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军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历史学家钱穆曾说:“再有知识的人,如果不了解本国的历史,那最多也只能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作一个有知识的中国人。”
当今中国正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实现。了解历史,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对中国人尤显重要。
有学者认为,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告诉我们未来到哪里去,是“科学之父”;历史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告诉我们过去从哪里来,是“人文之母”。
湖南新高考改革方案把历史纳入首选科目,突出了历史学科的基础地位,意义重大。
梁启超先生说:“中国于各種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正是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历史意识,形成了悠久的重史传统。
历史的功能决定历史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很好地诠释了历史的重要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中国有着5000多年连续发展的文明史,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
同理,只有观察世界历史进程,尤其是新航路开辟以来、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二战后的历史进程,才能深刻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把握人类文明的走向。
可见,只有发掘丰饶的历史文化资源,才能理解当下,从历史中把握未来。这既是现实需要,更是使命担当。
湖南新高考改革方案把历史纳入首选科目,是对重史传统的弘扬,既把准了历史的精神主动脉,又紧扣住时代主题,体现了使命担当。
由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最新版)对历史课程的表述为:
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历史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提高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以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为主线,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打下基础。
课程标准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历史课程的科学性、不可替代的学科育人价值,也规定了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
学科有专攻。历史学科有自身特点,也与其他学科有很多相通之处,可以说,历史融通文理。
从研究的对象看,历史把许多学科研究的内容纳入了研究范畴。如政治制度史、经济发展史、科学文化思想史。
从研究的目标看,历史研究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探寻历史真相,如同自然科学探究自然规律一样。
从研究的方法看,历史以科学史观为指导,讲究实证(如无证不信、孤证不信)和逻辑分析,和自然科学重实验事实和逻辑分析一样。另外,历史研究的视域多元化,有宏观视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也有微观角度(社会史观等),甚至还有生态史观,同物理、化学、生物的研究视角十分相近。这都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
同时,历史的人文色彩也很浓厚。其研究对象是人类发展进程,传承的是人类文明,关注的是人类命运,作为中学基础课程,更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从学科的核心素养看,历史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它兼及科学人文,也包含了政治、地理等学科的内容。
历史融通文理的特点,既符合新高考改革“不分文理”的精神,又有利于培养和选拔科学与人文素养兼备的高层次综合人才,也能为师生的教与学减负。
湖南新高考改革方案把历史纳入首选科目,相对突出了历史学科的地位。但作为历史教师,不应有学科优越感,而应该增强使命感,发挥历史学科的科学育人价值,在“知真、求通、立德”上下功夫,追求“飞鸿印雪,润物无声”的育人境界。
“知真”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基石。历史的“真”,既强调历史确已发生且不可再现的客观性,更强调后人对史料证据认识与把握的科学性。
“求通”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路径。历史的“通”,既要打通历史发展在时空上的纵横联系,又要明了史料解释的可靠可信,通达史论确立、史观驾驭。
“立德”建立在“知真”“求通”之上,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归宿。即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同时,也正因为历史融通文理,兼具科学人文内涵,历史教师还应跳出学科本位,以更高的站位,立足学科特点,学习借鉴其他学科的思想方法,在专业素养和技能上朝综合化方向发展。
(作者系怀化市湖天中学历史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