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东
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450000
小儿肺炎是临床儿科较常见的一种感染性常见病和多发疾病,春、秋季为小儿肺炎的高发期,临床上常表现为咳嗽、腹泻、气促、发热、肺部啰音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若患儿发病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脓气胸、缺氧性脑部及中毒性休克等众多并发症[1]。特别是在消化系统方面,常会引发患儿腹泻、腹胀、食欲下降,严重者还会呕吐或者便血,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患儿死亡。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但由于小儿防御及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虽然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但极易诱发肠道菌群紊乱[2]。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除肠道菌群紊乱外,还可能和肺炎所致蛋白酶丢失激发肠道吸收障碍而发生渗透性腹泻[3]。本文探析在乳酸菌片基础上加用复方胃蛋白酶散对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6例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治疗前未使用过任何止泻药物;(2)对研究药物无过敏者;(3)所有患儿经医师确诊为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气促、腹泻等,经检查未发现红细胞和白细胞;(4)经检查无肝、胆、肾、心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1)心、肾功能不全者;(2)先天性心脏病、先天肠胃畸形;(3)重症肺炎者;(4)严重肝胆疾病者;(5)伴严重免疫缺陷疾病者。采用硬币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2~15个月,平均年龄(8.50±0.37)个月;腹泻次数4~9次/d,平均腹泻次数(6.50±0.13)次/d;大便呈绿色或黄色,水样便或者稀便。观察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13个月,平均年龄(7.50±0.50)个月;腹泻次数3~10次/d,平均腹泻(6.50±0.37)次/d;大便呈黄绿色或者绿色,稀便或者水样便。两组患儿在性别、平均年龄、腹泻次数、大便性状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营养支持、纠正酸碱电解质平衡及补充水分等常规治疗,同时静脉给予抗炎药物治疗,将1.0g的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溶入100ml的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仅给予乳酸菌片(生产企业:呼伦贝尔康益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5020441),3次/d,1片/次,口服,连续服用7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胃蛋白酶散(生产企业:同药集团大同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2760)治疗,根据患儿年龄给予不用剂量,年龄为1个月~1岁,口服0.25g/次,2次/d;年龄为1~4岁,口服1.50g/次,2次/d,连续治疗5~7d为1个疗程。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给予母乳或者米汤等易消化的食物。
1.3 疗效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 显效:治疗1个疗程后,咳嗽、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大便性状、排便次数均恢复正常;有效:治疗1个疗程后,腹泻、腹胀、呕吐、发热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大便性状有所改善、排便次数较治疗前有所减少;无效: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腹泻情况均无改变,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并观察两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肺炎时间及治疗起效时间。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均完成1个疗程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腹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肺炎时间及治疗起效时间等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肺炎时间、腹泻持续时间及治疗起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肺炎时间、住院时间、腹泻持续时间以及治疗起效时间的比较
小儿肺炎是临床儿科较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据相关调查显示[4],近年来,我国肺炎患儿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发展,因该病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等特点,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据临床资料显示,肺炎患儿患病后,极易出现并发症,特别是消化系统方面,发生该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微生物剂、年龄、血红蛋白水平及病情等。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肠道菌群的失调和吸收障碍。目前临床认为诱发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因素多样,主要包括:(1)临床应用高效的抗生素,易刺激患儿胃肠道,进而导致胃肠道菌群失调;(2)患儿年龄比较小,身体的各项机能都还未完全发育,特别是免疫系统未能发育成熟,因此免疫力及抵抗力比较差;(3)严重并发症(毒血症、低氧血症)能促使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出血、糜烂、脱落及坏死,从而破坏屏障功能,发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4)支气管肺炎病原体可能会对患儿胃肠道产生一定影响;(5)液痰吞咽后,其中有害物质可能会对患儿胃肠道产生一定的不良刺激;(6)由于小儿肺炎致病菌较复杂多变,极易影响患儿的胃肠道功能。其中导致患儿发生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一种关键原因在于胃肠道菌群的失调。因此临床上纠正胃肠道菌群失调是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关键。
乳酸菌片是一种消化类非处方药品,其主要成分为乳酸菌素,不仅可调节肠道菌群紊乱,还可在肠道形成保护膜进而改善肠道的屏障功能阻止病原菌的侵袭,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刺激肠道分泌抗体特异性杀灭肠道致病菌,进而改善免疫功能[5]。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调节肠道的吸收功能对于促进临床疗效亦极为重要,复方胃蛋白酶散主要成分有山药、胃蛋白酶、山楂及白术等,中医学认为,山楂有消食和胃之功效,利于促进患儿胃肠道消化;白术和山药有健脾燥湿之功效,利于止泻;胃蛋白酶有利于促进蛋白质转化成多肽,利于患儿消化和吸收[6]。由于腹泻患儿常有蛋白酶缺乏和吸收功能障碍,而复方胃蛋白酶散在补充胃蛋白酶同时还可有效消除肠道炎症性水肿,减少营养流失和肠道充血渗出,进而改善患儿腹泻。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且住院时间、肺炎时间、腹泻持续时间及治疗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复方胃蛋白酶散可有效增加乳酸菌片的疗效,同乳酸菌片产生协同的作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相对于单独用药,效果更佳显著,与邓灵东等[7]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乳酸菌片联合复方胃蛋白酶散应用于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