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习得结构助词“的”偏误分析

2019-05-08 03:14王雪梅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助词偏误定语

王雪梅

摘    要: 在现代汉语中,“的”作为结构助词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作为典型的虚词代表,而且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频率是极高的。这成为外国留学生学习结构助词的一个难点,在实际交际中常常出现使用错误的地方。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以母语为英语的国家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作为调查对象,从偏误类型、偏误原因及教学策略分析留学生习得结构助词“的”产生的偏误,从而对留学生习得结构助词“的”有所帮助。

关键词: 结构助词“的”    偏误类型    偏误原因    教学策略

一、引言

结构助词“的”一直受到语法学界持续的关注,前人已较细致地探讨关于结构助词“的”的本体研究,比如林裕文(1958)、朱德熙(1981)、黄国营(1982)、袁毓林(1995)、石毓智(1998)、张谊生(2000)等都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如何习得结构助词“的”的过程和方式说得不多。因此,对于它的基本用法,留学生虽然能简单了解,但是当他们实际操作过程中运用得并不熟练,掌握得并不透彻,出现偏误情况。从这一点出发,本文着重分析留学生习得结构助词“的”中出现的偏误,给这些偏误分类,探究出现这些偏误的原因,进而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二、基于语料库的结构助词“的”偏误类型

本文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选取100个有关结构助词“的”的例句为标本,进行数据分析,共出现偏误的频次为76次,出现的偏误类型主要有遗漏、替代、添加和错序。以下是出现的偏误类型及频次结果:

遗漏共出现29次,所占比例为38.2%,在四种偏误中所占比重最大。

替代共出现22次,所占比例为28.9%,在四种偏误中所占比重第二。

添加共出现21次,所占比例为27.6%,在四种偏误中所占比重第三。

错序共出现4次,所占比例为5.3%。在四种偏误中所占比重最小。

下面具体分析出现的关于结构助词“的”的偏误类型。

(一)遗漏

①我认为丈夫要安心地投入工作,也要有照顾家庭责任。

②在美国的30—40岁男性多是死于肺癌。

③我是一个帅气男孩。

④今天我和朋友们到公园玩,公园景物美极了。

⑤离开家乡以后,我十分想念家乡一切。

第①句中的“照顾家庭”是限制性定语,限制中心语“责任”,需要加上“的”;第②句中的“30—40岁男性”、第③句中的“帅气男孩”、第④句“公园景物”、第⑤句中的“家乡一切”这四个词语的遗漏都主要是学习者直译产生的,他们直接把英语“the 30-40-year-old men”,“handsome boy”,“the scenery of the park”,“everything of hometown”翻译成中文,便省略了结构助词“的”,应改为“30—40岁的男性”、“帅气的男孩”、“公园的美景”、“家乡的一切”。

(二)增添

①开学第一天,我拿到了好多新的课本。

②我的告诉你的目的是让你开心。

③在中国,我认识了很多友好的中国的朋友。

④今天的聚会,大家都很喜欢我做的烤的肉。

第①句中“新”是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应改为“新课本”,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第②句学习者把主格“我”理解为所有格“我的”,造成了偏误,应改为“我告诉你的目的”;第③句“中国的朋友”是表示领属关系,“中国朋友”是表示性质关系,本句中强调的是“中国”的性质,应把“的”删去;第④句“烤肉”在英语中是一个单词“roast”,在汉语中学习者把“烤肉”这个偏正型的合成词理解为短语“roast meat”(烤的肉),造成偏误。汉语中当动词作定语且直接修饰中心语,组成一种名称时,不加“的”,所以应改为“烤肉”。

(三)误代

①昨天,我买地手机不见了。

②离开家后我最想念地是妈妈。

③朋友送给我一个很好看地裙子。

④我度过了一个难忘地假期。

第①句中的“买”是个动词,受“买”这个动词的影响,认为有动词在就用“地”,故造成偏误,应改为“买的手机”;第②句本应是“的字短语”,学习者受“想念”这个动词的影响,认为有动词就用“地”,出现语法的泛化,故把“的”改成“地”,造成偏误;第③句中的“好看”和第④句中的“难忘”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词,受“看”和“忘”的影响,把词语拆开理解,有动词用“地”,也是受语法泛化的影响,且未理解词与字的区别所造成的偏误,应改为“好看的裙子”、“难忘的假期”。

⑤我要走得路还很远。

⑥离开家以后,才知道外面得生活不容易。

⑦她每次考试成绩都比我得好。

第⑤句中的“走”是个动词,在本句中作定语,学习者理解为是动词作补语,故写成助词“得”,应改为助词“的”;第⑥句中“外面”是名词,作定语修饰中心语“生活”,所以改为“外面的生活”;第⑦句本应是“的”字短语“我的”,学习者误认为是评价考的好坏,所以误用助词“得”。

(四)错序

①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我们学校的老教师。

②皮质的有花纹的那个书包是我的。

根据黄廖版《現代汉语》对定语的排序规则,第①句中“一位”是量词短语,“经验丰富”表示性质的短语,“我们学校”是表示领属关系的短语,正确的排序应是领属—量词—性质,应改为“他是我们学校的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第②句中的“皮质”是表示质料的词语,“有花纹”是表示性质的短语,“那个”是表示指量短语,正确的排序应为量词—性质—质料,应改为“那个有花纹的皮质书包是我的”。

三、结构助词“的”偏误原因

(一)语际干扰的影响

语际干扰影响即本族语知识向第二语言迁移时出现的问题。由于外国留学生刚接触目的语,在对目的语规则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状况下,只有靠母语的知识适应目的语的语言系统。目的语和母语这两种语言的关联并不强,所以这种偏误原因对学习第二语言影响很大。

在美国的30—40岁男性多是死于肺癌。

我是一个帅气男孩。

今天我和朋友们到公园玩,公园景物美极了。

“30—40岁男性”、“帅气男孩”、“公园景物”这三个短语主要是遗漏助词“的”造成的偏误,遗漏助词“的”主要是学习者直译产生的,他们直接把英语“the 30-40-year-old men”、“handsome boy”、“the scenery of the park”翻译成中文,便省略结构助词“的”。这是初学者经常会犯的错误,学习者刚接触汉语,对汉语语法没有基本的掌握,便把本族语知识运用到目的语当中,由于本族语当中并没有助词,直译出来便会遗漏助词,造成此类偏误。

(二)语内干扰的影响

当外国留学生汉语知识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由语际干扰转化为语内干扰,也就是所说的目的语知识的互相干扰和影响。学习者学到一定程度,就会把学到的目的语知识用于不恰当的语法当中,造成语言运用的“过度泛化”。

今天的聚会,大家都很喜欢我做的烤的肉。

“烤肉”在英语中是一个单词“roast”,在汉语中学习者把“烤肉”这个偏正型的合成词理解为短语“roast meat”(烤的肉),造成了偏误。汉语中当动词作定语且直接修饰中心语,组成一种名称时,不加“的”,所以应改为“烤肉”。很明显,这是语内干扰影响造成的偏误问题,外国留学生只掌握了结构助词“的”作定语,但是他们忽略了在汉语中单音节词作定语,组成一种名称时,通常不加“的”。

(三)学习环境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学习环境主要是指课堂、教材、教师和社会环境。这是偏误产生的第四个重要来源。教师解释不够严谨和示范不正确及有些教材的编排不当,都会造成学生的习得中出现偏误。比如外国留学生向老师问道:“‘这个包是我的。和‘我是从北京来的。这两句话中‘的是一样的吗?”面对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不知道该如何清晰地解释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和语气词“的”,就会出现解释不严谨的问题,会对留学生今后在学习和使用中产生消极影响。

以上的偏误产生的来源相互之间有交叉,也有些零乱,不系统,不全面。除了我们讨论分析的偏误原因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文化因素等都有可能会导致偏误的产生。

四、针对结构助词“的”常见偏误的教学建议

(一)展示“的”语法点的方法

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让学习者在实际交际中用上的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初学汉语的留学生所掌握的汉语词语毕竟十分有限,在课堂上,教师过多使用学生还没学过的汉语知识会对其有消极作用,时间一长,学习者就可能对汉语不再感兴趣,因为他们学不会也听不懂。因此,展示语法点进行教学就是最好的方法,对外汉语教师可以把语法规则转变成公式、图表等方式,让学习者直观地发现汉语中存在的语法规律。比如在教授结构助词“的”字短语时,教师可以从通过在黑板上写出结构助词“的”字短语的公式“——+的=名词”,然后举一些例子说明:

“名词+的=名词”:古代+的=古代的事物(人物、事件等)

“动词+的=名词”:吃+的=吃的食物买+的=买的东西

“主谓短语+的=名词”:办事果断+的=办事果断的人

“述宾短语+的=名词”:演电影+的=演员

用给出的公式举出相关的例子,让学习者理解到“的”字短语的语法规则,“古代的”是用名词加“的”表示名词“古代的事物(人物、事件等)”;“吃的”是动词加“的”表示名词“吃的食物”;“办事果断的”是主谓短语加“的”表示名词“办事果断的人”;“演电影的”是述宾短语加“的”表示名词“演员”。这种直观地演示,会给学习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解释“的”语法点的方法

初学汉语的学习者一般都比较缺乏语法知识,对汉语词性的认识非常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释这些语法知识,把抽象的知具体化,就是对外汉语教师需要下工夫的地方。例如要讲“的、地、得”的区别时,如果助词前面的内容能用“什么样”替换时,就该用助词“的”;如果助词前面的内容能用“怎样”替换时,就要用助词“地”;如果助词后面的内容能用“怎样”替换时,就该用助词“得”。对外汉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练习让学习者运用替换法理解结构助词的使用方法。如:

(1)门口有一棵茂盛的树。——“茂盛”可用“怎么样”来替换。

(2)她伤心地哭了。——“伤心”可用“怎样”来替换。

(3)我笑得十分开心。——“十分开心”可用“怎样”来替换。

(三)情景配合语法的方法

结构助词在汉语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只有语法上的意义没有实际的组词意义,对留学生来说十分抽象,不易掌握。比如是需要加“的”还是“地”或者“得”,还是不要加“的”或者“地”等问题都与结构助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讲授过程中要结合结构助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进行讲解,并要求学习者进行反复练习以培养他们的语感,从而增强学习者对结构助词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得”后面的情态补语时,老师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情况引出实际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自己的幻灯片为例,提问学生:

我做的幻灯片漂亮吗?——做的幻灯片很漂亮。

用這种方式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中了解“的”的用法,不但能让留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而且在今后的实际运用中有例可循,避免出现偏误。

五、结语

本文针对外国留学生习得结构助词“的”的实际偏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偏误分为遗漏、添加、替代与错序,其中以遗漏与添加为主。针对这些偏误语料,本文主要从语际干扰、语内干扰及学习环境的影响三方面分析其偏误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一是展示“的”语法点的方法可以把语法规则转变成公式、图表等方式,让学习者直观地发现汉语中存在的语法规律;二是解释“的”语法点的方法可运用替换法理解结构助词;三是实际讲授过程中要结合结构助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进行讲解。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5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2-113.

[2]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第1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15-334.

[3]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69-381.

[4]刘洵.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105-116.

[5]于茜.浅谈结构助词“的”的对外汉语教学[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12).

[6]周美英.关于留学生习得汉语助词“的”和“地”的考察[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7]朱德熙.说“的”[J].中国语文,1995(05):32-34.

[8]雷娟.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生习得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偏误分析[D].长沙:湖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助词偏误定语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日韩汉语学习者助词“的”泛用偏误分析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