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洙与其文学作品中的“情”

2019-05-05 01:05王卿超
现代交际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族主义

王卿超

摘要:李光洙被称为“打开韩国近代文学之路”的作家,他在韩国文坛的影响力非常之大。作为近代开化思想的启蒙主义者,谈及李光洙便会想起关于“情”的主题,李光洙文学的出发点和核心皆是“情”,但后期他从对“情”的呼吁转变为对理想的“情”的追求,脱离了民族危亡和现实生活的本质。

关键词:李光洙 开化思想 理想爱情 民族主义

中图分类号:I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120-02

李光洙(1892—1950),诗人、小说家、评论家、新闻界人士,号春园,笔名长白山人、孤舟、外船、早麦、京西学人等。李光洙在韩国文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他的研究至今仍在不断地延续着。本文就李光洙及其代表作品中的“情”展开论述。

一、李光洙生平

春园李光洙籍贯全州,1892年2月27日,李光洙作为家中的长男出生了,他的乳名叫宝镜,其就读的明治学院初中毕业生名册上即以此名记载。[1]李光洙幼年十分聪慧,自小便熟读千字文,曾在汉诗比赛中夺冠,被乡邻誉为神童。但李光洙十一岁那年,因霍乱失去父母变成了孤儿。他在绝望中离开故乡,在外婆和堂叔家中辗转,过着流浪生活。1904年接触到一进会的他对开化思想开了窍,并作为一进会的留学生被选拔赴日,开始写诗、小说和评论等。

青年时期的李光洙无时不在为国家、民族而忧虑,他的文学造诣不断攀上一个个高峰。1917年,他开始在《每日申报》中以华丽的篇幅连载长篇小说——《无情》,这部作品不仅提升了李光洙的名声,而且开拓了朝鲜小说文学的新历史。1922年,他在《开辟》上发表《民族改造论》,直面民族的性格缺点,希望唤起民族之自强精神,但此举在民族阵营中引起争议,李光洙也因此在文学界被冷落。[1]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此后幾年他接连在《朝鲜日报》等媒体连载了《许生传》《复活》《麻衣太子》《土》等耳熟能详的体现开化意识的作品。

步入中年的李光洙,其人生和文学生涯皆发生了较大的转折。1934年,他与第二任妻子许英肃所生的七岁爱子奉根因病去世,沉重打击下他的心情变得荒废。1939年他被选为亲日御用团体——朝鲜文人学会会长,曾发表了众多包含赞扬日本帝国主义内容的文章。后来他因日制末期的变节被称为亲日派接受了审判。后被迫居住在江界的寒冷地带,病弱的身体被严重冻伤,几度挣扎在生死线上,最终于1950年10月25日病逝。

二、李光洙文学作品中“情”的展现

李光洙文学的出发点和核心是“情”。李光洙对“情”的极致的关心,从他的小说《无情》和《有情》等的题目中,也能察觉一二。在文学的素材和目的中强调“情”的满足,对“情”呼吁的根本原因,一是与他的成长过程有关。他在十一岁时成为孤儿,在亲戚家中辗转生活。因此他从小就渴望“情”,因得不到父母的爱而长大同时缺乏爱情的他,通过自己的文学将其形象化。二是与日制时期的殖民地现实有关。1910年后,国家陷入被日本殖民的命运,前期主要在认识开化意识层面发芽的新小说,到了这个时期因退回的封建伦理的侵蚀而倒退,纷纷陷入亲日化、通俗化的道路。在此种现实情况下,李光洙却在新一代的领先位置上傲立着,他的长篇小说《无情》明显地展现出了新一代所追求的世界观和现实感的新面貌。

李光洙的第一篇长篇小说《无情》并不是偶然诞生的,《无情》产出的背景包含着李光洙的孤儿意识和国家丧失的悲怆。[2]它是李光洙内心深处根植的孤儿意识,遭遇由所谓国家丧失而带来的另一种孤儿意识时才完成的一部作品。作为个人的孤儿意识和以主人公朴英彩为代表的民族的孤儿意识结合时,《无情》便成为一部打动万民的杰作。黑暗的世界不是一辈子都黑暗的,曾经无情的世界不是一辈子都无情的。要以自身的力量来照亮,使之有情、快乐、富有、坚强,以开心的笑声和呐喊万岁声,祭奠过去世界的无情吧,这也是韩国近代小说代表作——《无情》所主张的。《无情》无疑是韩国近代小说中里程碑式的作品,但是真的深入其中来看,却存在许多遗憾之处。亨植、善馨、英彩形成了三角关系,但自由恋爱的过程中,爱情的矛盾没有充分改善。最终,《无情》自身提出的问题没能贯彻始终,因为偶然的、外部因素的介入,中断了问题的继续展开。当时的“殖民地”社会本身是无情的,现实和英彩的关系也只能无情地结束。

在《无情》之后的长篇小说中,李光洙在提出道德、宗教之爱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对理想爱情向往的态度,他的作品从对“情”的呼吁转化成对“情”的向往。《有情》是在1933年的《朝鲜日报》上连载的长篇,距离《无情》的发表已经过去了16载,正如李光洙创作意图中阐述的一样,《有情》是因为想写“只因情而生的故事”而执笔的作品。《有情》是一部描述不伦之恋的作品,讲述了花季少女与自己养父之间产生的爱恋之情,但在小说中,崔皙对南贞妊的珍惜和爱护之情自始至终没能超出父女之爱的范围,男主人公在痛苦中煎熬,加上外界恶毒的诽谤,使他最后逃出韩国在异国他乡孤独地死去。[3]在这部作品中,在爱情最终的和解或结合无法实现这一点上,与《无情》一样是悲剧。虽然崔皙和南贞妊深藏着无法实现的爱情而以悲剧结尾,但崔皙对南贞妊的呵护及纯粹的爱情却得到了精神上的延续,可以说是一部能感受到纯真爱情和精神之爱的作品。他的理想主义的爱情观始于《有情》这部作品,在另一部作品《爱情》中更将其延续、完善。

《爱情》是1938年开始创作,于1939年结束的一部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描绘的是至真至纯的爱,讲述了女主人公石荀玉从专业学校毕业后,被安宾博士的著作感动,自愿去他的医院做护理员,石荀玉爱慕安宾,二人互相思念对方,但这种爱是将肉体之爱升华为精神的爱,是能看得到却无法在一起的爱情。[3]安宾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是要把耶稣和释迦如来的思想亲身实践的理想主义者,也是他的妻子千玉南像上帝一样信奉的人。石荀玉无怨地在安宾身上实践纯真的爱情,但却不断被误会和侮辱。最终千玉南在确认荀玉和安宾之间的确是清纯的宗教之爱后黯然死去。《爱情》的主人公石荀玉和安宾的爱情,可以说是讲述了超越现实的物质和肉体欲望的理想主义爱情,同时也可以说是春园所拥有的世界观必然产出的结果。李光洙努力把1930年代对国内外形势的不安意识升华为形而上的精神至上主义。这种对至纯至真之“情”的向往亦是他对冲破破碎现实的渴望,但也折射出他性格中过于理想化的不成熟与懦弱的一隅。这种虚无的追求显然脱离了民族危亡的实际情况,也是对平凡日常生活本质的逃避。

三、结语

总而言之,春园小时候所形成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扩大到了民族主义的觉醒。他是一位向往民族主义精神的写实派,并且是执着于“情”的,只想写“情的故事”的一个时代的温暖的作家,但是殖民地这一现实却夺走了他的愿望。李光洙想成为民族的先驱永远被牢记,但沉重的现实却让他苦恼。尽管最终他的民族主义走向了亲日的方向,但在当今,仍然有无数有关李光洙的研究和文章不断涌现,这本身说明,他已经是韩国文坛最成功的领导者之一了。

参考文献:

[1]李明信.鲁迅与李光洙文学观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10.

[2]金允植,赵南哲.韩国近代作家论[M].韩国广播大学出版部,2004.

[3]金明淑.对李光洙情爱小说的精神分析解读[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4).

[4]赵恒瑾.韩国现代文学先驱——李光洙[J],怀化师专学报,1997,16(1).

[5]金东仁.春园研究[M].新丘文化社,1956.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
浅析民族主义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观察家)
民族主义让全球化进程逆转了吗
爱国主义不等于狭隘民族主义
提倡民族主义振奋民族精神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民族主义”的老问题与新困惑
国际民族主义远未彻底衰落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