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芳,吴瑞溢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增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1].经济新常态实质上是摒弃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从而进入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阶段.经济新常态在使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高校职业生涯的内在本质[2]就是在特定的时代大环境下,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目标管理,提升其竞争力.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职业规划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做好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结合经济新发展,立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适应社会新形势成为高职院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台湾地区生涯教育[3]的具体实践直接受到来自美国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影响,又结合自身的传统文化、经济发展进行了本土化的有益探索,对推动大陆地区高校的教育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以经济新常态为宏观背景视野指导,选定福建高职院校在校生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4],通过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闽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作对比分析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因子,以期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调查问卷数据来源于2018年7~10月对黎明职业大学、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等福建省高职院校的在校生及毕业生进行的调查问卷,采用发放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调查.本调查共收到问卷1002份,有效问卷972份,其中在校生219份,毕业生753份,有效回收率为97%.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本研究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和访谈来设计调查问卷.在文献方面,收集了国内外研究中关于职业能力的实证调研,归纳出职业能力的测量指标.根据Chay和Aryee的研究[5],针对高职大学生,选取个人品质、专业技能、职业规划与开发能力、通识技能及自我发展能力五个指标来考量职业能力.对这五个指标,深入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度访谈,并根据访谈情况初步编制问卷进行小规模的评测,从中对问卷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从而形成最终的问卷.最后的问卷由15道题目组成,题目从多个角度测量和反映了五个指标.
职业能力的考量所涉及到的变量和指标大多无法直接测量,如个人品质、专业技能、职业规划与开发能力、通识技能及自我发展能力等都无法用数量的方式直接衡量.这些变量或者指标只能通过其外在的一些指标进行量化,且与职业能力相关的一些因素直接的相互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为便于分析,我们首先通过建立结构方程路径图的方式来描述.具体指标变量的设置如表2所示.
表2 指标变量的设置
图1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图
表3 潜在变量的设置
结构方程模型的识别采用常用的t-法则[6].一般而言,如果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共有m+n个可观测变量,若记t为模型中自由估计的参数个数,则模型可识别的一个必要条件是t≤
上述模型中,共含有38个参数,包括14个因子负荷、14个观测变量的误差方差、结构模型的8个未知参数、2个内生潜变量的的误差方差,而此时m=9,n=5,带入t-法则:38≤故模型可识别.
模型的参数估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24.0[7],按照图1 的结构路径,设置因子负荷的置信水平α=90%,得出本文估计模型的拟合参数评价指标如表4所示,具体形式为
表4 模型的拟合参数评价指标
相对拟合指数(CFI)为0.83,表面模型整体拟合度良好;均方根误差指数(RMSEA)为0.09,接近0.1,误差越小,拟合效果越好;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89,表明78%的数据点落在拟合方程上,说明拟合方程能够很好地刻画模型变量之间的关系.
结构方程模型就是潜在变量间因果关系的说明,下面我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来对他们之间的因果效用关系进行分析,各个潜在变量之间的影响系数如表5所示.
由各潜在变量之间的影响系数可知,专业技能对职业发展规划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影响效应分别达到了0.863和0.710,这说明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的学生能够更加客观认识自我,明确职业的发展方向.
对于两个内因潜在变量,通识技能对自我发展能力有0.926的影响总效应,由此可以看出,影响自我发展能力的主要因素还是取决于通识技能.个人品质虽然对自我发展能力的影响效应只有0.436,但是对通识技能的影响效应却达到0.844.由此可见,个人品质对自我发展能力除了有直接的影响,还通过通识技能间接影响自我发展能力.
表5 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结果分析
第一,根据路径分析发现在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因素中专业技能的影响较大.所以,建议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规划辅导的过程中不能停留在就业指导或者政策解读的层面,应该建立多层面的职业规划体系,可以借鉴台湾健行科技大学“四师同授”的经验,由辅导员、导师、专业教师和心理辅导老师构成职业生涯辅导机制.
第二,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一项是通识技能.如果可以将通识技能提升,那么对于专业技能、个人品质、职业规划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也会有很大作用.特别是新常态经济下,在“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叠加阶段,再就业群体数量增长,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大学要转变教育观念,实施“通才”或“通识”教育,实现“终身教育”.这方面可以借鉴台湾地区高校“全人”型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具备“民族、国际和代际视野”的人才.
第三,在个人品质这一潜在变量的分析中,诚信、勤奋好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成为社会人才选择的焦点,学校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个人品质的建设,这方面可以与前面的“四师同授”辅导机制相互结合大力宣传.个人品质的提升有助于通识技能的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