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探讨

2019-04-29 00:06蒋卫军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造血精准扶贫经济发展

【摘 要】本文论述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认为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满足贫困人口精神需求的需要,提出在职业教育扶贫过程中,应不断推动扶贫模式的转变,实现“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粗放”扶贫向“针对”扶贫转变,“基础教育”扶贫向“技能教育”扶贫转变,“校村”扶贫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生实践”扶贫转变。

【关键词】精准扶贫  职业教育  经济发展  “造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C-0010-0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国消灭贫穷,然而,简单的物质帮扶行动往往只能够解决小范围内的贫困问题,而为了推动“脱贫攻坚战”的持续进行,只有充分认识“扶志”与“扶智”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转变贫困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活动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形式,在扶贫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等优点。因此,在扶贫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手段,为贫困地区人民提供专业性较强的职业技术教育,能够有效推进脱贫进程。

一、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是指在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不同人口的特征以及地理环境情况,对当地人口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技术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职业技术教育对受众人口文化水平的要求较低;二是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某一特定操作技能的劳动人员,更加重视教育的经济效益;三是职业教育的周期较短,往往会在3~6个月的集中训练中完成全部教学。

基于职业教育办学层次要求低、课程易懂、上手较快等特点,与我国现阶段精准扶贫的疲困人口对象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从耦合理论的观点上而言,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目前,我国在扶贫工作进程中,将较多的精力与资源投入到教育扶贫中,而将职业教育与扶贫相结合的探索较少。

因此,在扶贫过程中,应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职业教育服务于精准扶贫的相关方案,建立可行的路径,有针对性地为贫困地区的适龄劳动力人口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增强贫困人口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经济承受能力。

二、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现实需求

(一)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精准扶贫工程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工程之一,教育扶贫不仅要重视对下一代儿童、青少年的教育指导,还应该为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提供相应的职业技能教育。从我国现状来看,精准扶贫的工作重点应当在农村地区,而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最艰难的任务也在于如何攻克农村贫困问题。精准扶贫理论在探索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也为农村贫困地区探索扶贫道路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职业教育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等特点,决定了这一方式是精准扶贫过程中最优解决路径之一。

(二)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在扶贫过程中,国家与社会、政府不断意识到,解决贫困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解决贫困人口的衣食住行问题,而在于解决当地的经济产业发展结构问题,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活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当地劳动者的科技知识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也离不开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尤其在众多的农村地区,更应该大力支持人才的培养与高科技的引入。例如,随着我国越来越多地将工业重心向西部农村地区转移,一些贫困矿产地区对于采矿相关的人力资源需求日益增长。职业教育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为当地人口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帮助适龄人群掌握采矿工作技巧,从而为工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也能解决贫困问题。

(三)满足贫困人口精神需求。在传统的扶贫过程中,政府更加关注硬物质的扶贫,从经济扶贫的角度开展帮扶工作,也会通过分发扶贫资金的方式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然而,精准扶贫提出,我们要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增强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促进当地的產业发展。因此,除了经济扶贫外,政府也在精神文化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包括为贫困人口提供文艺、教育等各种资源。通过精神扶贫,我们可以改变贫困人口的精神样貌,调节贫困人口的心理状况,塑造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所需要的思想观念。

三、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路径

精准扶贫,“精”在于精密部署扶贫步骤,“准”在于准确判断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扶”在于主动造血的智力扶贫。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应当设定严谨的实施方案与目标动向。

(一)实现“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转变。精准扶贫的特色之一在于“扶智”,强调突破传统扶贫过程中单调的物质经济付出,实现向人的转变,将扶贫行动定位于向社会适龄劳动人口提供“智力教育”“技术教育”“产业教育”等。首先,精准扶贫的重点在于“扶智”。智力扶贫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学生及职教学生,通过帮助学生上学就业减轻家庭贫困问题,并通过职业教育、农技培训等提高贫困家庭的整体“智”力。例如,许多地区的职业技术学校都会优先录取当地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其次,精准扶贫的重点在于扶技术。“家有千金,不如薄技随身”,作为困难群众,要正确认识“技术扶贫”的持久作用,真正明白唯有掌握产业发展技术,才能在今后的创业致富道路上越走越宽敞,从而获得产业所带来的源源不断的收益,实现脱贫致富;针对科技水平落后的地区,通过帮助当地农民掌握更好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务工技术等,提升群众的技术水平,让其拥有一技之长。再次,精准扶贫在于扶产业。例如,京东推出跑步鸡项目,为农户提供免费的鸡苗,并提供养殖技术指导,打造生态健康养鸡产业;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意专业群利用自身优势资源,以农为商,深入当地乡村调研,充分了解当地农产品生产销售情况,针对性地制定策略,帮助乡村开展咨询、设计、包装、推广等技术服务,如鹿寨“廖橙”品牌设计与发布,邕宁花婆茶包装设计与推广、融安金橘“桔阿妹”产品设计与网络销售等,三年来,为广西乡村农产品服务项目6个,实现销售收入1430万元,帮助近2000村民实现收入增加。最后,精准扶贫在于“扶志”,就是要把贫困人员自己主动脱贫之志气“扶”起来,把“内因”激活起来,脱贫的腰杆才会硬起来,脱贫的办法才会多起来,通过职业教育等手段,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决心与信心。

(二)实现“粗放”扶贫向“针对”扶贫的转变。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应准确判断目标扶助人群,结合其现有经济能力以及当地地理产业结构情况开展帮扶工作。首先,加强职业技能以及文化的扶助,协调当地部门共同开展农业技术的推广,同时,也可以与体育部、文化部合作,为贫困地区分发图书、体育健身器材等物品,提高贫困人口的技术能力。例如,广西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都会派遣优秀党员教师前往各个村庄挂职第一书记,根据当地产业、特色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扶贫,如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驻宁明县东安乡六丈村第一书记,根据当地的产业,充分发挥学院资源优势,为六丈村当地的蜂蜜、山茶油、百香果、壮家米酒等农产品进行包装销售,供不应求,蜂蜜销售千余斤。其次,提供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当地生态环境以及产业结构特色,为村民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最后,提供学历型的职业教育,让所有的贫困人口都能选择本地就业或者外出打工就业,例如,各个地区的中职学校优先招聘贫困学生,并为贫困学生提供学习补助,推荐就业。

(三)实现“基础教育”扶贫向“技能教育”扶贫的转变。普通的教育无法支持贫困地区在短时间内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只有采用教育周期短、技能学习快、经济反馈高的职业教育模式,才能实现精准扶贫要求的造血扶贫。我国在短期内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就应该突破普通教育的“时效长”的限制,从而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的目的。所谓好的职业教育,就是将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端紧密地结合起来,迅速地进行匹配,从而降低双方的交易成本,同时也降低各自的信息搜索成本,真正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作用。因此,针对落后地区的职业教育脱贫计划,首先应该基于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地方企业的特色,因地制宜,变职业教育脱贫的外生性为内生性,尽力符合当地产业的“自生自发秩序”,更好地去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形。例如,步步高集团根据湖南省某山村实际情况,带领当地人民建立自有的矿泉水品牌,并在3个月内建立矿泉水工厂,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机器操作、包装销售等专业的技能普及教育,邀请贫困人口前来就业,帮助缓解当地贫困问题。

(四)实现“校村”扶贫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生实践”扶贫的转变。通过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职场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基础,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学生通过在创业实训实践中,参与扶贫攻坚等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增强政治觉悟,立德树人,为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德才兼备、应用型、技术型、具有创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如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第一书记扶贫产业园在华南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建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开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脱贫、教书育人新模式。该校互联网金融专业依托校企合作单位百度百捷公司,开展互联网金融知识下乡;依托广西南宁某商贸有限公司及校企合作桂特网开展品牌设计与电商营销;依托广西南宁金桥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展品牌推广与线下促销,充分发挥该院互联网金融、电商、营销等专业优势,开启科技支农帮扶+互联网金融,助推脱贫攻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扶贫过程中,应深入推行正确的职业教育理论,在思想上对扶贫对象给予鼓励、引导,通过举办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帮助扶贫对象掌握一技之长,帮助贫困地区人民建立正确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提升贫困人口自主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进展。

【参考文献】

[1]李逸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发展路径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2]孙福智,祖国峰,于晶,等.高等职业院校在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中的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

[3]李稳奘,任少君,李振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教育扶贫路径探索——以武汉东湖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8)

【作者简介】蒋卫军,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专任教师,专业负责人,讲师。

(責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造血精准扶贫经济发展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