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源特征及优化路径分析

2019-05-05 04:58陈留院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稿源师范大学科技期刊

■陈留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河南省新乡市建设东路46号 453007

稿源是学术期刊赖以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期刊核心影响力的直接体现。对于中文科技期刊而言,受国内科研评价导向的影响,英文科技期刊是其稿源的最大竞争者,也是主要的分流者,因此,中文科技期刊的稿源问题一直是办刊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那份“忧愁”,也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针对中文科技期刊稿源问题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对个刊和对某类期刊的稿源问题的研究2类。(1)对个刊稿源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鲍卫敏[1]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开放稿源问题进行了研究;李殷[2]结合《植物生理学报》2011—2014年的稿源情况,提出通过深挖稿源质量和策划专题、筹备专刊来提升期刊的整体稿源质量;向艳平等[3]以《中国康复》为例,讨论通过会议约稿、向指定专家约稿等途径来提升稿源的宽度和深度;丁岩等[4]针对《分析测试学报》稿源不足的情况,提出以重视组稿约稿、提高期刊装帧设计质量、加强期刊宣传和制定激励措施等方法来提高稿源质量;李万会等[5]通过统计《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所发论文在2005—2014年的被引情况,分析该刊稿源结构的布局特征,并提出了优化稿源结构的建议;程琴娟[6]认为“内向性”将对高校综合性科技期刊产生长期影响,并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归纳出内稿量偏大是影响其稿源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夏金玉[7]以《电波科学学报》和《电子学报》为例,对国内科技期刊优质稿源不足的现状进行分析;杨开英[8]对《北京工业大学学报》零被引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通过有针对性的约稿、组稿来优化稿源。(2)对某类期刊的稿源情况进行分析,主要集中于针对地方高校学报稿源问题的分析。刘伟侠[9]和胡习之[10]分别对地方高校学报的优质稿源策划以及优质内稿邀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梁洁[11]提出专题出版是地方高校学报吸引优质稿源的法宝;林海清[12]针对地方学术期刊提出了5个获取优质稿源的有效途径;杨勇[13]和郭春兰[14]提出了拓展稿源是我国科技期刊建设学术强刊的关键,也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已有对个刊的研究多以个刊稿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提出具体的稿源质量提升措施;已有对某类期刊的研究多从理论层面提出拓展优质稿源的具体路径。本研究在借鉴上述研究的基础之上,尝试以入选《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的26种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载文量、内稿量、机构分布数、核心作者数等进行统计、梳理,分析其稿源的整体特征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尝试结合办刊实际情况,从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两个方面优化稿源质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办刊者优化其稿源提供理论参考,进而促进该类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整体提升。同时,本研究的内容对其他类学报的稿源优化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是本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源情况统计

为了便于分析当前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源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本研究以《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15]中的的26种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研究对象,梳理2015—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中的相关统计数据(来源文献量和机构分布数),其他统计指标(内稿量、核心作者数、最大发文量)主要借助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其中,在统计某一学报内稿数量时,一篇稿件中只要有一位作者是本校师生,就把该篇稿件作为内稿;在对核心作者候选人进行统计时,结合本研究统计的实际情况(最高发文量为27篇),根据普赖斯理论,同时借鉴李继红等[16]关于核心作者的计算公式,得出本研究的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为3.89篇,取整数4,为便于统一标准,本研究以平均每年发表论文≥1篇,即发文数量≥4篇的作者列为该刊2014—2017年的核心作者。2014—2017年,26种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稿源情况见表1。

表1 26种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源情况统计

注:①核心作者的数据格式为:总人数/校外人数;②★代表最大发文量作者为校外作者;③刊名中省去了“(自然科学版)”。

2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稿源情况

2.1 整体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量相对稳定且呈逐年减少趋势,2017年度减少幅度较大,26种样本学报的年平均载文量为(134.95±9.65)篇;内稿量整体偏多,平均约占稿件数量的一半,每年均有12种学报的内稿比例超过50%;机构数整体偏少,逐年变化幅度较小;核心作者数量较多,其中校内作者居多,校外核心作者所占比例约为20%,从26种期刊的最大发文量作者来看,仅有5种学报的作者来自校外单位,这与内稿量偏多呈正相关关系。

2.2 详细情况

(1) 载文量分析。为了详细分析学报载文量的分布及变化情况,对26种样本学报的载文量n进行分类统计,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B类学报的数量最多,占一半以上,且每年数量变化不大;A类学报从2014年的2种增加到2017年的10种;而C类学报则从2014年的8种减少到2017年的2种,这也正是载文量整体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曾对36种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载文量和学术影响力进行研究,发现总体学术影响力大的学报,其载文量相对较多[17]。但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减少载文量已成众多学报的共同选择,这也说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从先前的粗放型(以量取胜)逐渐向精细型(以质取胜)模式转变。

图1 26种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载文量分布情况

(2) 内稿量分析。校内稿件一直是大学学报的主要稿源,这是大学学报的功能定位使然,也是大学学报的典型特征之一,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亦是如此。为了充分了解其内稿的占比a情况,本研究对内稿量的占比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26种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内稿的占比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26种学报的内稿占比相对稳定,在2014—2017年的载文中,D类学报只有1种,所占比例最少;E类学报有13种,所占比例最大(50%);内稿占比大于等于50%的学报数量也比较稳定,均为12种,其中内稿比例4年间均超过75%的学报有4种,其相应的序号分别为S1、S3、S11和S21,这4种学报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中的排名虽在不同的位次,但却呈现一个共同的特征:除S1(排名一直是第1)外,其他3种学报的排名均在逐年上升,可见内稿量偏高并不会阻碍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提升。从这4种学报来看,内稿应是促进学报学术影响力提升的一个主要因素。内稿所占比例相对固定且比例偏大,这是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稿源整体呈现出的特征,也是该类学报结合自身实际稿源情况所需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刊登的内稿中优质稿源占比多少?有多少稿件属于“照顾”稿件?有多少稿件是本校优势特色学科的研究成果?这些问题也是优化稿源的基础和关键。

图3 26种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篇均机构分布数情况

(3) 机构分布数分析。机构分布数是衡量学报稿源覆盖区域大小的一个主要指标,机构分布数越多,说明学报的学术辐射区域越大、作者队伍越广,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从表1可以看出,26种样本学报每年的篇均机构分布数均在0.5以下,其中2015年最低,为0.415,2017年最高,为0.468,整体机构分布数偏少。为进一步分析其篇均机构分布数的情况,在统计时把篇均机构分布数b分为4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26种学报中没有1种学报的篇均机构分布数大于0.75;H类学报2014—2016年均为5种(约19%),2017年有2种;低于0.5的学报较多,其中2014年最多,有19种(71.3%),2017年最少,有14种(53.8%)。2014—2016年,内稿比例均在75%以上的4种学报,其篇均机构分布数均低于0.30,内稿比例均在50%以下的11种学报,它们的篇均机构分布数均高于年度总篇均机构分布数,其中有7种样本学报的篇均机构分布数均高于0.5,可见内稿所占比例与篇均机构分布数成反比,内稿比例偏高是篇均机构分布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机构分布数的增加是学报辐射区域扩大的直接体现,也是优化稿源外在质量的一个主要参数。

(4) 核心作者数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2014—2017年核心作者数c≥40的学报有8种,30≤c<40的学报有6种,20≤c<30、10≤c<20的学报各有5种,c<10的学报有2种,整体核心作者数较多,有半数以上学报的核心作者数超过30人,刊均核心作者数为29.0。校内核心作者数居多是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一个典型特征,有17种学报的校内核心作者所占比例超过75%,而校外核心作者数偏少,刊均核心作者数为5.7,仅有3种学报的校外核心作者比例高于50%。在最大发文量作者的统计中,仅有5种学报的最大发文量作者为校外作者,其余21种学报均为校内作者。可见校内作者是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作者的主力军,亦是该类学报重要的稿源支撑力量。对于校内核心作者,尤其是那些研究内容前沿且论文产出量较大的核心作者,学报应加大对他们的挖掘和吸引力度,以有效提升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3 稿源优化的路径分析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作为一类有着较多趋同性的期刊,所呈现的稿源特征既是其多年办刊所形成的学报特色使然,也与其曾经经历和正在面临的办刊环境密不可分。若校内稿件中非优秀稿件偏多,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的稿件数量偏少,这将会直接影响学报稿源的内在质量;作者群体规模偏小、作者机构分布数较少,则会影响学报稿源的外在质量。笔者认为可从提升稿源内在质量(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与优化稿源外在质量(作者规模和作者机构分布数)2个方面对稿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目前,各类期刊评价使得期刊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所面临的办刊竞争态势不容乐观。表2统计了2015—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收录的高校自然科学类学报的几个主要指标。从表2可以看出:在6类高校自然科学类学报中,入选的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数量偏少(仅高于中医药大学学报),入选率(47.2%)偏低(仅高于自然科学综合大学学报类);总被引频次均值和影响因子均值均最低,且与其他自然科学类学报的差距较大,影响因子增速较慢且有降低的趋势。这是该类学报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促进该类学报进一步优化稿源结构的动力,笔者认为须从4个方面优化其稿源结构。

表2 高校自然科学类学报的主要指标统计

注:数据来源于2015—201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

3.1 注重与学院的融合,增加校内优秀稿源的比例

高校学报是高校众多机构中的一分子,是学校的科研单位之一,理应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与相关学院保持一定频度的联系和交流,把学报的发展植根于学院的发展沃土之中,学报与学院之间不应是平行的关系,而应是交叉融合的状态。学报应充分利用“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详细了解学院的学科、学位点、学术团队的科研情况,深度挖掘学院的科研资源,尤其是学科的发展近况和学术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充分利用学校特色学科的优势。在首批公布的465个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中,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类学科有14个[18],有所选择、并有所侧重地刊登他们的最新科研成果,可以提升学报的内在稿源质量。针对目前一些学报的载文量出现不同程度减少的现状,对于校内稿件,更应该坚持学报的用稿导向和录用标准,而不能因为其是校内稿件而降低用稿标准,避免因其是内稿而让人们产生稿件是被特别照顾的遐想,经过学报精心选择的校内稿件才能成为学报稿源的重要支撑力量。正如2.2节中内稿比例超过75%的4种学报,正因为他们重视校内稿源的质量,才使得其综合影响力排名一直在提升。

3.2 深挖核心作者资源,提高学报稿源的学术质量

核心作者众多是该类学报的优势所在,但如何发挥核心作者的优势以提高学报稿源的学术质量,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核心作者一般具有较高的科研素养,每年的论文产出较多,他们了解学报的用稿导向,是学报的忠实作者,学报应与他们保持紧密的联系和沟通,做好他们的科研进展跟踪和研究咨询服务工作,协助核心作者进行相关交叉学科选题研究。交叉学科选题需要复合型学科知识背景,而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属于综合性科技期刊,所报道的内容会涉及多个学科,学报编辑一般会有多个学科的知识储备,便于用发散的思维进行选题设计。学报的核心作者有着诸多的科研优势,是学报的天然选题参与者,这样既可以帮助作者拓宽研究方向,也可以为学报争取到更多核心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如笔者所在的期刊尝试从管理数学、生物数学、生物信息学等交叉学科切入,选取合适的核心作者,和他们进行选题设计沟通并组稿,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学报刊载的内容,另一方面,因选题经过充分讨论,选题视角比较新颖,稿件的学术质量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3.3 强化学术热点意识,提升学报稿源的学术影响

在6类高校自然科学类学报主要指标的比较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总被引频次均值和影响因子均值均低于其他类学报,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26种样本学报2014—2017年载文的学科分布情况,其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理论学科稿件占45.0%,这是典型的因类聚而产生的差异现象,这6大类学报刊载的内容各有侧重,所以其评价指标数据差异也较大。师范大学一贯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相应的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刊载的内容也多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根据CNKI数据库的统计数据,26种学报4年的载文中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然科学)内容占比为83%,这应是该类学报主要指标数据表现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为缩小与其他类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差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加强对学术热点的甄选,注重学术热点研究论文的报道,尤其是多开设一些涉及国计民生、有较好应用前景且与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相关的栏目,报道环境污染治理(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绿色能源、生态环境、地理信息等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这些论文在发表之后一般都会吸引更多读者下载阅读,引起其他同行的特别关注,有利于扩大学报的学术影响,这样的学术热点论文既可以优化学报的稿源结构,也有助于提升学报稿源的学术影响。

3.4 扩大作者群体规模,拓宽校外稿源的来稿渠道

机构分布数偏少、作者群体规模整体偏小是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一个显著特征,这是影响稿源的一个主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学报可以利用多种媒介(微信公众号、学报官方网站等)宣传学报用稿导向,适时公布最新的重点选题,有重点地拓展校外稿源基地,用高效的稿件处理速度、精准的同行评议意见来吸引校外作者的优秀稿件。如,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尝试以校内作者为发起“点”,通过联合与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校外作者的一些“点”,以组稿的形式形成“线”,一般以2~3篇文章为一组,在学报以研究专题的形式报道,2018年该刊所刊载的“最优化理论与算法研究专题”和“金融市场理论研究专题”已初显效果,这样的组稿方式不仅丰富了学报的栏目设置,还拓宽了稿源渠道,扩大了作者规模,增加了作者机构分布数,优化了稿源的外在质量。

4 结语

本研究以26种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稿源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其稿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制约其稿源优化的相关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与学院融合挖掘校内优秀稿件、深挖核心作者资源、强化学术热点意识和扩大作者群体规模4条路径来优化高校学报稿源,为扩大其学术影响、提升其学术竞争力提供建议。然而,这些路径只是针对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所提的宏观建议,各期刊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刊实际,充分挖掘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资源,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稿源优化路径。此外,本研究并没有给出优秀内稿以及高学术影响稿件的认定标准,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也是下一步要重点研究的内容,这样更便于从实践操作层面来优化稿源,从而更好地提升该类学报的学术影响。

猜你喜欢
稿源师范大学科技期刊
声明《西藏医药》征稿函通知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声 明
科技期刊的分类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高职内刊学报发展路径调查研究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新时期科技期刊稿源挖掘问题的探讨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