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虹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在经济学界,对民营企业概念意见不一。本文对民营企业概念界定为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商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企业。民营企业具有经营机制较为灵活,对市场变化反应较为灵敏,能自主积极地开辟市场,把握市场机遇能力较强、涉及领域较广等特征,因而成为“一带一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一带一路”作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为民营企业带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民营企业赴海外发展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如图1所示,2017年民营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43%,达6199.8亿美元,同期上涨了12.1%。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
表1 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贸易构成
*数据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
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崭露头角,对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例如,正泰集团的高低压设备和总承包服务已被运用于80%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解决了2万多人就业问题,同时改善了当地电网输电能力不足的状况,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随着实力日益增强,发展空间日益增大,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中投融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瓶颈。
1.投资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而支持、保障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投资法律体系不健全。虽然在2017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但该法规主要对民营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了纲要性规定,缺乏具体操作指引,无法满足民营企业进行“一带一路”境外投资的需求。
2.统一投资信息平台缺乏,投资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69个,相关语言就有五十几种,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都有着巨大差异。投资不同的国家面临着不同的政治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但是一方面由于我国缺乏统一的“一带一路”投资信息平台,民营企业面对沿线多国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无法进行有效的投资判断,容易丧失较好的投资项目;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缺乏健全的投资风险评估体系和国际化的经营管理人才,无法准确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政治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评估,容易盲目从众进行投资,导致投资区域相对集中、投资方式较为单一,加大了投资风险。
伴随参与“一带一路”投资的增长,民营企业资金需要量日益剧增,使得民营企业融资体系的弊端进一步显现。
1.融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为满足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中融资需求,2017年5月政府部门出台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但该原则只是对中国所有企业在“一带一路”中的融资行为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具有普遍性。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特性,普遍性原则作用有限。同时,“一带一路”民营企业统一的融资信息平台并未得到完善,融资信息较为分散,民营企业无法及时了解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相关的融资政策,制约了民营企业融资的规模和效率。
2.融资渠道受限,融资方式较为单一
一方面,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方式较为单一。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跨国管理经营能力缺乏、风险防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而难以通过我国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来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因此,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顺畅,限制了民营企业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导致民营企业融资转向于其他间接融资渠道。
另一方面,金融服务支持不足,间接融资渠道受限。首先,特定的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偏向性:自“一带一路”重要倡议提出以来,虽然设立了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中资银行等专门的金融机构为中国企业解决对外投资特别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融资难的问题,但是这些金融机构的资金大部分分布于国有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而大部分民营企业投资的主要项目并不是国际和国家层面的重点关注领域,不容易获得贷款。其次,目前国内的金融机构在沿线国家的金融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分支网点较少,专门的金融服务设施和产品缺乏。再次,信用体系不健全:我国针对民营企业的信用体系不完善,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项目经营缺少信用记录,加大了其融资难度。最后,针对“一带一路”的银行、证券、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等多元化的金融体系不够完善,导致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受限。
1.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一是加大政府对民营企业投融资的扶持力度。政府部门应该深入到民营企业调研,了解民营企业在投融资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实际困难,研讨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进一步简化民营企业的证券发行审批手续,使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及时有效地筹集到资本;逐步地、有条件地放开对民营企业投资项目的限制,引导民营企业投资的多元化、多区域性,分散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
二是完善投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促进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发展的投资政策,进一步细化《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行为规范》,提供确实可行的投资运用指南,合理利用PPP项目,使得民营企业投资有的放矢,提高投资效率;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针对民营企业“一带一路”发展的融资规范。
2.强化金融服务支持,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首先,制定向民营企业一定程度倾斜的金融政策。加大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投资力度,提高民营企业的贷款比例,从而扩大民营企业的融资规模,提高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竞争力。
其次,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创新金融合作模式,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建立规范的民营银行,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借鉴福建泉州等地方金融改革成果,发挥民间资本灵活性和沿线各国的商会优势,建立“一带一路”民营企业发展基金,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金融“信息透明、操作简单、效率较高、成本较低”等优势,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
再次,创新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根据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中发展的投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推出多样化的适宜的金融服务,降低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可针对民营企业投资“一带一路”项目所属行业、规模等特点,制定不同的金融产品,如推出“无本续贷”“内保外贷”等金融服务,提高民营企业借贷效率,降低融资成本。
最后,建立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结合我国民营企业实际情况,借鉴日本等外国成功经验,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信用担保平台。可将所有民营企业的信用情况导入系统,一方面可以提升民营企业的信誉,提高融资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有利于金融环境的良性循环。
3.建立“一带一路”民营企业投融资信息共享平台
为保障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中投融资能及时高效准确,建立“一带一路”投融资信息共享平台有着重要的意义。该平台应能提供包括适合民营企业的“一带一路”所在国的投融资信息、“一带一路”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环境相关资料、“一带一路”各国基础数据、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发展状况相关报告数据、“一带一路”国际化的财务中介服务组织等方面信息,能随时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能借助国际化财务中介组织进行财务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融资策略,从而有利于民营企业降低风险,提高投融资效率。
1.民营企业应健全自身管理体系,寻找合作伙伴,增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许多民营企业来源于家族企业,规模不大,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跨国经营经验,所以必须改变已有陈旧的管理模式。一是可以借鉴成功企业跨国经营的经验,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完善企业组织结构,科学制定人事、内部控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积极引进国际化管理人才,明确企业“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受于自身规模等方面限制,大部分民营企业仅靠自身力量难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因此可寻求有利的合作伙伴或依托一些跨国大型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2.科学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投融资策略
民营企业面对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环境,必须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投融资策略。
第一,首先要了解沿线各国的情况,积极把握投资机会。可以借助统一的民营企业投融资信息共享平台,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政治文化背景,查阅相关国家的投资、融资政策,分析各国潜在的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综合考虑自身所处地域性特征和自身防御风险能力高低,科学合理地选择重点投资区域如东盟国家和投资方向如产业园区建设,以点带面,逐渐向周边国家和地区延伸。
第二,科学进行投资决策。确定完投资区域和投资方向后,可综合运用净现值、净现值率、现值指数、内部收益率等指标,结合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风险后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从而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第三,预测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量,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投资项目确定后,可以运用资金习性预测法等方法进行投资项目资金需求量的测定。根据国家和所处省份对“一带一路”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在可选的融资渠道内,科学计算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债券等不同融资方式的资本成本或加权资本成本,选择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作出合理的融资决策。
第四,建立科学风险评估体系。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着沿线各国的政治、汇率变动等各种风险,风险评估应贯穿于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始终,确保企业作出科学有效的投融资策略。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层推进,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逐渐提升。解决民营企业投融资困境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科学制定投融资策略,从而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中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