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恒,曹建波,蔡娟丽,何小峰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泌尿外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前列腺组织增生患者大多为老年男性人群,其属常见的多发疾病。据相关调查显示[1],大约占40%的患者发生该类疾病后均需行手术治疗,因此为了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及显著的治疗效果,在选择手术方式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常规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方式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但经多数临床结果证明[2],患者在其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多,且操作过程相对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应用区域。而等离子电切术则是近年为响应微创手术逐渐兴起的治疗方式,在临床应用中已表明了它所凸显出的优势[3]。对此,本文就将收治的1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等离子电切术与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并进行治疗效果对比,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建议与帮助,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近3年收治的120例前列腺组织增生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进行比对试验,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59~81岁,平均(68.14±4.08)岁,平均病程(6.21±1.33)年;观察组患者年龄63~79岁,平均(59.17±3.18)岁,平均病程(7.14±1.01)年。选取患者均符合临床对前列腺组织增生患者的诊断标准,且排出患者带有重大内科疾病以及肿瘤疾病的存在。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并对患者会阴部位进行充分的消毒冲洗,放置无菌手术单,术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手术。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等离子电切术,将冲洗台与手术台的间距调整为60 cm左右,并将电切功率设定为120 W,电凝功率设定为90 W。经电切镜观察患者的前列腺增生程度以及增生侧叶与精阜的有关性质,待观察完毕对患者进行中叶后两侧叶切除,对尖部修切,术中尽可能地避免损伤尿道外括约肌组织。将电镜移动至膜部,对其切口面进行电凝止血。术毕对患者膀胱处反复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对照组患者则进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仪器采用德国进口Wolf内镜电切系统,术中操作流程与观察组患者一致,术毕使用5%葡萄糖溶液对其膀胱处进行反复冲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性功能变化情况以及随访调查中患者的术后前列腺症状及最大尿流量与残余尿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其中术后并发症包括膀胱痉挛、继发性出血、尿失禁、尿道外口电灼伤、尿道口狭窄及尿外渗;性功能评价指标包括阳痿和逆行射精。
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导管的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中用时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对比 (±s)
表1 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对比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导管留置时间/d住院时间/d观察组 60 68.7±16.7 201±69 4.5±1.2 7.3±1.4对照组 60 77.8±17.1 314±96 6.2±1.3 8.6±1.5 t值 0.95 7.40 7.44 0.88 P值 0.437 0.000 0.000 0.496
对患者术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调查发现,两组患者术后最大尿流率(maximal urinary flow rate,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以及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UV)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随访调查情况对比 (±s)
表2 两组术后随访调查情况对比 (±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时间 IPSS/分 Qmax/(ml/s) RUV/ml观察组治疗前 28.6±5.3 7±4 130±57治疗后 4.5±2.0† 19±6† 7±5†t值 5.12 4.56 12.67 P值 0.000 0.000 0.000对照组治疗前 27.9±4.4 6±5 127±53治疗后 4.7±2.2 20.7±700 8±7 t值 5.91 4.35 12.04 P值 0.000 0.000 0.000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所行的等离子电切术有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现象,包括膀胱痉挛3例,继发性出血1例,尿失禁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所行的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有20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现象,包括膀胱痉挛6例,尿失禁4例,尿道外口电灼伤4 例,尿道口狭窄4例,尿外渗1例,继发性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两组患者所发生的并发症现象经治疗均康复痊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经等离子电切术后,其发生阳痿的比例为15%,逆行射精的比例为28.3%;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0%、31.7%;两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性功能变化情况对比 例(%)
前列腺组织增生属泌尿科中常见的疾病类型,大多为老年男性患者。临床症状多以尿频、尿多、急性尿潴留以及排尿困难等为主要表现症状[4]。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可随着患者前列腺增重而随之变化,若经发现不给予及时的治疗极有发展为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性[5],从而严重影像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威胁着生命健康。随着近年医疗技术与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正在不断扩大其应用范围[6]。现阶段,在针对老年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中,等离子电切术已成为治疗该类疾病的首选方式,是为老年患者提高生存质量的首要关键。
经90年代初,等离子电切术被发现并应用于前列腺电切术手术中后,被不断证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是为目前治疗该类疾病最有效且安全性最高的治疗方式。由于病发人群多以老年患者为主,因此在术中有着较高的风险性。在以往对其治疗方式中大多以传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为主,但经大量临床结果表明[7],该种手术方式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较大,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应用区域。而等离子电切术则相应地弥补了传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的缺陷,它有效地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作用[8]。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采用了低温切割技术,显著降低了热穿透效应,同时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量[9]。术中应用生理盐水为患者切口部位进行反复冲洗,有效避免了术中及术后电切综合征的相关问题[10]。该种手术在操作过程中不受时间限制,可通过不同方位对组织增生部位进行分区切割,可先行对其前列腺主要动脉分支部位进行切除,这一特点有效减少了手术时间,且降低了术中出血量,达到对前列腺增生组织进行彻底切除的目的[11]。本文通过对收取的1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对照试验可知,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等离子电切术,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导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所采用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前列腺症状及最大尿流量与残余尿量相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患者则为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阳痿的比例为15%,逆行射精的比例为28.3%;对照组患者分别为20%、31.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过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及等离子电切术都可达到治愈患者病情的目的,但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值得在临床中实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