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意清 李韦嫦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5年对贫困生的资助状况,针对贫困生资助中资金使用引导不到位、济困与扶志融合不到位、多维帮扶精准发力不到位等问题,提出广西农林类高职贫困学生教育及帮扶对策:加强引导,建立以贫困生全面发展为重心的资助体系;多维帮扶,建立以贫困生人才提升为核心的帮扶体系;精准帮扶,建立以贫困生心理发展为特色的目标体系。
【关键词】广西农林类高职 贫困生资助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C-0017-03
贫困学生资助在教育扶贫与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资助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深度融合是其中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学界对贫困生资助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例如从资助政策的生成、运行及完善等视角探索精准资助的政策手段,阐述政策因素对推进精准资助的重要性;或者探索“奖、贷、勤、助、补、减(免)”一体化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构,提高贫困生资助的精准度。此外,贫困生认定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有学者探讨了“精准识别资助对象”贫困认定举措和资助体系优化制度,保障资助对象的精准性。尽管过去的研究阐释了资助政策、资助体系、贫困生认定等对贫困生资助的影响及其机制,但是,学生资助与贫困学生人才质量提升的内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仍然不得而知。这是导致学生资助与人才培养规律被忽视的关键要素,也是高职贫困生资助陷入困境主要因素。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细化与深化学生资助与人才培养质量规律的研究,掌握贫困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探索学生资助“扶真贫、真脱贫”的路径,为贫困生资助困境的突围寻找新对策,以推动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开展。
一、高职贫困学生资助的现状
(一)学生资助的基本情况
1.资助体系逐步完善。高职资助体系形成了以生源地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为主体,以校本助学金、奖学金、学费减免(补)、勤工助学、人文关怀等为辅的资助体系,资助体系日趋完善。其中,生源地贷款成为主要资助形式。
2.贫困认定精准识别。针对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完整、规范的困难认定制度,形成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家庭情况调查、经济困难家庭家访与贫困学生班级综合认定“四位一体”的贫困认定精准识别制度。其中,在贫困学生班级综合认定中,评议小组组织观察员、学生干部、辅导员结合认定申请者的日常生活、消费表现、贫困证明材料,评议申请者的贫困等级。
3.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生源地贷款成为主流,国家奖助学金是主体,体现国家对资助的引领和主导。在学校层面,积极探索了校企合作联动渠道,吸引企业到校设立奖助学金,主动寻求合作企业帮扶贫困生,合理提升实习学生待遇和奖励制度。
(二)学生资助的主要困境
1.资金使用引导不到位。近年来,单个学生的资助额度逐步提高,基本能够满足贫困生的日常生活、学习需求,再加上学校校本的资助帮扶,可保证其学业顺利完成。然而,由于缺乏针对性的资金使用指导、资金使用监督不足等,不少贫困学生在得到资助后,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有的还出现攀比心理。资金使用缺乏有效引導,是导致资金得不到合理、科学使用的重要原因。
2.济困与扶志融合不到位。尽管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资助贫困学生,减轻了学生的经济压力,但是,学校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教育帮扶工作体系。贫困生的人才质量未能有专项帮扶,资助难以起到“扶志”效果。例如,比起未受助资助的学生,一些贫困学生的学习松懈、纪律散漫,有的学生言行表现得相对消极,表现为缺乏感恩而努力求学的恒心,甚至觉得资助资金还不够多、申请程序复杂、自己最困难等。在学业方面,不少贫困学生学业状况不容乐观,时常迟到、旷课、挂科,甚至厌学。“扶志”手段单一,帮扶不到位,是贫困学生人才质量提升的重要挑战之一。
3.多维帮扶精准发力不到位。虽然学校贫困生经济资助逐渐增强与完善,帮扶资金精准到位,但是仍然存在心理帮扶、思想引领、管理教育、课程帮扶等多维帮扶乏力缺位的现象。从贫困生资助内涵上看,贫困生帮扶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资助工程,是以立德树人、成长成才为主导,在经济帮扶的基础上实现心理帮扶、思想引领、管理教育、课程帮扶等多维联运,突出育人重点,多维协同创新、精准施策,调动校本资源建设系统、科学、完善的协同帮扶资助机制与工作体系。
二、高职学生资助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贫困生资助与人才质量提升衔接不紧密
在高职院校,不管何种形式的贫困生资助,它首先并且始终是服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帮助贫困生成长成才。可见,高职贫困生资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紧密衔接是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已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趋势,而教育扶贫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对贫困学生进行经济资助仅仅是其中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层面加强对贫困生的帮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高职贫困生资助体系中,不少高职院校缺乏人才培养质量层面的顶层设计。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在近几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未能对贫困生培养细化方法和目标,同时在课程教学中没有系统的贫困生学习状况分析。从学校的资助体系层面看,对贫困生的教育主要由学生工作部门承担,以辅导员为主要教育力量,学生工作部门与教务部门没有形成长效的教育帮扶机制,贫困生资助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衔接不紧密。从贫困生学业状态的管理来看,贫困生学习成绩下滑时,例如有一些贫困生通过贫困认定及获得资助后,学习态度松懈,甚至缺乏上进心时,已有的资助体系里没有相对应的帮扶机制。
可见,贫困生资助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相脱离,是当前高职院校资助工作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人才培养层面上,贫困生资助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对贫困生的帮扶应重视人才质量的提升,实现资助与人才质量提升紧密融合。
(二)贫困生资助与学生全面发展需求不匹配
学生全面发展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充分、自由与和谐地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是一个古老的教育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在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的新形势下,贫困学生全面发展蕴藏着资助育人的新理念,即通过贫困学生帮扶,立足贫困生特点、个性差异以及身心健康,帮助贫困学生充分发挥个体潜质,实现其自由和谐的发展宗旨。贫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一是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协同统一。帮助贫困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挖掘自己,才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可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协同统一,是个人不断地把自身蕴藏的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个性过程。二是个人全面发展与身心健康协调一致。从心理成长角度看,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求遵循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学生全面发展要在学生认识基础、情感基础和意志品质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教育引导学生发展,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健康成长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推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贫困生资助与学生全面发展存在的基本问题是:一是资助与贫困生的个性完善结合不紧密。高职贫困学生资助在贫困认定、资金资助、资助后教育等方面,均对贫困生个性完善缺乏足够的关注与引导,对贫困生个性发展缺乏系统的教育帮扶。二是资助与贫困生的心理成长结合不紧密。尽管学校在贫困生资助过程中融入了团体心理辅导等心理帮扶体系,但是,从资助全程来看,资助与贫困生心理成长的融合缺乏长效机制。
三、高职贫困生资助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引导,建立以贫困生全面发展为重心的资助体系
高职贫困生资助中,贫困生资助资金使用存在缺乏指导、监督不力等状况,这可能导致贫困生不合理消费,甚至形成攀比心理,不利于贫困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贫困生资助应重在引导,建立以贫困生全面发展为重心的资助体系。第一,开展贫困生消费观引导。采用专题讲座、小组讨论、成员分享等形式,开展贫困学生消费心理辅导,培养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二,制订贫困生资助经费使用规划。当贫困生获得资助后,辅导员应该及时与贫困学生加强引导教育,通过平等协商,以学生为主导,帮助学生制订资助经费使用规划,引导学生将助学金使用在学习、能力发展等方面,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资助过程中建立贫困生互助小组,形成监督与互助。在执行贫困生经费规划时,可以通过互助小组形成的监督,以心得交流等方式推动贫困生全面发展。
(二)多维帮扶,建立以贫困生人才提升为核心的帮扶体系
高职贫困生资助中,尽管经济帮扶是资助的核心,但是单一的经济帮扶体系却不利人才质量的提升。忽视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思想政治引导等因素,资助育人的功能将被削弱,很可能导致贫困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不升反降。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成绩落后,又缺乏自我约束力,尽管获得了助学金,解决了生活困难,但是却没有改变迟到、旷课的不良习惯。因此,高职贫困生资助应凸显多维帮扶,建设以贫困大学生人才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帮扶体系。一方面,资金精准到人,确保每一位贫困生能够享受资金资助,减轻经济压力,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心理素质提升、学习兴趣培养等,形成多维并举的协同育人体系,提升贫困生的人才质量。
(三)精准帮扶,建立以贫困生心理发展为特色的目标体系
高职贫困生资助中,尽管贫困生资助活动形式多样,例如主题班会、主题演讲、征文比赛、资助知识竞赛等,但是这些活动如果让学生疲于应付,缺乏系统的目标引导,资助活动将不利于贫困生的健康成长。丰富多彩的活動如果能够引起贫困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那么活动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相反则得其反。比如,一些贫困生原本自制力低,缺乏学习兴趣,自信心不强,他们课堂学习尚且不自觉,(下转第23页)(上接第18页)又如何能够自觉通过演讲、写文章、参加竞赛提升自我呢?因此,高职贫困生资助应精准帮扶,建设以贫困生的心理发展为特色的目标体系。扶贫先扶志,通过心理帮扶提升贫困生的心理品质,帮助贫困生涵养人格,促进发展。第一,建立心理帮扶档案,贫困生资助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建立贫困生的心理档案。第二,加强自信心培养,借助心理技能讲座、团体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贫困生建立自信。第三,开设心理帮扶课程,开设专题讲座、选修课,帮助贫困生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第四,制订心理发展目标体系。从贫困生学习适应、兴趣培养、信心培养、心理品质与心理潜能等方面,制订心理发展目标体系,系统地、有计划地促进贫困生的心理发展。
高职贫困生资助与人才培养质量融合是当前研究的焦点问题,也是未来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发展趋势。目前,高职贫困生资助在资助体系、精准识别、资金渠道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在贫困生资金使用引导、心理成长、多维帮扶等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贫困生资助与人才质量、学生全面发展存在脱节分离。未来贫困大学生资助,可围绕贫困生的全面发展、人才提升、心理发展等层面寻找突破对策。
【参考文献】
[1]薛浩,陈万明.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的演进与完善[J].高等教育研究,2012(2)
[2]杨丽军.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3]高莉莉.合肥市公办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
[4]薛天飞.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16
[5]彭益全,吴彦宁,赵士海,等.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经济困难学生家访调研的实证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
[6]王康.发展性资助视阈下高校贫困生双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17(11)
[7]屈倩.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1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广西农林类院校贫困生助学现状及心理帮扶模式研究”(2012ZZ03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莫意清(1983— ),男,壮族,广西宾阳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李韦嫦(1984— ),女,壮族,广西柳州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