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南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
帮扶干部到贫困户谢月金家走访慰问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近年来,定南县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各级帮扶干部们,主动与贫困户结穷亲,把贫困户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从一点一滴做起,对贫困户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用心、用情、用力帮扶,让贫困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赢得了贫困户的充分信任和广泛赞誉,被贫困户亲切地称为“贴心人”。近日,我们采访了定南县老城镇和龙塘镇的三位贫困户,他们选择用最真挚的方式——写感谢信和送锦旗来表达自己对帮扶结对干部的感恩之心。
“领导非常关心我,想得很周到,领导买热水器给我很好用……”近日,老城镇黄砂口村驻村工作队收到了一封该村上坑组村民谢月金送来的感谢信。这封信虽然有些语句不通顺,但是字句真切、发自肺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谢月金说自己没什么文化,但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在信中用上了“爹娘生下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中国梦我的梦”等语句来表达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
帮扶干部为贫困户谢月金家安装电热水器
贫困户谢月金手写的感谢信
谢月金今年67岁,是精准扶贫户。老谢体弱多病,老伴带着两个孙子租住在县城上学,一家6口人的生活全靠儿子儿媳打零工维持。
结对帮扶干部在全面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将他家致贫的原因归结为“缺技术”,并为他制定了详细的脱贫计划,鼓励老谢通过发展产业来脱贫。
如今,老谢养了20只兔子,种了8方木耳。同时,结对干部还和村干部协调让他担任村里的保洁员,每月工资700元。算上产业奖补,一年下来,他有两万多元的收益。
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刘建新(左)一起查看毛竹生长情况
帮扶干部为贫困户刘建新讲解扶贫政策
“结对干部经常问我生活上有没有困难,能不能吃饱、穿暖。”老谢说:“在近期的一次走访慰问中,结对干部看到我提着一桶水去洗澡,由于上了年纪,提水吃力,热水溅出弄湿了裤子,这一细节恰好被结对干部看到了。“他了解到我家没有热水器,洗澡和使用热水不方便,提水又不安全时,说要给我买一台电热水器,没想到第二天就装好了,现在挺方便的,再也不用提水洗澡了。”
老谢还说能有今天的好日子,真得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他指着院子里排列整齐的黛青色琉璃瓦告诉笔者,这也是结对干部争取的,还叫工人翻修好。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2018年8月9日。
当天,老城镇河田村村委会收到一位贫困户送来的感谢信,送信人称感谢工商银行定南支行对他的帮扶,为他解决了众多困难,让他从绝望中重新坚定生活信心。
送信人是老城镇河田村下山组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叫刘建新,是一位肢体三级残疾人。他的家庭因妻子常年患病而致贫。
不幸的是,2018年11月15日,妻子因宫颈癌医治无效病故。面对家庭的不幸和累累外债,刘建新说:“当时就像天塌了一样,不知道日子怎样过下去。我最感谢的还是我的结对帮扶干部,他不厌其烦地来劝导我,想办法帮我筹集治疗费用,让我重拾生活信心。”
刘建新口中的帮扶干部叫陈勇,是工商银行定南支行行长。2016年10月开始对刘建新结对帮扶。2018年4月,刘建新妻子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面对巨额治疗费用,一家人束手无策。
老城镇河田村村委会收到贫困户刘建新送来的感谢信
获悉这一消息后,陈勇和村干部一起帮刘建新申请到临时困难救助资金,积极联系刘建新入职的定南玉和田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号召公司发动员工为刘建新捐款,并争取到玉和田公司总部对困难职工最高5000元的补助。陈勇还转发刘建新在微信上发起的“轻松筹”项目,号召朋友圈为他筹款23090元。
刘建新因妻子离世深受打击,一蹶不振,陈勇隔三差五上门到刘建新家跟他谈心交流,帮助他走出困境。
经过不断努力和真情帮扶,刘建新的状态终于有了好转,他尽管身有残疾,可却坚持在离家不远的工地上班,他说:“党和政府的政策好,派陈行长来帮扶我,现在我有信心把日子过好,把儿子抚养长大,这是我最大的愿望。”
看到刘建新的日子有了起色,陈勇非常高兴。他告诉我们,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在的困难,自己也过得充实有意义。
2018年7月,龙塘镇圩镇异地移民搬迁户郭克铭将一面写着“扶危济困 情系民心”的锦旗送到龙塘镇人民政府,以表达自己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住上了新房的感激之情。
郭克铭的新家位于龙塘镇桐坑圩异地扶贫集中搬迁安置点,二层小楼房雪白的外墙,笔直的梁柱、灰色的盖瓦令人眼前一亮,进门客厅的墙上贴了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画像。
郭克铭的新家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我们家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这在前几年想都不敢想!”70岁的老人发出了一声长长的感叹。
老郭本是龙塘村山下组村民,年轻时勤劳能干,家人健康,日子过的还算红火。可世事难料,老伴胡东招摔了一跤落下了残疾,出行都靠轮椅。儿子又得了腰椎间盘突出,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儿媳在家照顾两个年幼的孙子。
为了给母子俩看病,老郭用尽了家里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因病因残致贫”成为老郭家头上的一顶灰色帽子。
老郭最苦闷的事不在于评为贫困户,他的心病是一家6口全挤在摇摇欲坠的土坯房中,住上新房也几乎成了老郭无法实现的梦。
他的住房问题也牵动着扶贫干部的心。每逢刮风下雨天,扶贫干部总是提心吊胆,担心房倒人受伤。
“政府出钱帮你修房子,你愿意不?”老郭差点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连声应下。2015年,龙塘镇启动异地移民搬迁房建设,积极引导偏、远、散、危、空的群众统一规划建房,逐步实现搬迁脱贫一批的目标,郭克铭成了第一批入住的贫困户。
“我一把年纪,啥都不懂,只凑了1万元钱就住了个‘现成’的新房,整个修建过程也没操一点心。都是政府帮我建好了的。”郭克铭说,政府按每人25平米的标准建房,他家6口人,总面积150平米,他和老伴住一楼,儿孙们住二楼。
如今,郭克铭种了6亩蔬菜,一年有近万元收入。腿脚不便的老伴也没闲着,一有时间就到村扶贫车间领回数据线在家加工,每月也有300多元贴补家用,政府还给老郭争取到了一份每月800元的生态护林员工作,加上每月1040元的低保补助,老郭家已顺利脱贫。
易地移民搬迁户郭克铭将一面写着“扶危济困 情系民心”的锦旗送到龙塘镇人民政府
采访手记
以上三个事例只是定南县2336名扶贫干部帮扶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如今,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阶段,一路走来,各级扶贫干部有泪水,有欢笑,也有感动。而贫困群众的一封感谢信、一面锦旗就是对身处一线的扶贫干部所付出辛勤汗水的最大理解和安慰!
郭克铭与老伴一起在家加工扶贫车间拿回来的数据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