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精彩课堂

2019-04-29 01:46赵莹莹
世界家苑 2019年3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创造思维

赵莹莹

摘要:为了今天的语文教学能真正变得扎实高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积极为学生在情境中导情、导趣、导思、导创,让课堂更生动、形象、有趣。这样,学生可以获得创造的心理体验,激发出新的创造情感和动机,让其创新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中尽情闪烁!

关键词:生活实践;创造;思维

四十分钟的课堂,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索欲,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给他们开拓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导情、导趣、导思、导创,让他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才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

导情: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建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呢?

(1)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如果能把美妙的音乐与语言文字结合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正是歌颂王二小的同名歌曲的歌词。这首歌听起来既让人对二小的勇敢行为赞叹,又让人对二小的遭遇感到伤心;既让人对日本兵中了我军的埋伏而感到大快人心,又让人对他们的恶行感到悲愤难忍。而这正是这篇课文所要让学生体会到的中心及让学生感受到的情感。一段简单的旋律,一首感人肺腑的歌曲,都可以为我们的课堂创设一个与文章相融的学习氛围。

(2)巧用实物,演示情境。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运用实物创设情境,符合人们认识的客观事物规律。如教学二年级的《我爱吃的一种水果》时,事先让孩子们准备足够的西瓜、苹果、梨等水果,细心观察,充分认识各种水果的特点。这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3)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教师可以运用剪贴画、粉笔画、放大的图片等生动的色彩画面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我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时,我在黑板上画了蓝蓝的天空,上面飘着朵朵白云,池塘里有着大大的碧绿荷叶,荷叶上有水珠,蜻蜓,水中还贴有小鱼、小虾、小蝌蚪等,学生都被吸引住了,与课文内容产生了共鸣。

导趣: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各种情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的学习动机。

(1)扮演角色,体会情境。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再现,教师可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如《猴子种果树》一文,就组织孩子们做做猴子来“植树”的活动,拿出准备好的喜鹊、杜鹃和乌鸦的动物头饰,让学生们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其他的学生在下面旁白配音。孩子们的精彩演出赢得一阵阵的掌声,教室里也传出了阵阵的欢声笑语。这样有活力的课堂,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令语文学习也不再枯燥。

(2)联系生活,领悟寓意。又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课文时,先让学生扮演书中的角色,促使学生与作者与文中人物走到一起,再而引导学生联想现实的生活中与文中老虎、狐狸的相似形象……接着引导学生分别扮演这些相似角色,让学生充分想象,充分表达内心情感。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具体角色形象的表现,在深刻的体验中,从不同角度领悟课文的寓意之所在。

导思:培养学生严谨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说话训练中,我们往往侧重于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等心理品质,常常忽略了思维方式的训练,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不利于活跃思维。教师在听说训练中做到:

(1)情境描述,想象思维。在听之前,要注意启发学生想象其中的场景,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例如,可以将图像关掉,只让学生说出一段描述剧情的文字。也可以看图像后进行创造性猜说画片上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描述头脑中形成的情节,意境或影响。如在教学课外阅读指导课《三毛流浪记》时,在学生欣赏这本书上有趣的连环画时,先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述一下情景,甚至能表演出来。以上训练,能将学生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2)延续情节,发散思维。如读《狐狸和乌鸦》这一课,让学生猜想故事的后续,还可以在全班进行故事连载接力赛,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3)实际练习,求同思维。每节语文课,设计课前5分钟说话训练,同学们可以选择寓言、童话、幽默故事、讽喻小说等。启发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找出与之相类似的课文或故事,并指出其中蕴涵的道理。这样,不但锻炼了说话能力,而且学会了归纳总结、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求同思维习惯。

导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变强行思维为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有一个做法就是教师将自己整理性思维强行灌输给学生,或只作所谓的“搭桥铺路”,这样没有通过积极艰苦的思维活动,而“轻松”获得知识,对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1)展开想象,启发探求。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想象,發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可多安排一些再造想象的练习,如看图说话,复述课文,读文画画等。也应适当地进行一些创造性想象。例如教了 《小小的船》,可以让学生乘着船儿,想象去夜空游玩地情景。教了《秋天到》可启发他们用拟人的手法想象秋天来到他们身边,听他们读书唱歌,跟他们一起游戏的欢乐情景。利用教材的各种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发展感了他们的探求精神。

(2)纵向探究,深刻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纵向探究,就是启发他们在学习中或追根溯源,探究事物的起因,或沿着原先的思维方向进一步探求,深入事物的发展变化。如《狼和小羊》,狡猾的狼“三次找碴儿”就是作者写文章的思路和文章的线索。讲课时,教师可以依据这条线索有层次地设计几个思考题,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纵深的阶段。“碴儿”和“故意找碴儿”是什么意思?狼一共找了哪几次碴儿?狼为什么要故意找碴儿?为什么狼不立刻吃掉小羊,而要先找碴儿呢?这说明了什么?经过这一个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会一步步弄明白狼找借口的实质,懂得对狼这样的坏家伙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为了进一步揭露狼狡猾凶残本质,还启发学生思考:今后,狼再碰到别的小羊又会怎样呢?我们应怎样对待像狼一样凶恶的人?学生们一定会作出各种各样的描述,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思维的深刻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寅阳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创造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