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疗效观察

2019-04-30 09:03赵秋霞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眩晕中风疗效

赵秋霞

【摘 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中选取40名中风后眩晕患者作为本文的实验组对象,在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中选取40名中风后眩晕患者作为本文的参照组对象,共计80名患者,所有患者均被我院收治,实验组患者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参照组患者使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临床效果包括: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在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在对比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上,两组治疗后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并且实验组的改善更为明显,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风后眩晕的患者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后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小柴胡汤;加减;中风;眩晕;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4-03-183-02

眩晕是指对于一定的空间障碍而产生的运动性或者未执行的错觉[1],是中风患者易引发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多为看到的事物呈摇摆性,头晕、呕吐、冒冷汗等。该病的病机是由于内耳迷路积水,引发眩晕,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如脑血管疾病、贫血、高血压、高脂血症等。而中风后的眩晕特别常见,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所以针对于治疗中风后眩晕进行了治疗方法的研究,以观察小柴胡汤和常规西药的临床效果为目的,研究小柴胡汤对该病的临床疗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0名中风后眩晕患者。研究过程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中选取40名中风后眩晕患者作为本文的实验组对象,在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中选取40名中风后眩晕患者作为本文的参照组对象,共计80名患者,所有患者均被我院收治,实验组患者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参照组患者使用西药治疗。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4名,女性:16名;年龄25~51岁之间,平均(36.2±2.74)岁,患病时间4个月~8年,平均(5.62±1.03)年,参照组患者中男性:19名,女性21名;年龄26~48岁之间,平均(38.1±1.45)岁,患病时间3个月~6年,平均(3.17±0.36)年,所有患者均因中风后眩晕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且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排除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情况,同时排除用药过敏史。所有患者均签署了本次研究的知情书,在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患者的年龄和病程进行对比分析后,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时均进行血糖和血脂的控制。

参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使用西药盐酸地芬尼[2](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2154)25mg,口服,一天三次,一次一片。

实验组: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方剂为[3]:白术、陈皮、党参、制半夏、黄芩各10g,柴胡15g,生姜 3 片,红枣 5 枚,如果患者属于肝肾阴虚型可以在方剂中加入枸杞、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各10g,如果患者属于肝火旺盛型可以在方剂中加入栀子 9g、龙胆草 6g,如果患者属于气血亏虚型可以在方剂中加入葛根2g、黄芪30g、当归6g,如果患者属于瘀血阻窍型可以在方剂中加入川芎、桃仁、赤芍各10g,如果患者属于肝阳上扰型可以在方剂中加入天麻、钩藤10g,加入1000mL水,煎出100mL,一次服用50mL,一天1次。

两组患者均在连续治疗后的20天进行对比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是指通过治疗后,效果有明显改善甚至痊愈,有效是指通过治疗后,效果有改善,无效是通过治疗后,效果并无明显改善,甚至有可能发展更严重。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分析

实验组的有效人数=显效+有效=38名,有效率为95%,参照组的有效人数=显效+有效=31名,有效率为77.5%,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231<0.05,如表一。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分析

实验组和参照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并且实验组的改善较为明显,治疗后的两组对比P<0.05,治疗前的两组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二。

3 讨论

眩晕是中风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不及时的治疗会引发其他严重疾病,所以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临床意义,本文中的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4],药材的组成可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通肝利胆、止呕化痰。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扩张微血管并且增强血液动力等,改善脑供血功能。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分析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中风后眩晕的患者使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后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洪涛.小柴胡汤加减合耳穴埋豆治疗中风后眩晕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3):368-370.

[2]齐才晓.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4):189-190.

[3]黄志雄.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暈的临床效果评价[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7):1229-1230.

[4]曹洪涛.小柴胡汤加减合耳穴埋豆治疗中风后眩晕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3):368-370.

猜你喜欢
眩晕中风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常规针刺加四关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33例临床观察
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的临床特征探讨
中医泽泻汤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分析
中风后偏瘫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