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一直沿用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机械而重复的教学过程,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师也无法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别,这样的教学必然压制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创造性地提出一种符合小学体育教学的模式,是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的迫切要求。为此,就分组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分组教学模式;小学;体育教学
依据“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从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的出发,将小学生分组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小学体育教育者首先必须从学校体育教育观念的诸多方面有所突破,在体育教学目标设立、教育体制重构、教学内容充实与更新、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的丰富等方面都有所建树。而这其中,教学形式的突破与创新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而恰恰是教学形式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更新小学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不容忽视,且势在必行。分组教学模式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它能促使教师变被动为主动,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提升,就避免了学生上课当观众的现象,也有利于学生因个体差异而引起的差距得以缩小。对学生进行分组后,不仅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了快乐,而且进一步提升了参与的热情,促使其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身体锻炼,同时,还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对自己的锻炼效果进行检验,同组的学生通过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因此,分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锻炼效果。
一、小学体育课进行分组的原则
1.教学目标的制订要具有科学性。
小学体育课教学目标的制订在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在小学体育教材中虽然给出了统一的教学目标,但是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深度、广度、速度等方面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和进行指导练习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以及心理需求等方面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2.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客观分组。
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分组之前必须对学生整体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包括每个学生的体质、体育基础、运动能力以及心理需求等。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往的体育成绩进行初步的判定,再根据学生平时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认定,最终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客观分组。特别注意的是,每个小组成员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调整,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小学体育分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运用的作用
1.有利于促使全體学生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
小学体育的分组教学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改变了少数学生参与、多数学生旁观的教学现象。通过分组学习,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体育带给自己的乐趣,提高了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掌握了科学地进行自我监测和自我评价的方法,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运动技能。
采用分组教学,学生在很好地完成符合自身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便可以适当增加练习难度,相应的技术指导也会随之增加,从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得到更好的训练,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的教学任务。
3.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学生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
在分组练习中,学生在老师或各小组长的带领下相互配合、相互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与此同时,由于各小组成员的基础水平和心理需要大致相同,在一起练习会减少自卑感,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产生取胜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课教学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体育分组教学则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为有效的方法。在体育分组教学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可以了解并亲身体验到合作与竞争、关怀与鼓励、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等,提高对周围人和事的关心程度,总结一些与人交往的经验,这些能力还会迁移到学生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模式要注意时效性,要从小学教材、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出发,实事求是、联系实际进行教学,保证让每个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锻炼。同时,分组要合理,发挥分组教学的优势,巧妙组合,教出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国忠.中学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10(03).
[2]梁瑞涛.对体育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J].学周刊,2012(34).
作者简介:
杨远福,1966年12月,现有职称:一级教师,专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