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双一流”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建设

2019-05-05 00:53米文静李超
商洛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院校

米文静,李超

(1.商洛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商洛726000;2.商洛学院教务处,陕西商洛726000)

我国高等教育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国家级重点院校建设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也导致了重复交叉、缺乏竞争、身份固化的问题[1]。201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国家将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总体规划,分级支持[2],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为了进一步推进“双一流”建设,2017年1月,我国制定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实施办法明确提出,省级政府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基础条件,统筹推动区域内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积极探索不同类型高校的一流建设之路①。“双一流”的提出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向质量与特色的发展模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8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0万人,与2016年持平,比2015年下降2万人,近年来由于我国生源减少,高考报名数与过去相比呈现稳定略有下降的趋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快速逼近50%普及化的指标线,但对部分学校,招生困难仍是一项重要难题[3]。地方本科院校受地域、师资、管理、经费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生源危机更为严重。

面临生源危机和教育质量危机,如何在困境中提升质量、凝练特色,是地方本科院校高等教育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研究显示,大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能影响院校教育质量和生源情况。因此,从学生的视角对学校教风、师资、设施、教学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为学校改进教学和管理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提供重要的依据,以达到优质办学、吸引生源的目的。此外,对学校满意度较高的学生,对学校的宣传及毕业后的经济贡献、就业帮助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4]。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英国的一些大学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吸引生源,开展了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工作。199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开展了大学生教育质量满意度调查工作;2000年,美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大学生满意度调查;2005年,英国对全国所有大学开展了满意度调查[5]。

1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调查对象为陕西某两所地方本科院校本科生,共140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139份问卷有效。

问卷内容包含教育期望值、教育质量满意度、教育环境满意度等三个方面,共54个问题,每个问题按照七个等级计分统计[6]。数据处理使用SMARTPLS 2.0软件,采用PLS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模型估计,得出学生的高等教育满意度和相应的权重,加权计算得到各维度满意情况的分值,满意度分数采用百分制表示。

总体满意度方程为:

其中,yi是学生满意度的测量指标,wi是各个测量指标对应的权重,i是满意度测量指标的个数。

1.1 满意度调查总体情况

根据陕西某两所地方本科院校本科教育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全国及陕西省教育满意度数据可得,陕西某两所地方本科院校总体满意度、教育期望值、教育质量满意度、教育环境满意度均高于全国和陕西省平均值,其中总体满意度为69.94%,比全国平均满意度高1.79%,比陕西省平均满意度高0.28%(见表1)。

表1 本科教育总体满意度和各项满意度得分情况

1.2 各维度满意度调查情况

根据学生对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等方面的测评,结果显示,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的校风较好,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组织规范,人才培养定位合理,培养方案科学可行,但学生参与学术讲座、课题研究及开阔国际视野机会有待增加,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待创新,并需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的参与度;教师职业精神较好,能与学生互动交流。

1.2.1 对人才培养情况的评价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生对学校校风和对德智体美发展的重视程度较为满意;对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满意度一般,为5.33,说明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培养形式等有待提高;学生对学校开设课程的结构、实习环节及课程内容、教学环节组织、课程教学质量较为满意,说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科学、合理,课程设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引力、课程教学质量和实践活动的满意度偏低,均值低于5.2;学生对参加有组织的课题研究、学术讲座及提供开阔国际视野的机会满意度较低,均值低于5(见表2)。

表2 人才培养满意度评价

1.2.2 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

结果显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研讨和交流,职业精神较好,但教学方式不够新颖,对学生吸引力不够,且课外交流偏少,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仍需要进一步提高(见表3)。

表3 教师教学满意度评价

2 “双一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建议

教育质量是发展的基石,凝练特色是发展的途径,以教育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为整改依据,结合“双一流”战略实际,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7]。

2.1 把握发展机遇,明确学校发展方向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双一流”不是“211”“985”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而是继承和创新,继承好已有的建设成效,创建新的建设管理模式。“双一流”建设要解决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分类发展的问题。《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相关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重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对“双一流”建设从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发布后,各地方政府依据发展实际,制订了具体的实施意见。陕西省颁布了《关于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实施意见》,陕西省教育厅根据国家和省级教育精神开展了“一流专业”建设工作,遴选出720个“一流专业”,其中本科专业520个,并对“一流专业”给予财政奖补。陕西省7所地方本科院校共50个专业获批立项。

作为国家战略,“双一流”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与一流院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地方本科院校的差距更大。发展内涵建设,引入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多元投入资源支持的共建机制,转变广办专业的观念、狠抓重点、突出特色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出路[8]。

2.2 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效果

教育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教师教学综合水平的满意度并不乐观。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和学科发展水平,地方本科院校要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推进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回归”,多举措并进,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一是要引导教师回归本分,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二是要求教师回归初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9-10]。三是加强骨干教师培训,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加强培训、进企业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满意度。四是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科研水平。建设一流专业,发展学科建设特色需要一流的人才和高水平的团队,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科研能力强、水平高的高层次人才,能够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五是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学科团队是学科建设和提炼成果的基础,以学校专业发展实际,优化学科布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重点培育优势学科团队,是学科建设和服务地方的强有力的支撑[11-12]。六是引进“双师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主要为区域经济建设培育人才,学生的知识、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高技能、高理论的“双师型”教师。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将爱岗敬业、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教师送到企业提升综合能力,将行业、企业的“优秀讲师”引入学校,在合作教学、技术推广研发等工作上发挥兼职教师的重要作用,促进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13-16]。

2.3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围绕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创新教学,是提升内涵建设,提高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之路。课程建设方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巡视员宋毅在2018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中指出,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点是实施“百区千校万课引领行动”。强化课程资源建设,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建设为载体来推动智能学习空间建设,积极地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的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把课程建设项目的“建、用、学、管”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实现高等本科教育质量的“变轨超车”。教材建设方面,要加强教材分类指导,构建适合地方本科院校需要的优秀教材,院校通过评优和资助立项等措施,鼓励教师编写适合本校人才培养的特色教材是地方本科院校教材建设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方面,多数地方本科院校仍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主,师生之间是“主—从”的关系,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创新、沟通合作等意识不足[17]。地方高校要以教师素养和教学方式为抓手,优化教学模式,教师一方面要拓展教学空间,走向社会和市场,利用有效措施来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和专业技能,把地方文化资源、产业资源引入课堂[18];另一方面要更新教学方法,如采用启发式、研究性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构建教与学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方面,引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最终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取得的成果。将高等教育产出的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作为专业教育的评价,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推动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和内涵式发展[19-21]。

2.4 加强内涵建设,助力学科特色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目标。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如何建设高水平的本科教育?陈宝生部长强调,内涵发展要更深一些。《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也提出,“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加快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加强内涵建设,助力学科特色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必由之路。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呈现学科门类多的综合化布局,且专业建设方面趋同化现象严重,学科特色不显著。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加强内涵建设,发展学科特色?一是提升教学、科研的质量。地方本科院校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往往重视学生人数的增长、教师的规模、科研成果的数量,学科发展的范围等,而忽视了质量和品质。内涵式的发展要注重提升品质和质量,深化“三位一体”的认知,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播作为指导学校育人活动的理念和模式。二是要立足办学特色和区域社会发展实际,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推出一流专业,推进一流学院的建设步伐,带动学科特色发展,稳扎稳打,逐步建成一流学科,推动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创建一流[22-26]院校。

2.5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地方经济

“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均指出,地方性本科院校发展要走转型之路,“产教融合”是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短,学科发展和师资基础差,专业建设趋同等问题,实现“产教融合”困难重重。首要解决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必备的实训中心、研发中心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教育资源问题的解决需要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本科院校要立足于本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以区域发展优势为依托,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相结合,与地方共同建立满足人才和地域性的产业融合平台,将学校建设融入地方产业经济发展之中,培养更多符合地方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进一步推动重要科学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向先进生产力的转变,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地方本科院校与区域社会的深度合作,实现地方本科院校向高水平大学的发展,以期为地方区域经济提供高水平的服务[27-28]。另一方面,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联盟,推进地方区域范围内各本科院校间的合作交流与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提升。

2.6 对外开放办学,推进国际化进程

“双一流”战略是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的重要信号,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建设目标。地方本科院校要对外开放办学,加强与国外院校的合作,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与国外院校积极往来,引进国际高水平、高层次人才,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国际化进程,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9-30]。

3 结语

“双一流”战略目前处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地位,地方本科院校必须以教育质量满意度调查为抓手,努力提升教育质量,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及时进行战略性调整,转变传统观念、明确学校发展方向,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建设、助力学科特色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区域地方经济,对外开放办学、推进国际化进程,以实现自身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的根本跨越,培养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优秀人才,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注释:

①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注一流学科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