角?用了几根小棒?”学生很快摆出,并说出摆的三角形有三个角,用了三根小棒。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动手操作,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探索,参与获得知识全过程模式,学起来积极主动,满足了学生好动的需要,使他们尝到了探究知识的乐趣,进而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
4.鼓励质疑问难,保持创新积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到无疑,继而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使学生疑中生奇、奇中生趣,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一般”所束缚,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释疑,寻找知识关键所在,抓住知识重、难点,加深对知识理解,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努力开拓教育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