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验证*
——以苏州市为实证

2019-05-08 03:12徐维莉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年4期
关键词:苏州市农业产业权重

徐维莉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

0 引言

在科技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不可持续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思路已落后于现在的生产关系,如何实现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多功能化的方向转变是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994年,日本政府率先提出了“第六产业”的概念,鼓励农民多种经营,发展食品加工业、农资制造业、观光旅游业,拓宽农产品销售与流通,以此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韩国同样以本国农村资源为基础,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以及农业文化、体验、观光等产业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产业链,创造新的附加值。具有相同经验的还有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均利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在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村民自治、进城务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之后,中国人民的又一伟大创造,将会为农村及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及强大动力。有关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研究在2015年以后大量涌现,多集中在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对策建议等宏观方面[1-5],少量集中在融合效应[6-8]、机制研究[9]等定量研究方面,而对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少。构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发展进行评价,有助于通过一定发展数据准确把握其发展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对合理引导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1 概念及内涵

对于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或农业产业融合),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重点对其进行界定,虽然概念不一,但对其本质的认识如出一辙。苏毅清等[10]将农业产业融合概念定义为:将第一产业中农林牧渔等细分产业分别与第二、第三产业以及第二和第三产业中的细分产业相融合,最终形成新的生产、管理技术以及形成一种产业形态。关于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有结果论、过程论、目的论、结果论、性质论4种观点。结果论认为在技术、产品、服务、市场等方面农业与二、三产业实现相互融合,融合或形成一种新产业和价值体,最终实现各环节融会贯通以及各主体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11]; 过程论则认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即在同一标准元件束或集合下,使原本各自独立的产品或服务重组为一体的整合过程、产业创新过程[12]; 目的论认为农业产业融合是让农民参与二、三产业、分享增值收益,最终目的是实现农民增收以及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13]; 性质论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界定为一种经营方式[14]。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核心是让农民参与到二、三产业的利益分配中来; 立足点为农村,必须是在农村这个特定区域内实现产业融合; 前提是产业间具有共同的技术基础; 本质是农业产业化在产业层面的拓展升级[10]。

2 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2.1 构建原则

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融合进程; 二是融合效益。据此,将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部分,一是对融合进程的评价; 二是对融合效益的评价。融合进程具体表现在农业自身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农业和第二产业融合、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方面; 融合效益具体体现在农民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两方面,将以上5点作为评价体系的二级指标。新型经营主体、机械化水平、设施农业发展、农业科技研发反映出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主要表现在与农产品加工业的融合; 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截止目前具体表现在与旅游业融合、与服务业融合以及与交通运输业融合等方面; 农民增收体现在农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城乡差距的缩小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农业提质增效体现在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回报,表现为更集约、更高效。将以上作为选取指标的依据,并遵循全面性、指标代表性强、科学使用性、可操作性原则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2 评价指标确定

2.2.1 一级评价指标

(1)融合进程评价:指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过程及协同发展。

(2)融合效益评价:指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为农业、农民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农民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两方面。

2.2.2 二级评价指标

二级评价指标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进程及融合效益的构成部分,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1)农业产业化。指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2)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第二产业主要指加工制造产业,利用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指的是农业与加工制造产业在农村内部的融合,并为农村劳动者提供一定就业岗位。

(3)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产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业、建筑业、教育产业、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指的就是农业与以上产业的融合,比如与旅游业融合就形成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 实现农业与服务业在农村内部融合,进而拓展了农业产业链; 农业与电商产业融合就形成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

(4)农民增收。指农民经济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农业产业融合在农民身上的直接效益体现。

(5)农业提质增效。指通过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及资源利用率,是农业产业融合在农业上的效益体现。

2.2.3 三级评价指标

该文根据选取指标依据及构建指标体系原则,选取了18个三级指标,指标名称、概念及含义具体见表1。

表1 三级评价指标名称、概念及内涵

2.3 权重计算

该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权重计算。权重设计分3个步骤:判断矩阵构造、权重计算以及一致性检验。

2.3.1 矩阵构造

设总目标X与准则层B1、B2、B3有联系,准则层B1又与C1、C2、C3、C4、C5、C6有联系,构造判断矩阵M。根据1~9标度法,通过专家两两比较打分,将各因素的重要性数量化。

(1)

2.3.2 权重计算

①计算矩阵M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2)

②计算的Mi的n次方根:

(3)

③进行归一化处理:

(4)

2.3.3 一致性检验

在不能完全保证构造的矩阵没有误差的情况下,为检验构造的矩阵的可行性,往往需要对每个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公式如下:

(5)

(6)

若CR<0.10,则该矩阵具有一致性; 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直到每个矩阵均满足CR<0.10。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各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3 结果与实证分析

3.1 权重结果分析

由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评价指标权重结果(表2)可知,融合进程X1(0.60)是评价农业产业融合的主要一级指标; 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B2(0.23)、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B3(0.23)是评价农业产业融合的主要二级指标,其次是农民增收B2(0.20)和农业提质增效B2(0.20),最后是农业产业化B1(0.14); 三级指标中乡镇农产品加工相关企业数量C6(0.148 2)是评价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最主要指标,其次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12(0.100 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C18(0.080 0)、一、二产业融合吸纳农村就业人数C7(0.079 8);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C8(0.068 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增加值比重C10(0.068 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增加值比重C11(0.068 4)重要性相同,均排在第五位; 每亩耕地创造的农林牧渔总产值C15(0.050 0)、每个农村劳动力创造的农村社会总产值C16(0.050 0)权重相同,排在第7位。

3.2 实证分析—以苏州市为例

该文结合构建的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评价指标及权重结果,选择绝对权重排名前三位的乡镇农产品加工相关企业数量C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12、万元农业GDP能耗C18对苏州市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行评价。

表2 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绝对权重三级指标相对权重绝对权重排名融合进程评价X1 0.60农业产业化B10.240.1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面积占比C10.300.043 28使用机械化土地面积占比C20.200.028 811设施农业面积C30.200.028 811从事农业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例C40.050.007 214农业R&D经费投入占总投入比重C50.250.036 010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B2 0.380.23乡镇农产品加工相关企业数量C60.650.148 21一、二产业融合吸纳农村就业人数C70.350.079 84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B3 0.380.23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C80.300.068 4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增加值比重C90.300.068 45农业电商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C100.300.068 45一、三产业融合吸纳农村就业人数C110.100.022 812融合效益评价X2 0.40农民增收B4 0.500.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120.500.100 02城乡收入差距C130.300.060 06城镇化率C140.200.040 09农业提质增效B5 0.500.20每667m2耕地创造的农林牧渔总产值C150.250.050 07每个农村劳动力创造的农村社会总产值C160.250.050 07万元农业GDP能耗C170.100.020 01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C180.400.080 03

图1 2012—2016年苏州市乡镇农产品加工相关企业数量 图2 2012—2016年苏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苏州市统计年鉴(2013—2017)》

3.2.1 乡镇农产品加工相关企业数量

苏州市辖5个市辖区: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 以及4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该文统计了2012—2016年苏州市54个乡镇农业相关工业企业数量,统计结果见图1。自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苏州市也紧跟政策,积极促进本市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但由图1所显示结果来看, 2015—2016年苏州乡镇农业相关工业企业数量并未出现大幅增长, 2015年和2016年的增长率分别为8.57%、8.25%,和2013年及2014年的增长率9.19%、11.25%并无明显变化,反而有下降趋势。据此,苏州市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并未取得明显成效。

图3 2012—2016年苏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数据来源:《苏州市统计年鉴(2013—2017)》

3.2.2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图2为2012—2016年苏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 2013~2016每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4.32%、1.88%、3.45%、1.14%, 2015年和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并不明显,由此可见,农民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价值链中的收益增长不大。

3.2.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图3为2012—2016年苏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化情况。由图3可知, 2015—2016年苏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并未大幅上升,反而呈下降趋势, 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2.85%,到2015年下降为2.84%, 2016年继续下降,占比仅为2.81%。据此,苏州市农业产业融合对农业提质增效效用尚不明显。综上,苏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该文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指标权重。利用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对苏州市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进行评价。得到以下结论:(1)融合进程是评价农业产业融合的主要一级指标; (2)相比于农业产业化、农民增收、农业提质增效,农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是评价农业产业融合的主要二级指标; (3)乡镇农产品加工相关企业数量是评价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最主要三级指标,其次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以苏州市相关发展数据为例,对该文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目前苏州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与苏州实际情况相符,体现了该文构建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4.2 建议

基于该文研究结果,苏州市政府应加强政策引领及资金支持力度,着力促进农业与加工企业、旅游产业、服务产业及农村电子商务的连结,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鼓励各金融机构根据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状况,开发各具特色的贷款产品,放宽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相关个人及企业,以及农产品电商企业的贷款限制,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2)提升政府对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视及关注度,设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委员会,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使农业产业融合更加有序快速地推进; (3)健全用地制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用地给予倾斜,并适当提高设施农用地规模,支持和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猜你喜欢
苏州市农业产业权重
基于价值链的农业产业优化路径分析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权重常思“浮名轻”
四川美丰拟投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组织知识传播与共享评价指标体系及其RS权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