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期刊中英双语出版状况调查与分析

2019-05-05 04:58党顺行杨为民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出版商双语学报

■周 平 党顺行 郭 茜 杨为民

1)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编辑部,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小洪山2号 4300712)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北京市三里河路52号 100864

双语出版期刊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小众群体,一路走来虽伴随着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但始终若隐若现。它们既不像数量庞大的中文期刊那样随处可见,亦不像外文期刊(主要是英文期刊)那样虽然数量稀少但引人关注,双语期刊基本上被数量庞大的中文期刊所淹没,同时也被数量虽少但光芒四射的外文期刊所掩盖。通过文献检索发现,鲜有关于双语出版期刊的研究。王春英[1]介绍了《应用数学和力学》采用中英双语出版走国际化道路的情况;周兆康[2]系统报导了中国科技期刊与国际出版社的合作情况,其中涉及部分期刊通过双语模式出版发行的情况;李哲等[3]报导了《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采用与国际出版商合作实行双语出版的模式进行国际化探索实践;宋立臣等[4]介绍了《石油勘探与开发(英文版)》通过与Elsevier出版集团合作实行双语出版后被SCI收录的历程及启示;黄锋等[5]通过调查分析,提出我国科技期刊中英文双语出版历经了兴起发展、发展转变和大型数据库集中数字中英双语出版的3个阶段。芮海田等[6]对中文期刊双语出版的发展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途径;黄睿春[7]以《数学杂志》双语出版实践为例,探讨了解决双语出版中所遇问题的对策。总体而言,目前有关双语出版的研究主要基于个刊案例,周兆康、黄锋等的研究虽然是基于统计数据,但侧重点不同。周平[8]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知网双语出版状况,但是中国知网双语平台内的双语出版数据并没有涉及每个期刊社(编辑部)所创办的双语期刊。迄今为止,鲜有关于中国科技期刊双语出版状况较为全面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查明我国中英双语期刊办刊模式的种类、数量、分布特征;总结不同办刊模式在期刊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双语出版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双语出版期刊的健康发展。

1 研究方法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共5052种(其中英文期刊为330种)[9]。要在如此多的期刊中筛选出双语出版期刊并非易事。笔者采用3种途径寻找中英双语出版期刊。(1)以目前发行的300余种英文期刊为切入点,通过网络搜寻查找与英文期刊相关的中文期刊,筛选出双语出版期刊或者有双语出版历史的期刊。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快速、有效,大部分双语期刊是通过这种方法被直接或者间接查询到的。(2)借助“中科院期刊语种统计”相关资料搜寻双语期刊信息。(3)通过问询双语出版期刊的期刊社(编辑部)的同行,广泛收集有双语出版行为的期刊。调查涉及的网站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科学出版社网站、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站、浙江大学出版社网站、Web of Science,以及Springer、Elsevier、Blackwell Publishing、Na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BMC、Taylor & Francis Group、IOPscience、IEEE Xplor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等出版单位的官方网站,以及可能涉及双语出版期刊的国内外数百家自建网站,对有可能涉及双语出版的400余种期刊进行了调查、问询。

2 结果与分析

2.1 双语出版的界定

由于英语是国际上最主要的学术交流语言,故本研究讨论的“双语出版”指的是中英双语出版。将同一篇文章以中文和英文分别在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同时发表的行为,或者一种期刊同时发表中文和英文文章的行为,均被称为中英双语出版,以下简称“双语出版”,并将前者称为双语对照出版,将后者称为双语混合出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期刊社(编辑部)出版中英文期刊,其中文期刊名和英文期刊名相同,但两种期刊所刊载的文章完全不一致,两刊独立发展,这种出版模式不属于本研究所定义的双语出版范畴。一些研究将这种出版模式的中英文期刊纳入到双语期刊范畴[5-6],笔者认为该做法值得商榷。

2.2 双语出版模式分类

调查统计发现,鉴于各刊物自身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中国科技期刊双语出版呈现出不同的模式。按出版主体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期刊社(编辑部)出版模式、合作出版商双语出版模式和数据库商集成双语出版模式。按出版形式进行划分,可分为双语对照出版和双语混合出版模式。

2.2.1 期刊社(编辑部)出版模式

这种模式指的是期刊社(编辑部)对其编辑出版的一种或多种期刊进行中英双语出版。采用该模式最具规模和最具代表性的刊物是《中国科学》系列期刊。同时,早期的中国双语出版基本上都是将同一篇文章分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独立出版,这种模式的沿用具有较长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79年的《昆虫分类学报》和1980年的《应用数学和力学》,但这种出版模式在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新的变化。

2.2.2 合作出版商双语出版模式

21世纪初,国外出版商如Elsevier、Springer、Blackwell Publishing、Na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BMC、Taylor & Francis Group等纷纷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主动寻求与中国期刊开展国际合作出版,目的是想通过合作出版中国科技期刊获得利益,而中国科技期刊也有“借船出海”进入国际期刊市场,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愿望。和这些国际出版商合作的大多是英文期刊,但少数优秀的中文期刊也受到了国际出版商的关注。在与国外出版商签约的基础上,这些中文期刊挑选部分优质稿件,负责翻译成英文,在与之合作的国际出版商网站上以电子版形式发行。出版发行中的版权归中方期刊社,国际出版商通过销售电子版文章获得利润,并返还小部分利润给中方期刊。涉及这种合作双语出版模式的中文期刊有10种,分别是:《分析化学》(ChineseJournalofAnalyticalChemistry)、《生物工程学报》(ChineseJournalofBiotechnology)、《色谱》(ChineseJournalChromatography)、《物理化学学报》(ActaPhysico-ChimicaSinica)、《燃料化学学报》(JournalofFuelChemistryandTechnology)、《新型炭材料》(NewCarbonMaterials)、《石油勘探与开发》(PetroleumExploration&Development)、《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RareMet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工程》(Engineering)、《催化学报》(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到目前为止,国外出版商与中文期刊合作的双语出版模式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生物工程学报》(ChineseJournalofBiotechnology)、《色谱》(Chinesejournalchromatography)、《物理化学学报》(ActaPhysico-ChimicaSinica)等期刊终止了这种合作出版。

2.2.3 数据库商集成双语出版模式

2013年,中国知网创立了“中国知网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CNKI Journal Translation Project—a Bilingual Database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简称JTP)。这种模式是选择中文期刊中各学科的佼佼者,将其中的部分论文翻译成英文,并在中国知网建立的双语平台上对全球发布,其目的是打破语言壁垒,使我国最新学术成果同时面向国内外学术界、教育界和社会公众三个层面的读者。有关JTP的出版状况的调查分析详见参考文献[8],本研究在此不再赘述。JTP的出现反映了当今我国大型的自主品牌期刊网站“造船出海”、主动“走出去”意识的觉醒。

2.2.4 双语对照模式和双语混合模式

双语对照出版模式和双语混合出版模式期刊的基本情况见表1。迄今共有124种期刊有过双语出版历史或者目前仍实行双语出版,其中双语对照出版期刊71种,双语混合出版期刊53种。目前仍在发行的期刊中双语对照出版期刊16种,占双语对照出版期刊的22.5%;而双语混合出版期刊中有25种仍在发行,占混合出版期刊的47.1%。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照出版需要额外增加翻译工作(由作者自译或他人翻译)或者作者需要准备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的稿件。这种要求给作者增加了额外的撰写工作量,同时也加大了编辑部的编辑出版工作量。为满足双语对照出版的要求,编辑部会另外投入资金,这是双语混合出版所没有的。

表1 双语出版科技期刊汇总

中国双语出版期刊在数量和占比上都与世界上期刊出版数量大的典型非英语国家(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等)有较大差距,有关研究文献显示,期刊多语种出版是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10]。所谓多语种就是期刊正文中采用2种或2种以上的文字出版,本研究的中英混合出版期刊属于此范畴。德国多语种期刊有217种,占其期刊总数的10.4%;俄罗斯有265种,占比14.4%;法国有147种,占比19.8%;日本有298种,占比16.8%。而中国目前尚在发行的混合双语期刊仅有25种,占中国科技期刊总数的0.498%,即使加上已停止发行的期刊,也仅有53种,占比1.05%,远远低于上述4个国家。即使是在金砖国家内,中国双语出版期刊的数量和占比也不占优势,巴西多语种出版期刊的比例达到33.5%,中国仅略高于印度(多语种期刊共10种,占比0.43%)。因此,中国发展多语种出版期刊(主要是中英双语出版期刊)不应该是权宜之计,应该是一个鼓励发展的方向,且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双语对照出版模式可以进一步分为单刊双语对照出版模式和双刊对照出版模式。所谓单刊双语对照出版模式,即一种期刊具有中、英文两个版本,同一个刊号。这类期刊有11种,占双语对照出版期刊总数的15.5%,分别是《分析化学》(ChineseJournalofAnalyticalChemistry)、《生物工程学报》(ChineseJournalofBiotechnology)、《物理化学学报》(ActaPhysico-ChimicaSinica)、《燃料化学学报》(JournalofFuelChemistryandTechnology)、《新型炭材料》(NewCarbonMaterials)、《石油勘探与开发》(PetroleumExploration&Development)、《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RareMetalMaterialsandEngineering)、《工程》(Engineering)、《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Frontiers)、《催化学报》(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和《全球变化数据学报》(JournalofGlobalChangeData&Discovery)。目前,除《生物工程学报》《物理化学学报》和《催化学报》不再采用这种模式出版外,其余8种期刊仍然延续着这种出版模式。

所谓双刊对照出版模式,即中、英文两种期刊所报道的方向相同,由同一期刊社或编辑部出版发行,两刊的名字相同或者相似,但刊号不一致,两刊相对独立。同一篇文章以中文、英文的形式分别在两种刊物上发表。涉及这类双语出版的期刊有30对、60种,占双语对照出版模式期刊数量的84.5%。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仍然采用这种出版模式的期刊只有4对、8种,即《中国科学地球科学》—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数学年刊A》—ChineseJournalofContemporaryMathematicsC、《耐火材料》—China′sRefractories以及《中国地震》—EarthquakeResearchinChina,占双刊对照出版期刊数量的11.3%。

2.3 双语出版在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总结双语出版期刊的基本情况,发现它们在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3.1 双语对照出版为中、英文期刊搭建起稿源桥梁

许多英文期刊在创刊之初,由于没有可以吸引优质稿源的条件(比如期刊被SCI、EI收录),稿源不足。面对这种状况,各个期刊社/编辑部会运用多种手段获取稿源,其中之一就是从中文期刊里面挑选部分优秀稿件翻译成英文,并作为英文稿件在英文期刊里发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创办的英文期刊稿源的燃眉之急,这也是双语对照出版期刊出现的原因之一。调查表明,从中文期刊选取稿件输送给英文期刊的双语对照出版期刊共21对、42种期刊,目前有18种英文期刊已走向成熟,不再从中文期刊里面挑选文章翻译补充到英文期刊,尚有3对、6种期刊仍在采用这种运行模式,分别是《耐火材料》—China′sRefractories、《中国地震》—EarthquakeResearchinChina、《数学年刊A》—ChineseJournalofContemporaryMathematicsC。此外,也有中文期刊文章以英文期刊的英文文章为主要来源,采用这种出版模式的期刊共9对、18种,其中7对、14种期刊已经停止了这种出版模式,还有2对、4种期刊采用这种模式,分别是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中国科学地球科学》、InternationalJournalofOphthalmology—《国际眼科杂志》。这种中、英文互译的结果,使一篇文章具有中文和英文两个相互对照的版本,也给英文较差的读者提供了不看英文文章就能了解国际学术成果的途径。

上述中文选稿到英文、英文转换到中文的模式中,并不是全部文章都进行转换,即中文期刊中只有部分中文文章转换成英文文章,或英文期刊中只有部分英文文章转换成中文文章。这种出版模式可以称为部分双语对照出版模式,是双语对照出版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调查发现,也存在完全双语对照出版模式,即中文期刊的文章和英文期刊的文章一一对应,实施这种模式的期刊不多,本次调查仅发现4种期刊实行这种模式,分别是《石油勘探与开发》(Petroleum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工程》(Engineering)、《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Frontiers)和《全球变化数据学报》(JournalofGlobalChangeData&Discovery)。

2.3.2 双语出版是中文期刊成长为英文期刊的孵化器/转换器

一些中文期刊挑选优秀的中文文章翻译成英文,通过与国外出版商合作,以电子版的形式在国际出版商网上平台对全球发布。出版商会给翻译出版的每种中文期刊对应的英文期刊一个电子版ISSN号,即eISSN号。以这种方式产生的新刊名单如表2所示。这种出版模式为中文文章走向国际打开了一扇窗。例如,《石油勘探与开发》和《催化学报》分别于2008年和2006年与Elsevier合作,挑选部分文章翻译为英文在线发表。这两种期刊分别从2013年和2016年开始由部分翻译改为全部翻译。在此过程中,《石油勘探与开发》的文章被国际读者下载的数量不断增加,2008年该刊的读者分布在60个国家,到2012年增加到80多个国家;与2009年相比,2012年各个地区的下载量增长均超过两倍。除国外下载量大幅增加外,该刊还吸引了大量国外学者向刊物投稿,来稿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录用率逐年提高,来稿作者所属地域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挪威、印度尼西亚、伊朗、韩国、埃及、利比亚等;同时一些国外的石油科技学者也纷纷写信要求为该刊审稿。《石油勘探与开发》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石油能源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认可,并于2013年被SCI收录[11]。《催化学报》采用双语对照出版,借助Elsevier平台,实现中文期刊向英文期刊的成功转型,2016年开始不再出版中文期刊。

表2 通过双语对照出版产生的新的英文期刊

注:*代表中文版已取消;**代表英文网络版已停止。

此外,一些中文期刊则通过混合双语出版的模式实现向英文期刊的转型,这类期刊共25种(表3)。可以看出,上述大部分中文期刊转型为英文期刊的模式均为前期刊登少量的英文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英文文章比例逐渐加大,经过数年到数十年的双语混合出版,转型为纯英文期刊。演变历时年限与期刊数分布为:1~5年,9种;6~10年,6种;11~15年,3种;16~20年,4种;21~25年,1种;26~30年,0种;31~35年,2种。其中历时最短的是《中国物理C》和《上海精神医学》,仅仅用了1年的时间,混合双语出版即转变成纯英文期刊出版;而《昆虫分类学报》和《动物学研究》从创刊开始就采用混合出版模式,分别经历了漫长的32年、33年才转型为纯英文期刊。

表3 中文期刊通过双语混合出版转型为英文期刊的结果统计

注:括号内数字为英文文章占当年全部文章的百分比。

由表1~3可知,很多双语期刊在发展过程中停止了双语出版,这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1)使命完成。作为英文期刊稿源之一的使命完成,如《催化学报》;中英混合出版双语期刊转型为纯英文期刊,如表3所列的大部分期刊。(2)与国外出版商的合作协议到期后不再续签。不续签原因包括编辑部不希望所办期刊变成英文期刊,故不继续与国际出版商合作,如《物理化学学报》,也包括国际出版商不再寻求与中文期刊合作双语出版。(3)一些期刊社(编辑部)对双语出版期刊的定位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需要,中文期刊面向国内,英文期刊面向国际,刊发的文章内容也不再一致,最终导致双语出版终结,两种版本的刊物独立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期刊是《中国科学》系列的大多数刊物。

2.3.3 双语出版模式能够兼顾国内外读者的需求

在双语出版模式下,一种期刊有中、英文两个版本,或者一种期刊中有中、英文两种语言的论文,能够很好地兼顾国内、国外读者用户群的需求。虽然中国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医务人员都有十几年的英语学习经历,但在现实工作中真正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的人员占比不高。表4是根据中国知网实时统计的双语混合出版模式期刊的中文和英文论文被引情况。结果显示,20种期刊的中文文章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英文文章的篇均被引频次,仅有3种期刊的英文文章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中文文章的篇均被引频次,即超过86.9%的混合双语期刊中文文章的影响力超过英文文章,这反映出当同一篇文章具有中、英文两个版本时,中国读者偏向于阅读中文出版的文章。

《中国科学》系列期刊中唯一尚保持对照双语出版模式的期刊——《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的问询调查结果表明,中国读者特别是基层的地质人员非常肯定该刊的双语出版模式。该刊有一部分论文是将国外作者的英文文章翻译成的中文文章,英语水平较差的基层地质人员不需要看英文原文就能了解国际地质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国外地质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亦赞赏该刊的出版模式。

对《新型炭材料》和《燃料化学学报》的问询调查显示,编辑部不清楚在线出版的、由中文文章翻译成的英文文章的下载数据,但每年国际出版商返还给编辑部的部分销售利润说明英文文章的国际下载量在增加。李哲等[3]对比了《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的论文在中国知网和Elsevier网站的下载情况后发现,双语出版后,Elsevier网站的国际下载量是知网国际下载量的14倍。上述调查结果表明3个事实:(1)与国际出版商合作,实行双语出版,可以提高文章的国际下载量;(2)借助双语出版,可以兼顾国内外读者的需求;(3)混合双语出版如果不打开国际传播途径,那就没有实质性意义。

表4 混合出版模式期刊的中、英文文章被引频次对比

注:被统计年份为2014年,“-”表示该刊在2014年未见有英文文章。根据中国知网2018年8月11日实时下载数据统计。

3 讨论与建议

3.1 双语出版面临的问题

尽管双语出版在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因其特殊的出版方式,目前面临着一些问题。

(1) 地位尴尬。相对中文期刊而言,因为双语期刊有英文文章,且英文文章能够为国际读者所阅读,似乎有更接近国际化的特征;但同英文期刊相比,它们并不是纯粹的英文期刊,所以并没有获得英文期刊一样的地位,难以得到来自国家或行业层面的项目资金的支持。

(2) 数量有限,且有减少的趋势。双语出版,主要是双语对照出版,是在编辑出版发行中文期刊的同时,将中文文章翻译成英文文章,其编辑出版流程与英文期刊没有明显区别,需要专门的翻译人才,工作量倍增,编辑出版成本昂贵,导致大部分双语对照出版期刊只能选择将部分中文文章译成英文,也导致以这种模式出版的期刊数量比较有限。目前还在发行的8种单刊对照出版模式期刊中仅有《石油勘探与开发》(Petroleum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工程》(Engineering)、《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Frontiers)和《全球变化数据学报》(JournalofGlobalChangeData&Discovery)4种期刊实现全刊双语对照出版。4对(8种)仍在发行的双刊对照出版期刊中,仅《数学年刊A》—ChineseJournalofContemporaryMathematicsC这对期刊实现了全刊双语对照出版。

一些双语混合出版期刊向英文期刊转变,一些双语对照出版期刊的中文版和英文版分离独立发展,导致双语出版期刊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124种双语出版期刊中,目前只有41种尚在发行,占33.1%。

双语出版面临的境况给我们提出了双语出版是否有必要的难题,关于此问题,笔者已在文献[8]中进行了系统的回答,在此不再赘述。

3.2 启示与建议

(1) 双语出版期刊要有明晰的目标定位。对于目前尚在发行的双语出版期刊和准备创办双语期刊的期刊社(编辑部),必须明确双语出版的目的。本研究的调查分析表明,双语出版可以促进中文期刊的国际化,可以增加文章被国外读者的引用概率,可以助力中文期刊进入SCI。但也应该看到,有些双语出版的期刊,如《色谱》(ChineseJournalofChromatography)、《生物工程学报》(ChineseJournalofBiotechnology)和《物理化学学报》(ActaPhysico-ChimicaSinica)等与国外出版商合作的双语期刊,终止合作,退出了双语出版;还有些国际合作双语期刊,虽仍在发行,但未见有明显的实质性进步;目前仍在发行的混合双语出版期刊,其中的英文文章并未显示出比中文文章更高的受关注度。上述事实说明,有些双语出版期刊在实行双语出版之初并未明晰目标。是被SCI收录?是将中文期刊变成英文期刊?是仅仅提高国际影响力?还是追求英语出版的虚幻荣光。所以,对于混合双语出版期刊,如果是以向英文期刊转变,最终被SCI收录为目标定位的,应该增加英文文章数量;如果不是,那么没有必要再延续这种出版模式。对于对照双语出版期刊,如果不是以提高国际影响力或者被SCI收录为目标的,亦不必延续这种模式。

(2) 开展双语出版要有直面困难的担当。双语出版特别是双语对照出版,需要额外的人力、财力支持英文文章的翻译、编辑。进行双语对照出版并不亚于创办一本英文期刊。所以准备创办双语期刊的期刊社(编辑部),特别是人力、财力薄弱的期刊社(编辑部),要对未来遇到的困难有充分的认识,要有面对未来种种挑战的勇气,要有克服这些困难的措施,以避免双语出版正式运行后半途而废的结果出现。

(3) 增加国际传播途径是双语出版的关键。双语出版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期刊的英文文章能被国际读者阅读。因此,无论是双语对照出版还是双语混合出版期刊,扩大国际传播途径应该成为每种双语期刊发展的重中之重。可以采取与国际出版商合作的方式增加国际传播途径,可以自建中、英文双语网站增加国际显示度,也可以加入中国知网的JTP平台。没有有效国际传播途径的双语出版仅仅是自娱自乐的出版而已——国内读者不想看,国外读者看不到。

4 结语

尽管双语出版期刊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但其在提高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文期刊转变为高水平英文期刊方面有着实际的作用,并有成功案例,为我国中文期刊国际化提供了一条可行路线。2015年《工程》(完全双语对照出版)创刊,2017年《全球变化数据学报》(完全双语对照出版)创刊,2019年《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混合双语出版)创刊,说明尽管双语出版面临许多挑战,但仍然有一些办刊人看到了这种出版模式在兼顾国内、国外两大出版市场的有利方面,并投身其中。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双语期刊数量少、出版方式有别于常规单语种期刊,这给调查带来一定困难。少量双语期刊在调查中可能会被遗漏,某些期刊的数据可能因为信息收集过程中的准备不充分而失真,敬请所涉及到的期刊社/编辑部指正。

致谢在双语期刊调查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激光》杂志社殷建芳女士的热情帮助,同时也得到了众多双语期刊编辑部/期刊社的响应与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猜你喜欢
出版商双语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各行各业
2006年国际消费类杂志调查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