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9-05-03 13:54崔萍
求知导刊 2019年5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融入可以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多将实践活动课引入课堂,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很好的训练效果。这样才能推动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不断提升,数学课程教学的多元目标的更好达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2-0051-02

引    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更多实践活动课,既可以极大地增添课程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践空间和平台,让学生能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一、基于实践活动加深学习印象

实践活动课的融入能够极大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课本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比较简洁,尤其是在讲到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知识时,学生如果仅仅是从理论层面对这些内容加以学习,不仅学习印象不够深刻,还很难在这样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内容的实质内涵。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且在实践探究的背景下更快地掌握知识要点的实质内涵,这样才能够起到更好的综合训练效果[1]。

例如,在教学“分一分”这一课时,教师既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归类意识,也要让学生能够对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划分。这些都是实践性很强的知识内容,学生如果仅仅是聆听教师的讲解,没有经过实际的动手探究,很难理解这些知识要点。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创设实践空间和学习平台。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喜欢的商品,并尝试着当一当小小“售货员”,把喜欢的商品摆放好。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收集、思考,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学习体验、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学习的状态。学生对这样的实践活动普遍很感兴趣,都纷纷参与到活动情境中,并且展开了各种尝试。学生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分类方法的学习印象,还建立了一些具体的分类标准。这些都是基于实践活动带给学生的学习收获,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知识教学的综合目标更好地实现。

二、利用实践活动化解认知障碍

在教学一些难度较大、学生不容易理解吸收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上进行创新,找寻有效的化解教学难点的切入点,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整体来说,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都具备很强的生活化色彩,很多内容都可以在具体的生活化场景中加以使用。因此,在教学学生不容易理解吸收的知识内容时,教师不妨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场景,以这样的教学形式化解学生的认知障碍,帮助学生更快地吸收、掌握知识[2]。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这一课时,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式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障礙,这也是一个教学难题。为了化解学生的认知障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知识点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装沙子),并让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单;其次可以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SH。在学生展开的实践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个圆锥体沙堆,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出其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经过具体的实践探究后,学生能够更快地认识到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间的关联,对于相关公式也会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这个直观的实践活动后,学生会对理论知识产生更加牢固的学习印象,其原有的认知障碍也得到了有效解决。

三、透过实践活动牢固知识掌握

课本中的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如果没有经过实践应用,很难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原理。针对这样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以多从教学知识点出发,给学生设计各种实践探究活动,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教师可以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化场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那些易于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这样,学生会快速地融入活动过程中,能够在具体问题的分析解读中有效使用相应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购物活动。当“小小文具店”的场景伴随着音乐出现在大屏幕上时,学生兴趣盎然,立即主动读出橡皮、卷笔刀、直尺等物品的价格。在“购物”时,学生对照价格选择相应的人民币,与“营业员”交换实物,似乎此时真的进入商场购物,积极性很高。学生在丰富的交互中对人民币的各种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学生的这种学习收获,很难在课堂上仅靠教师的讲解来达成。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上多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借助实践活动提升思维素养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设计各种轻松、有趣的实践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知识吸收掌握的训练空间,同样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在讲授一些特定内容时,教师可以尝试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践探究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这样的训练方式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看看学生是否能够利用相关知识来有效解决问题。这样的实践活动有一定难度,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学科能力的一种锻炼。教师可以在提出活动要求后观察学生的分析、讨论过程,并适时给予学生引导和提示。这会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思路找寻问题解决的路径,同时,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也会更加理想,学生也能够在活动中有更多有益的学习收获。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几何物体体积计算的方法,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活动。教师首先给学生出示两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随后向学生提问:“这两个鱼缸是什么形状?如果想给小鱼找一个宽敞的家,大家准备选哪个做它们的家?”学生纷纷回答要选择更大的那一个。这时,教师继续和学生沟通:“我们给小鱼搬家前,需要先往鱼缸里倒水,倒多少水合适呢?”学生开始尝试往鱼缸里倒水。教师接着问:“大家估测一下,现在鱼缸里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为了计算鱼缸里的水的体积,学生需要快速调动背景知识,然后针对相关数据做准确测量。整个活动过程就是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立方体计算的知识。

结    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学生喜爱的实践活动课,这既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方法,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多方面学科能力。教师要从教学知识点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并且多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活动空间。这样才会更加有助于这种教学形式积极、有效地开展,并且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问题的分析能力都得到有效培养与锻炼,进而促进数学课程教学综合目标的良好实现。

[参考文献]

顾建芳.挖掘资源  主导生成[J].小学数学教育,2018(23):35-36.

张玉琴.优化数学课堂 提升教学实效[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06):75-76.

作者简介:崔萍(1976.8—),女,江苏东台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盐城市小学数学教学能手,从事数学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