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关于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述评

2019-05-08 03:32罗智芸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9年3期
关键词:述评习近平研究

罗智芸

[关键词]习近平;群众观;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9)03-0046-0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主观唯心主义时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和基础性作用,群众路线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等,这些论述都是群众观的重要内容。换言之,习近平群众观为我们理解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贯彻群众路线和巩固党群关系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因此,加强对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也是全面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学界关于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现状

当前,围绕着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主要涵盖理论渊源、实践基础、理论内涵、现实意义和实践要求等方面。

(一)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渊源研究。一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谭扬芳指出,习近平群众观的形成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2]张雪等人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基础,是习近平群众观的主要理论来源。[3]二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同志熟读四大名著、熟知中国传统文化,在公开讲话中多次援引古诗名句。孔慧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所蕴含的亲民、爱民、养民、教民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构成习近平群众观的历史文化来源。[4]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各发展阶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田铭钊指出,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群众观是习近平群众观的直接理论来源。[5]常绍舜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相较于“以人为本”能更全面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6]

(二)习近平群众观的实践基础研究。对于习近平群众观的实践基础,刘杰以“三阶段论”阐述习近平群众观由“农村基层实践初步形成到县省工作实践过渡直至中央工作阶段的成熟与升华”。[7]大部分学者,则概括性地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丰富的人生阅历。不满16岁的习近平曾主动申请到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任党支部书记。对于这段黄土高原的经历,习近平同志表示:“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8]杨鑫认为:“上山下乡的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群众观形成的实践因素。”[9]二是地方到中央的施政实践。以梁家河知青为起点,习近平同志先后在北京、河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任职,职责由县委书记、市长、省长最后任国家领导人。主政期间,他“常怀忧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在就任浙江后用一年多的时间走访了全省90个县市区,身体力行落实“领导干部下访接待群众”。这段丰富的工作经历、实践经验和主政实践,为其群众观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此外,习近平群众观的形成与其良好的家风教育密不可分。张博闻认为,习仲勋的榜样教育,使习近平从年轻时代就了解人民生活的疾苦和人民群众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为其群众观的形成提供了主观意识基础。[10]

(三)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内涵研究。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论著的研究,其所蕴含的理论内涵也是学者关注的焦点和核心,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三维度说。此类说法以群众路线为根基。李景源认为,习近平群众观内涵可以概括为群众主体论、群众利益论和群众路线。[11]范迎春同样认为,习近平群众观是围绕人民地位、人民利益、人民立场等重大问题而形成的具有内在逻辑性的思想体系。[12]汪继业构建的“三重内涵”强调“要心中有人民、要以人民苦乐为苦乐、要把自己献给人民”,也与群众路线的内涵呼应。[13]

二是四架构论。四架构说力图构建由理论到方法的完整体系。如代山庆以“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方法”四个维度阐释习近平群众观。[14]换言之,与李国娟所阐述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不谋而合。[15]曾永安认为习近平群众观的逻辑体系由主体维度、价值维度、方法维度和实践维度构成。[16]除此之外,部分学者也力图多维度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发展,形成了如群众主导观、群众结构观、群众工作观、群众创造观和群众利益观的文献成果。[17]

三是新时代群众观。該论点主要是将习近平群众观导向新时代的主要任务和价值诉求。如韩喜平认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核心逻辑在于人民在党和国家事务中的主体地位。[18]江雪铭等人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提出推进党的建设的迫切性。[19]张雪梅认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必须认真分析群众路线的正风反腐功能。[20]杜鸿林围绕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等进程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众观。[21]

四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内核包括发展为了人民的基本立场、发展依靠人民的方法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观[22],以及付海莲补充的“发展效果要由人民‘说了算的检验论”[23]。蔡晓良等人认为,习近平的人民主体思想传承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群众观,必须践行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24]

(四)习近平群众观的现实意义研究。田铭钊认为习近平群众观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其强调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25]王晓杰同样认为,习近平群众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新和发展,其将理论与群众实践结合的创新方法唤醒了群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努力的意识。[26]李大棚指出党在新形势下坚持群众路线、丰富群众路线理论内涵和探索实践路径具有极端重要性。[27]孙岳兵论述了习近平群众观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等五个方面具有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28]

(五)习近平群众观的实践要求研究。一是顶层设计与任务落实相统一。朱荣英指出,要着眼于党和国家新时期的发展战略与宏伟目标来认识群众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9]王廷中认为,根据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创建密切党群关系的机制是践行习近平群众观的思路之一。[30]二是大局意识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王义指出,习近平群众观的实践特色在于知行合一,将群众的主体地位与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同时要重点突破、有效改进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福社。[31]三是价值导向与方法创新相融合。王丁指出,民生建设是贯穿习近平群众观形成和始末的实践特色,人民群众利益优先更是习近平群众观最鲜明的特色。[32]人民至上论的价值取向必然表现为与方法论的一致。张秀勤认为,习近平群众观在方法论上的启示在于练好正确有效的方法和本领,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为人民服务。[33]

二、既有研究的成效与不足之处

近几年来,学界对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为:其一,从理论来源的视角厘清了习近平群众观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强调马克思唯物史观和中国历代共产党人对群众路线的坚守和发展,突出新时期、新任务条件下习近平群众观的实践性、示范性和时代性特点。其二,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论著的文本分析,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对习近平群众观的内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建构。习近平群众观是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主体论,是处理党群、干群关系的方法论,是真抓实干、力戒空谈的实践观。其三,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论述了习近平群众观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揭示了群众路线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意义。其次,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将群众路线提高到治国理政的战略新高度。最后,为应对党内“四风”问题,作为新时期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群众观把为民务实的价值追求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

在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在丰富习近平群众观理论内涵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研究不足之处,主要包括:

从研究整体看,对习近平群众观研究缺乏系统性、规范性。首先表现为对研究主体的不规范、不准确表述。就“习近平群众观”这一研究主题,存在“习近平的群众(团)观”“习近平群众路线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人民群众观”“习近平群众工作思想”等多种表述方式,但就其理论内涵和架构而言大同小异。加强和深入对习近平群众观研究的首要前提是明确概念界定,规范研究主题。学术研究在深入和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学术规范性,这样才有利于概念、内容范式研究的深层次发展。

从研究内容看,对习近平群众观理论渊源的梳理不够严密,尤其是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学者往往拘泥于唯物史观论述的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论,文本支撑也寥寥无几,究其根本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系统研究不足,执着限定“群众”与“人民”之间的概念之分。就习近平群众观理论内涵研究而言,部分学者着力于以群众路线重塑习近平群众观的内涵,部分学者则将群众观等同于人民主体论。一方面,这表明了学界对于习近平群众观内容建构的有益探索,但同时也说明了就习近平群众观这一研究议题尚未达成共识的研究现状。就价值判断和事实层面来说,表现为对习近平群众观人民性关注较多而对其现实指导性关注较少。

从研究方法看,学者们多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然而,文献分析法容易陷入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两种倾向。比较研究法缺少以国际化的视野对其群众观进行横向比较的研究。个案研究法如王智勇《从<之江新语>看习近平群众观》[34]、何磊《习近平的知青生活与他的群众观》[35]等文章展现了特定时期习近平群众观的雏型。但在整体性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特殊与普遍、个体与一般的区别与联系。

从研究视角来看,学界对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存在研究视角单一和创新路径不足的问题。综合文献分析,对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追根溯源、内涵意蕴和实践意义,对于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研究较少,同时也缺乏以世界历史观的角度对其时代背景和世界意义的普遍化研究。从制度建设层面,也多局限于政党建设制度而缺乏进一步从全局来论证其指导价值。此外,习近平群众观的内容构成从语言风格上来说以解释性说明居多,围绕核心观念和本质要求的研究成果较少,缺乏对其群众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

(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基础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历史地位的重要定位,马克思、恩格斯說过,“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36],加强对马克思群众观内涵和外延的研究,是发展和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理论基础和必然要求。对于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也应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研究路径,加强层次分析和比较研究,拓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丰富的内涵意蕴。

(二)聚焦习近平群众观理论内涵与实践研究。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难点之一在于国内相关系统研究较少,就这一研究议题形成的理论专著有限。所以,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以习近平总书记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为案例支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群众观的理论内涵。

(三)关注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研究。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要生成系统研究与核心论点阐发并进的两条路径。如加强对习近平群众观主体论的研究、厘清群众观与人民主体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重视群众观的实践路径研究等。用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理路,以解读局部难点再塑习近平群众观的整体意蕴。

(四)阐发习近平群众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联系。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厘清习近平群众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演进和内在逻辑联系,可以从历史的维度梳理二者先后递进、深化发展的关系,以逻辑推演的视角揭示二者在主体论和方法观的出发点和根本价值取向。

(五)以世界历史观的维度拓展和深化习近平群众观研究。全球化是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成功预言,世界正日益成为一个联系更密切、更深入的共同体。因此对习近平群众观的研究不能脱离国际视野和全球化背景,要以一种世界历史观的角度研究其现实价值和世界意义。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的:“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37]研究习近平群众观,也要注重其对外合作和世界交往的普遍价值。

参考文献

[1][36]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2]谭扬芳.论习近平群众观的三大来源[J].党建,2014(10).

[3]张雪,程艳彬.习近平群众观研究[J].管理观察,2015(22).

[4]孔慧,米正华.浅析习近平的群众观形成背景[J].改革与开放,2015(20).

[5]田铭钊.试析习近平的群众观[J].蚌埠党校学报,2013(4).

[6]常绍舜.从“以人为本”到“以人民为中心”[N].社会科学报,2018-02-08(3).

[7]刘杰.试论习近平的群众观[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8]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J].西部大开发,2012(9).

[9]杨鑫.习近平总书记“群众观”思想研究[J].学习月刊,2015(8).

[10]张博闻.习近平群众观的思想来源探析[J].传承,2015(8).

[11]李景源.习近平的群众观[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10).

[12]范迎春.习近平新时代人民群众观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3).

[13]汪继业.习近平群众路线思想的三重内涵浅析[J].湘潮(下半月),2015(8).

[14]代山庆.习近平群众工作新思想新观点[J].理论导报,2014(2).

[15]李国娟.习近平群众工作思想初探[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7(12).

[16]曾永安,廉永杰.论习近平的群众观及其逻辑体系[J].社会主义研究,2018(2).

[17]郭淑颖,王平.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若干重要观点的新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1).

[18]韩喜平,赵晓涛.新时代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民生导向[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

[19]江雪铭,包毅.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大贡献[J].宁夏党校党报,2014(3).

[20]张雪梅.试论群众路线的正风反腐功能及其拓展[J].社会主义研究,2017(2).

[21]杜鸿林.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的丰富发展[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4(5).

[22]胡伯项,艾淑飞.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1).

[23]付海莲,邱耕田.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成逻辑与内涵[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4).

[24]蔡晓良,谢强.论习近平的人民主体思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4).

[25]田铭钊.试析习近平的群众观[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4(1).

[26]王晓杰.习近平群众路线思想浅探[J].传承,2016(8).

[27]李大棚,王太海.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深化与发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体会[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5(1).

[28]孙岳兵.习近平群众观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发展及其时代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2).

[29]朱荣英.习近平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思想创新及表述风格[J].开封大学学报,2015(2).

[30]王廷中,刘春福.习近平群众观的多维度审视[J].理论观察,2017(2).

[31]王义.论习近平群众观的实践特色[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4).

[32]王丁.对习近平群众观的再认识[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33]张秀勤.浙江时期习近平的群众观及其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

[34]王智勇.从《之江新语》看习近平群众观[J].人民论坛,2015(17).

[35]何磊.习近平的知青生活与他的群众观[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7(4).

[37]习近平.在纪念乌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2).

猜你喜欢
述评习近平研究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