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娟娟
摘 要: 为了不断改善学校管理低效的现状,提高学校精细化管理标准,完善学校的管理模式,提升学校管理班级的效率,减少班主任管理班级繁杂事务的工作时长,让班主任在更加高效且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不断提升自我管理水平。教师负责制定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让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基础性的常规管理模式,使以往的管理模式更加深入,掌握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核心要义,让管理从底层深入扎根,不断向上生长。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精细化管理 班级管理
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思想就在于“精细”,对比以往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不断拥有高效的特点,而且要看到每个细节的重要性,让管理过程更加科学合理,避免教师主观意愿之下管理模式的低效,传统的班级管理都是由教师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在制度的制定上有很大的主观意愿,没有结合自身班级的特点,制度不够科学合理,效果差强人意。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是认真踏实地做好每一个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如果没有细腻的处理方式,就无法达到理想的结果,在方法上讲究科学合理,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然后再实践,再积累,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在效果上也要追求高效,不仅仅是效率,更重要的是效果,要让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只有形成了自我管理意识,才可以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让学生自我管理,从而让班主任从日常繁重的班级管理活动中解脱出来,在每一个管理方式的制定上追求精益求精。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有助于班主任开展班级活动,对于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学校中各种活动的安排,都需要班主任合理地分配与规划,这就需要用到班级管理,因此班级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模式的缩影,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必须通过班级管理实现,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引导者,要对学校德育工作在班级内如何推行设计合理的管理模式,学生作为班级管理主体需要教师先引导,后自我管理,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让班级精细化管理提升整个班级的管理水平,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让学生的素质不断提升,促进学生内涵发展,不要让德育工作只是建立在口号之上,必须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扎实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实现学校制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学校的办学质量,让班级管理不再是“粗放式”的管理,推行精细化管理,让管理过程踏实推进,在不断的实践与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对于班级精细化管理有几点心得分享如下。
一、精细化管理离不开四个表格
1.制定完善好班级规范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级管理离不开班级规范的制定,但是传统的班级规范的制定是由班主任完成的,没有学生的参与,缺少学生积极主动的元素,学生都是在班级规定下“强制性”地进行一些活动,没有自主约束能力,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在制定班级规范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让学生参与班级规范的共同制定,首先可以由班级内每个小组进行班级规范的“起草”,然后交给班委进行探讨,最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进行班级内的讨论,最后结合班级的特点及班级内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班级元素,形成一个规范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由于班级管理中增加了学生共同的智慧,大家执行起来就有积极主动的意愿,学生在制定班级规范的过程中养成了自我约束的意识,锻炼了自我管理的能力,班级规范成了大家共同遵守的公约,学生拥有了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对于遵守纪律的态度从“要我做”逐渐向“我要做”转变,班级“公约”中所有需要遵守的规则都必须是可执行的,避免存在模糊不清的说法,每一条要有详细的惩罚措施,对于违反的同学要公平处理,做到一视同仁,规则的制定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要存在“遵纪守法”这样模糊不清的说法。
2.班务明确分工表。班级内的大小事务一定要分配到每个学生人头上,不能只由班级内的班干部管理,这样容易使学生削弱主人翁意识。班级是每个学生的第二家庭,大家应当爱护 这个家庭,为班级建设贡献一分力量,班级就是我们的大家庭,需要每个学生为班级的发展出谋划策,只有将打击的力量团结在一起才是强大的力量,传统的班级管理只有班干部分工表,僅仅明确了班级内班干部应当做什么,为班级服务,其他人只是旁观者,不是当事人,因此班级管理需要每个人贡献力量,制定合理明确的班级分工表,让班级内大小事情落实到每个人,明确每个学生的责任,让他们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要让他们人人有事做,完善班级分工表的制定。
3.制定班级评优表。让班级内学生在日常班级活动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平时对他们的活动情况进行记录,可以以加减分的形式进行记录,促进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积极踊跃地参加,让学生在日常活动中约束行为,对于表现优异的或者严格遵守纪律的同学,可以增加平时的分数,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要扣除相应的分数,每个月末进行总结和归零,对分数高的给予奖励,对分数低的同学进行适当的惩罚,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哪些是严格禁止的,让他们养成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的意识,在平常班级活动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遵守纪律的习惯。
4.学生分组表。由于组成班级的元素不同,即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及道德素质不同,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时,要注意合理分配,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让平时经常违反班级规范的学生与道德素质良好的学生有更多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让学生之间形成互补。
二、精细化管理学生日常规范,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班级内出现一些比较喜欢打闹的同学就会带动一批由于自身约束能力较差的同学不遵守班级的行为规范,再加上小学生思想单纯,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就会出现很多不好的现象,使学生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导致小学生管理工作出现很多困难。因此,在小学生管理方法中,需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教师要学会使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遵守班级规范纪律。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内多开展集体活动,使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在这种良好的班级氛围下感染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且必须有争优创先的意识,要尽全力做到最好,对于班级内存在的个别学生违反纪律的现象,班主任要主动进行交流与谈话,用自己真诚的态度和真挚的内心与他们交流,获得他们的信任,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的行为。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作为班级规范的引导者,要有以身作则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班级规范要带头执行,充分展现个人魅力,使学生对班级规范更加信服,让学生自觉养成遵守习惯的意识,还要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要以学习为主,在良好的氛围中提高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三、及时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
小学生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阶段,没有辩证的思想意识,对于事物缺乏分辨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过程中让家长参与进来,对于学生在学校的情况要及时向家长反馈,对于学生在家的表现,家长也要时常与教师沟通,形成家校联合管理的模式,将班级规范延伸到家庭中,不要让学生在学校时是“乖宝宝”,在家则是“小霸王”。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感恩,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与学生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对于家长管理方法欠佳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沟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得到合理科学的管理,让学生在学校能够严格规范自己,在家中也可以严格要求自己,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让学生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班主任要及时帮助学生疏通心理问题,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让家长与学校共同管理学生,形成家校精细化管理,让教师从班级繁杂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张国.精细化管理,建构和谐班级[J].教书育人,2018(7):64.
[2]陈小琼.小学班级精细化管理浅析[J].南北桥,2017(4):75.
[3]郑学玲.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精细化管理工作[J].都市家教月刊,2017(6):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