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树哲
2018年上海纽约大学本科生毕业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
如何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上海纽约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试验田,持续探索的发展目标。
上海纽约大学定位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创新人才,将“创新”作为教育理念的支撑,将其融入学校建设、管理和评价的各个方面。其中,以一流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目标的引智工作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要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追求创新的价值取向和孕育创新的文化环境缺一不可。而建设一支具备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能力并能成为学生学习创新榜样的教师团队,是实现上海纽约大学定位与目标的基础。这是一支怎么样的队伍呢?
创新绝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在对已有知识一知半解情况下的随意重组。创新要求在解构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重构新的知识。因此,我们需要建设一支多元文化背景的师资队伍,这也是引智工作本身的重要意义之一。多元文化是我们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在引智工作中,我们需要将知识结构和观点的多样性纳入考量,要避免教师团队思维方式的同质化。知识的生产和传播、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引导,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需要一支尊重差异并能够通过差异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的教师团队。
作为塑造创新环境的基础,我们的教师还需要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意识,需要在科研上达到自身专业领域的前列水平,如此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领略专业前沿,为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以吸引高端人才为重心,以建设各方面结构合理并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化教师队伍为目标。
总的来说,建设一流大学,吸引和留住国际高端人才是关键。这就需要学校提供有足够吸引力的学术环境和条件。
上海纽约大学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其中来自纽约大学的联合聘用教师占40%,以高于纽约大学平均水平的标准、面向全球招聘的专任教师占40%,来自国内外其他一流高校的兼职、客座教授占20%。
目前上海纽约大学已经建立了一支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的外籍教师占比超过68%,而其中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一年及以上的人数则超过了90%,这一数字在学校教研并重的核心教师中则达到了100%。
这样一支高度国际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学校各方面机制的保障才能长久维持。在教师招聘时,以学科方向为导向,将招聘目标主要放在那些研究工作与已有学者既“相关”又不“重叠”的学者身上,有利于形成一个充分沟通、互相启发的跨学科的学术网络机制,使学校科研整体影响力得以持续扩展和增强。同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考虑到与纽约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交流,以及学校学术共同体的活力,学校还聘用了一定数量的访问教授。
本文作者、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 丁树哲
学校通过创造教研相长、研教融合,科研—教学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为这些高端人才提供了深度融入学校、扎根本土的机会。
一方面,上海纽约大学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本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两所母体院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发挥学校国际化、体制灵活的特色,建立了包括数学、神经科学、计算化学、社会发展、数据科学、凝聚态物理、波动金融、亚洲文化等11个研究中心。学校通过搭建国际化、高水平、有特色的科研平台,以研辅教,支持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在严格的科研实践和科研训练中培养本科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中,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的六个联合研究中心,作为优质的科研和教学平台,具有雄厚的科研和师资力量。不仅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和项目,同时也成为世界级的研究生培养中心,展现了中外合作、协同创新的成果。这些联合研究中心也为学校的师资建设和维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创新的招生录取模式,选拔出一批具备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优秀学生群体;通过活跃的教学氛围,对教师的科研产生“反哺”和推动作用;通过构建多元化、高质量、创新性的学生群体,以教促研。
在校内机制保障之外,上海纽约大学在引智工作方面的各种尝试与实际成效,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的肯定与支持。学校引进的计算机科学领域“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张峥教授于2018年获得上海首张加注“兼职”的工作居留许可,除学校工作外,另被任命为亚马逊云服务平台在上海成立的人工智能研究院首任院长,带领研究院展开关于深度学习领域的研发工作。
在满足教学和科研需求的基础上,上海纽约大学的引智工作还将大学的另一主要职能——社会服务纳入考量。一方面,学校紧靠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学科建设,建立了金融波动研究所等高端科研平台,开设了诸如数字媒体技术等以创新为导向的新型专业,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人才储备。
上海纽约大学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恩格尔教授创立的斯特恩商学院波动研究所紧密合作,于2014年成立了上海纽约大学金融波动研究所,旨在推动对中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实证研究。该研究所立足陆家嘴,以浦东建设新时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每年举办的研究所年会更是金融领域专家学者与业界领袖的一场盛会,对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譬如在2018年的年会上,罗伯特·恩格尔教授就提出了多项具体建议,旨在帮助中国市场减轻目前所面对的地缘政治压力。
上海纽约大学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已经建成了一支25人的国际化高水平教师团队,学生积极参与全球各地的活动,包括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项目的实施,为其操作室扩充实镜;在微软和Venturewell等举办的国际性设计和创新竞赛中获得奖项,并在本地的上海艺术展厅和博物馆中展出作品。
除此以外,依托纽约大学史丹赫学院教育学科的优势,通过引进联合聘用教师,导入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上海纽约大学受浦东新区政府委托,合作共建洋泾中学,为其提供智力支持,促进学校在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此举也是上海纽约大学立足本土、服务社会的一项全新尝试与突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恩格尔教授
上海纽约大学的师资建设已经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以学校数学专业为例,在“小而精”的办学定位下,经过5年的师资建设,截至2018年9月,在校生人数为40人,按照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的招聘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引进的专任教师人数则达到了21人,其中包括10位正教授,2位副教授,9位助理教授,另外还具有7位博士后研究人员,师生比达到了1:2。
其中,院士级的教授就有5位,分别是美国国家科学院、文理科学院双院院士的Charles Newman教授,同样是双院院士的David McLaughlin教授,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数理统计协会会士的Gerard Ben Arous教授,美国国家物理科学会会士、“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张骏教授,以及“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入选者的Vladas Sidoravicius教授。而所有的教授都为本科生开设与其研究领域相应的公共或专业课程。
面对如此丰富的教育资源,上海纽约大学数学专业的毕业生也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2018年毕业生共19位,就业率达到了100%。其中继续深造的人数比例占到了80%,进入了诸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就读。就业的学生则进入诸如美丽中国、德勤等知名企业或非营利机构。
上海纽约大学师资建设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数学一个专业,在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神经科学、化学、物理等各个专业都招募到院士级教授为本科生开课。
其中,2013—2014学年在上海纽约大学任教的保罗·罗默教授还于2018年10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提到在上海纽约大学授课的经历让他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及其经济发展的情况,并将其运用到了他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践中。保罗·罗默教授在上海纽约大学任职期间,与常务副校长雷蒙合作讲授“全球视野下的社会”必修课。对上海纽约大学的学生,他评价道:“学生们都很积极投入,擅于对具有挑战性的议题进行严谨、激烈的讨论,论证、探讨作者的想法、彼此的想法和各自的想法。同学们的头脑活跃、开放,善于思辨,敢于直接表达观点。他们也欢迎不同意见,并不抗拒改变自己的想法。”
在目前已经建立的一套实践教育改革的行之有效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基础之上,上海纽约大学仍然在继续探索更加完善的、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引智工作机制。在这个迅速发展变化的新时代,大学教育需要培养怎样的人才,需要怎样的师资队伍,创新能力的本质是什么,都仍然是我们需要继续深思和探讨的问题,也都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