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鹏
河南省人民医院中心ICU五病区 450000
重症脑梗死为神经内科多发性急危重症,临床以严重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且有较多并发症合并发生,预后欠佳。在积极溶栓的同时,重视施以改善微循环,缓解神经损伤治疗,可增强治疗成效[1-2]。本次研究就相关病例予以选取,对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纳络酮给药情况展开探讨,旨在指导临床应用。
选取重症脑梗死患者80 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经影像检查证实,发病至到院就诊≦24h。随机分组:观察组40 例,男23 例,女17 例,年龄范围为44-76 岁,平均(61.02±3.56)岁;对照组40 例,男26 例,女14 例,年龄范围为43-72 岁,平均(61.17±3.49)岁。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对照组:本组取胞磷胆碱750mg 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加入充分混匀静滴;观察组:本组取纳络酮4mg、胞膦胆碱750mg 于5%葡萄糖溶液500ml 中加入充分混匀静滴。两组均为每日1 次,持续用药2 周。
(1)比较两组总有效率;(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 水平;(3)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前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总分42 分,分值越低,状况越理想;后者采用Barthel 指数评估,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状况越理想;(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率。
基本痊愈:病残0 级,NIHSS 评分呈91%-100%下降;显著进步:病残1-3 级,评分呈46%-90%下降;进步:评分呈18%-45%下降;无变化:评分下降不及18%。
文中所涉数据均在SPSS22.0 中输入完成相关统计学工作,总有效率、给药不良反应率应用(%)予以表示,组间施以卡方检验;炎性因子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评分采用(±s)表示,组间施以t 检验,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重症脑梗死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5%,相较对照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重症脑梗死总有效率对比情况[n(%)]
两组给药前,炎性因子IL-6、TNF-α 无差异(P>0.05),给药后均有降低,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ng/L)
表2: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ng/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IL-6 TNF-α给药前 给药后 给药前 给药后观察组(n=40) 66.71±9.42 38.92±5.74* 3.15±0.57 1.29±0.28*对照组(n=40) 66.69±9.48 49.12±6.17 3.17±0.52 1.96±0.33
两组给药前,Barthel 及NIHSS 评分无差异(P>0.05),给药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见表3。
表3:两组预后评分对比(±s,分)
表3:两组预后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Barthel NIHSS给药前 给药后 给药前 给药后观察组(n=40) 43.22±11.74 73.41±14.27* 24.22±3.44 10.2±2.11*对照组(n=40) 43.25±11.72 57.68±12.29 24.61±3.17 14.22±2.76
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纳络酮为临床常用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由人工合成制成,其有与吗啡、内啡肽相似的化学结构,但与后两者比较,有更强的血脑屏障通过速度和受体亲和力[3-4]。纳络酮可竞争性结合阿片受体,使阿片类药对呼吸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抑制得以有效逆转。因脑梗死患者在病发期间,垂体前叶分布的内啡肽大量生成,神经传导被严重阻断,故引发患者出现昏迷、偏瘫症状,纳络酮可对此种机制发挥特异性抑制作用[5-6]。另外其可与胞磷胆碱降低脑血管阻力协同,更好的起到改善脑血循环、脑物质代谢效果。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临床情况优于对照组。
综上,重症脑梗死在胞磷胆碱基础上,取纳洛酮加用治疗,可增强总有效率,改善炎性反应,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且具较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