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下,初中名著导读教学有其重要的价值体现。本文基于当前名著导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提出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真正达到通过名著阅读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初中名著导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带领学生走进经典,与经典对话,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初中名著導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名著导读作为新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都面临诸多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重视程度不高,学生缺少方法指导
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没有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出发,认为名著导读对学生不重要,考试占分比不高,对名著导读没有充分重视。且大部分老师自身并没有完整地对名著进行阅读,只是依靠教辅用书或者参考资料进行解读,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对作品的深层内涵进行挖掘,个人情感体验也无法达到高度,使得这一教学任务无法高质量完成。想要达到好的阅读名著效果,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指导,教师课前没有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式也相对随意,学生在阅读方法上缺乏方法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没有科学的阅读方法,只能凭借多年的阅读习惯,采用泛读通篇去看,使得学生阅读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阅读反感情绪。课堂效果收效甚微,使得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些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二)阅读种类方式单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以课本内容为教学内容,很少涉及其他,这就使得本就阅读量相对匮乏的学生更加没有阅读兴趣。且在长期的文化传统对照下,一提到名著人们第一反应就是《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经典,历史的厚重感与思想的深邃性使学生望而却步。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与影响,受网络碎片化阅读的冲击,初中生阅读喜欢网络阅读、娱乐阅读,阅读方式也偏向浅阅读的层次,因而不爱名著的阅读。
(三)阅读环境氛围缺失,学生缺少阅读活动
阅读环境氛围就是指围绕于阅读活动而形成的一种高度个性化气氛和情调,使阅读者能够从中受到影响和渲染。学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家长如果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在家里创设一个陪读环境,会直接正面影响孩子的阅读体验。同时在学校设立的读书角往往也没有发挥其作用,书目大多只是摆设,学生也是完成任务式地把书带到学校。另外,初中名著阅读教育所涉及的内容相对匮乏和单调,且学生平时关于名著阅读的相关活动较少,很难发挥营造班级阅读环境氛围的作用。
(四)阅读目的过于功利,学生缺乏传承理解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老师一味追求教学效率,学生只看重考试成绩,没有注重教师的“导”和学生的“读”,教师不注重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真正受益成长,学生也没有完全发挥阅读主体意识,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名著知识习题,很少主动地阅读名著。课堂教学采用灌输式把常考的名著知识点教给学生,有些则是直接打印讲义,把故事背景、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应对考试。学生无法通过名著阅读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也难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的目标。
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的策略
(一)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读书方法
名著导读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解决“导什么”和“读什么”的问题。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读书方法指导。一方面,阅读方法多种多样,选择适当的读书方法能使读书效果激增,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具体而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深入文本理解名著内涵,形成自我的语言经验。
以吴承恩《西游记》为例,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章回繁多,思想复杂,学生阅读时难以整体把握。正所谓“熟读而精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精读和跳读交替使用的方法,对于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情节曲折、语言丰富具有艺术特色的故事采用精读的方法。如智取红孩儿的故事,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细读,红孩儿用什么理由取得三藏的信任?在读的过程中也要思考,师徒四人对红孩儿的出现产生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同时要学会鉴赏,特别是孙悟空的语言特点,他的话是不是机智善变?猪八戒的好吃和善良也显露出来。对于故事中打斗场面或环境氛围的诗词,或套路雷同的情节,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
(二)聚焦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阅读兴趣
名著导读教学最重要的作用是点亮学生思维,获得更强的阅读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名著的丰富内涵,产生阅读兴趣。以《骆驼祥子》的导读为例,教师要带领学生对全书内容进行简要概括,了解祥子等主要人物形象以及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也可从内容梳理、主题探究、人物分析、语言鉴赏等角度设计阅读专题。学生阅读《骆驼祥子》,可以拎出人物的对话或市井生活的具体描写来感受老舍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特色,体味语言特色与美感,以这种发散性思维来学习自主阅读推荐书目,与《骆驼祥子》主题相似的两部作品,分别是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和柳青的《创业史》,为学生提供比较阅读的材料,在发散思维的同时也能增益阅读兴趣。
(三)指向审美鉴赏与创造,创设阅读环境
体验作品的美感对学生至关重要,这离不开阅读环境的创设。以《海底两万里》导读为例,科幻小说有跌宕起伏的故事 情节,能够吸引学生阅读,但快速阅读的方式也有可能会使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的读书感悟,只是浅层次地读。此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如小组合作制作航海日记,进行知识竞赛,绘制潜水艇简易图等。学生充分参与阅读活动,既能进行审美鉴赏,体验名著中知识、景色、想象之美,又能实现知识输出,尝试审美创造。
(四)积淀文化传承与理解,增强文化自信
以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为例,这类作品,或是记录 历史,或是记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如要把握作品,首先要获得对作品的整体感知,边读边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顺序。也可以选择“‘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这样的大视角进行梳理和分析,把对人物的理解置于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抓住时代特点,感受历史发展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从中获得启迪,在历史实践中汲取精神营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杰. 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鞍山:鞍山师范学院,201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胡蓉,女,1995年生,湖南郴州人,研一学生,教育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