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韬
摘要: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目的是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实际应用性的好坏关系着学科的完善程度。汉语言文化专业主要是为社会输送专业的汉语言人才。然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理工科之间存在明显不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的讲授中,并不是十分注重应用性问题,这给学生整体文学素养的培养带来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文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248-01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是弘扬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汉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学精神,具有极强的魅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增强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并且和教育及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提高,有利于其更适应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需要,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优秀人才,需要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也要求高校毕业生拥有较好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而更加注重实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不仅仅需要掌握理论性知识,也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和表达水平。当前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较强的人才,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学生拥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但是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较差,为了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知识实际应用性的培养。
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策略
(一)以就业为导向
据调查显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率不高,社会对这个专业的普遍认可度也不高,这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中,以其就业为主要导向进行教学,提高专业的实际应用性,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就业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其专业的就业率,这需要教师在注重日常知识讲授的同时还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不是将知识的学习仅仅局限在知识本身,而是应该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相关职业联系在一起,如编辑、新闻、广告、文案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了解和职业相关的知识,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形成较为科学的知识系统,为学生今后的奠定基础。
(二)在实践中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提升学生汉语言文化专业应用性的必要条件,通过实际应用能力的增强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而获得自己理想的职业,所以教师在对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增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将自身掌握的知识学以致用,提高汉语言的应用性。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模拟企业招聘场景,学生在应聘过程中需要积极展现自身的优势和才能,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可以在应聘中表现出更多自信,将自身的真实能力和水平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在模拟的场景中应该时刻给予学生关注,发现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可以针对自身出现的问题进行改变,在企业招聘中,除了對人才的专业素养十分看中,同时也重视人才的沟通能力和表达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自我展现力的培养。
(三)优化学科学习内容
汉语言文学是很多高校都会设置的一门专业,包含的课程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中西方文化、文学,近现代文学等等,学生学习的内容繁多,种类也相当多样化,很多学生都掌握不到学习的重点,以致于在学习之后出现了门门都懂,但是门门不精的问题,这就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带来了一定困难,所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提高需要其课程的不断优化,使其更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设置的课程需要和当前社会中存在的相关岗位建立一定联系。对于课程的设置做到详略得当,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增强实际应用性,学生可以把握好学习的中重点和难点内容,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课程的质量,尽量做到少而精,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可以进行深入研究,学科学习内容的优化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三、结语
总之,汉语言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财富,然而,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发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增强其专业应用性势在必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自身方式、方法,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加强在实践中对学生应用性的培养,不断优化学科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的竞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