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肾移植手术是指将功能正常的肾脏移植给肾功能丧失或者有严重肾脏疾病的患者,临床上常用于终末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治疗[1]。但是肾移植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容易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减弱,术后容易出现排斥反应、感染、血尿、蛋白尿、尿路障碍等并发症。尤其是感染的发生率近年来居高不下,严重降低患者的抵抗力,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四全照顾”在我国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3]。现代医疗服务质量不仅关注患者机体病症的改善,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改善也十分关键,需要全面改进护理体系。“四全照顾”包括全程、全人、全家、全队等系统性地给予患者照顾,考虑到病种范围扩大、服务人群扩增、护理服务全面、纳入标准健全等方面,从而产生的关于治疗、感染、护理、心理、情绪及生活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观念,与患者的术后康复紧密相关,能够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4-5]。临床上采用“四全照顾”与肾移植手术患者的病症状况相结合,对肾移植患者手术之后给予优质预后恢复方案,避免预后环节的失误引起患者恢复问题等障碍,处理不当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损伤和痛苦,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6]。为了探索肾移植术后更科学的预后护理方案,本研究则主要探讨“四全照顾”对肾移植术后感染中患者生存质量需求评估体系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7年12月肾移植术后感染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的意愿,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四全照顾”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组,每组46例。所有患者均严格进行临床常规检查。纳入标准[7]:① 符合肾移植术后感染的诊断标准,出现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口腔等部位感染现象,具有齐全的临床资料;② 年龄分布为30~80岁;③ 观察对象是自愿参与研究,配合护理学科检查;④ 体征较平稳。精神状态良好。排除标准:① 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患精神疾病者;② 临床检查资料不齐全;③ 肾移植之前3个月接受其他手术的患者。并且患者入院前的检查率、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感染病症、心理状态及意识清晰度等方面基线资料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对肾移植术后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与检查,护理人员按照医院常规要求护理,对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复诊、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服药护理及出院预后指导,维护患者病房的卫生环境,观察患者生理体征与临床症状,并及时记录详细信息。
1.2.2 “四全照顾”护理组(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对肾移植术后的患者给予“四全照顾”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
1.2.2.1 理论培训管理:成立“四全照顾”护理小组,按照护理规章制度,对小组成员进行规范化的护理训练。全面落实“四全照顾”的措施执行,分析肾移植手术后感染的症状、影响因素、机制、病因、护理方案及注意事项。严格遵守质量控制规定。
1.2.2.2 全人照顾:肾移植术后感染中的患者通常身体和心理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痛楚,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抑郁、疼痛、焦虑及呕吐等各种身体与心理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会使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术后恢复过慢,甚至加剧病情恶化,所以需要对患者给予全人照顾,即对患者给予身体、心灵全方位的照顾,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精神抑郁与恐惧感,并指导与改善患者饮食管理,鼓励患者,获得患者、家属的信任,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预后恢复[8]。
1.2.2.3 全程照顾:优化护理管理体系,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照顾,并不是局限于患者在医院期间的治疗与护理,而是贯穿患者整个疾病的全程,从患者开始治疗到治愈康复,甚至是从给予照顾开始直至患者病逝的整个阶段,对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的建议,如果患者病逝,则需要对患者的家属给予身体、心灵2个方面的照顾[9]。
1.2.2.4 全家照顾:由于患者肾移植手术之后易出现感染现象,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从患者肾移植术后感染开始,心理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悲伤、痛苦、抑郁及沮丧等情绪。全家照顾就是不仅仅是对肾移植的患者给予照顾,同时还要对其家属进行全面照顾,疏解其心理上的压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0]。
1.2.2.5 全队照顾:“四全照顾”护理小组严密观察患者在肾移植术后的生命体征,整个过程由医院专业团队对患者共同照顾,应用个性化优质护理服务来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不适感,缓解患者及其家属承受的痛楚与心理负担,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营养指导、心理疏导、理疗等服务。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帮助患者身体康复[11]。
1.3 观察指标:① 健康教育、护理态度、护理技能、病房管理等;② 采用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QOL)量表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分,设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存质量越高。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分,设置50分为临界分数,分数越高代表焦虑程度越高;③ 依从性评分、生理舒适度评分、环境舒适度评分比较;④ 比较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1.4 伦理学: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180120)。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其中统计数据结果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法。患者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理干预之后综合质量比较:对两组护理干预之后的护理综合质量比较,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护理态度、护理技能、病房管理等指标的综合评估,发现观察组的综合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干预之后的护理综合质量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焦虑情绪评分的比较: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焦虑情绪评分比较,发现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焦虑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焦虑情绪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依从性评分、生理舒适度评分、环境舒适度评分比较: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经过不同类型护理干预之后的依从性评分、生理舒适度评分、环境舒适度评分比较,发现观察组的依从性评分、生理舒适度评分、环境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依从性、生理舒适度、环境舒适度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照顾护理干预质量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比较
感染是肾移植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肾移植术后会使用免疫抑制剂,从而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细菌、原虫及真菌等各种病原体感染,这种感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是增加肾移植受者预后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2]。其感染原因主要包括:① 免疫抑制剂降低了患者机体抵抗力;② 移植患者在移植手术之前已经感染病原体;③ 供体器官来源的感染;④ 移植手术留置导管带来的感染;⑤ 出院之后患者受到病原体或者病毒感染。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临床上对医疗领域服务更高更严格的标准,“四全照顾”护理服务受到医院与患者的肯定和青睐[13]。“四全照顾”需要制订个性化、干预有效性的护理方案,能够保证干预工作高效、科学、严谨的执行。肾移植术后的患者感染之后容易出现生活质量降低、精神焦虑抑郁、社交沟通障碍、饮食不振等问题,需要通过“四全照顾”对患者的身体、心灵制定适合肾移植术后感染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护理,缓解病情发展,早日摆脱疾病痛苦[14]。此外家属对于患者的病情与症状会产生心理负担,使得患者家属产生精神恐惧感与焦虑,而“四全照顾”可以做好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工作,讲解各环节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担心,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其减轻心理苦楚,恢复正常生活状态[15]。
本研究对常规护理组与“四全照顾”干预之后的护理组的综合质量、生存质量、焦虑情绪、依从性、生理舒适度、环境舒适度、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综合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焦虑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四全照顾”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且通过健康宣教,促进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观察组的依从性评分、生理舒适度评分、环境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见“四全照顾”干预可以给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痛楚,还可以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和睦的关系,促使医院各方面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综合提升医疗水平。
综上所述,“四全照顾”干预从身体、心灵各方面降低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负担与痛苦,以人为本,缓解肾移植患者的疼痛和感染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科学地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与依从性,改善医患关系,促进整个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