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升

2019-05-08 03:14张愫婉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张愫婉

摘    要: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小学生对与网络相关的很多事物都颇具新鲜感,这是网上阅读取代以往阅读的重要原因。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本文在对“互联网+”背景下网络阅读与以往阅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三条建议:一是利用互联网建立学生的“阅读银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二是利用大数据统计出本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书目,并形成分级阅读体系;三是利用互联网信息开展批判性思维大赛类活动,引导学生科学阅读。

关键词: 互联网+     传统阅读    个性化阅读能力

“全国小学生阅读状况2011年在线调查”显示:在4年级—6年级的小学生中,有47%的学生把“读书、看报、读期刊”作为阅读的主要来源和网络活动。这意味着基于网络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走进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在“互联网+”的浪潮下,教师要努力寻求提高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教育方法。

一、“互联网+”背景下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对比分析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来源多样化与鱼龙混杂并存。

“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是基于数字化、以智能工具为依托的阅读,而传统阅读则是书本阅读。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阅读方式使得学生获取信息量差距日益增大。以笔者所执教的班级为例,若在“互联网+”背景下,班级上的每个学生均可依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子书目,这种电子书目不仅特别便宜而且满足了学生对电子产品的需求,班级学生的阅读量、书本拥有量很难有精确的统计。若在传统阅读的背景下,学生阅读书目的最大数量一般是基于班级图书角的书目(100本—200本)。这些书目可能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但难以像在互联网上获取书目那样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互联网时代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供了可能性,使得学生在读书方面有书读、有自己喜欢的书读、有自己自由选择书目的权利。当然,不能忽略互联网信息的鱼龙混杂,无疑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带来挑战。在传统阅读中,学生所读书目一般购买于正规书店,经过教师、家长的把关,书籍质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特点相吻合。但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家长对于学生所阅读的书籍难以做到层层把关,一些运营商滥用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把那些含有色情、暴力等内容充斥在网络小说、漫话中,这在无形中影响着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既能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又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

在与家长沟通时,一些家长反映孩子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產品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只要拿着便丢不开,这说明互联网对小学生有吸引力。当教师把这种吸引力转移到阅读上,便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问到学生,你愿意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时,80%以上的学生都会选择电子书。在他们看来,电子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时髦,读起来津津有味。在一次阅读课上,笔者带领学生使用计算机自主搜索以“赤子爱国心”为主题的文章进行阅读时,发现部分学生都能主动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自行搜集资料、自主阅读。但部分学生会趁着教师不注意偷偷查看其他网页,当问及原因时,A学生回答:“每当我在互联网上看书时,都会时不时地蹦出来一些小广告,我就忍不住想看看。”利用互联网阅读竟有可能成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罪魁祸首。

(三)“互联网+”背景下学生阅读可能开发学生想象力也可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力。

小学语文阅读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引导小学生理解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是同一个文本,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正是阅读的旨趣所在。按常理而言,越多的读本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例,当一个学生在网上寻找这本书的电子版时,随之跳出的网页上包含了诸多对该书的评价、主要内容介绍、人物性格分析,浏览这些网页便可知道本书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核心观念。一些小学生在写读后感时便懒于动脑筋,在网上百度一下草草了之,殊不知,长此以往将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

二、“互联网+”背景下变弊为利,提升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建立学生的“阅读银行”,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阅读银行”正如我们生活中所见的银行那样,只是在该银行中存储的并非是人民币,而是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量越多,即代表该生越富有。在学期末,教师可组织学生、家长对每位学生的阅读银行账户积分进行评定等级,等级高者可获得相应的奖励。现将具体操作简单介绍如下:首先班级内部要建立一个阅读群,邀请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进来。教师可借鉴“微信读书”“BBC”等栏目的阅读计时,或邀请家长作为“记时员”,每天记录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内容、阅读量。其次需要设立一定的标准。如阅读半个小时以上积1分,一个小时以上积2分。当然,在教师的电脑里,也应该有一个EXCEL,记录学生每天的阅读量并在征求家长同意的基础上公布在群内(若该任务给教师工作造成负担,也可有家长委员会家长轮流负责记录)。在学期末时,利用EXCEL做出每个学生阅读的总时间、平均时间、阅读喜好等相关的饼状图、柱状图,利用大数据让学生和家长看到自己在阅读中的进步抑或不足,并在下一期初始设立合适的目标。如此坚持,班级内部便可形成良性的阅读氛围。比如教学《下雪啦》时,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伴随着北风呼啸的声音,一些美丽的雪花像精灵一样从天空中纷纷飘落,在风中翩翩起舞。学生情不自禁地挥起手,舞动腰,大声地叫着“下雪啦!下雪啦”。学生被优美的画面和逼真的音乐感染,仿佛自己来到雪地中和雪花共舞,和课文中那些快乐的小动物一样,纷纷进入特定的意境之中。这对于南方孩子来说,生活中极少的有关下雪的体验在这里得到深化,自然对文本中那种“欢乐”的理解更深刻。这不得不归功于多媒体。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能将更丰富的感情融入其中。孩子们眉飞色舞地朗读到现在仍令人记忆犹新。

(二)利用大数据统计出本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书目,并形成分级阅读体系。

一线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科研工作者。一些必要的问卷调查工具可以辅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如问卷星。教师可以在问卷星上编制问卷,让学生通过手机、电脑等客户端填写,并根据智能统计结果,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学生学业成绩、学习动机之间的关联性。在编制问卷时,教师可列举学生经常读的五十本甚至一百本书及自己的语文成绩,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十本、二十本并填写。通过大数据统计,了解本班在语文学习中的佼佼者倾向于读哪一类的书,成绩一般者倾向于读哪一类的书,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倾向于读哪一类的书,找出规律,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该措施不仅可以在班级内实施,而且可以在全校范圍内实施。淄博第十八中学就依据互联网对分级阅读与测评体系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三)利用互联网信息开展批判性思维大赛之类活动,引导学生科学阅读。

一些学生以网上对某本书的评论代替自己的思考,久而久之,便失去创新精神和批判能力。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却很简单。教师可以针对一本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让学生自行在网络上搜集关于本书的评论,并把这些评论进行归类整理(可从主要内容、人物评价、中心思想等方面归类),在归类之后要写明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为什么,并找出网上评价言论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然后在全班开展读书辩论会,针对网上言论中的错误观点进行讨论,寻找其中错误的原因,以此为契机,告诫学生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言论、网络书评有其有利的一面就难以避免其有害的一面。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个别网友的言论代替自己的思考。阅读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积极把握互联网发展给小学生阅读带来的契机,借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与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整合工作,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在整合中只有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操作,才能使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而不是被信息技术所累。

参考文献:

[1]佚名.调查显示互联网和手机成为小学生的重要阅读渠道[N].中国青年报,2011-9-29.

[2]王宗浩,冯希娟.淄博第十八中学分级阅读与测评体系建设的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15-10-2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传统学校开展的与基于网络的语文个性化学习指导对比研究》,课题编号:9788,课题立项号:186220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