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的同桌是个男生。
我清楚地记得,刚排好座位,他便把他的书包扔在桌子上,抛下一句话:“和你一桌?没劲!”我当时就气往上冲,“你说什么?”“没劲!”他低头整理着书,眼睛里的放荡不羁让我更加气愤。【这一句侧重写“我”的感受,如果能从写作对象的角度写会更好。】从那一刻起我恨死了那双眼睛。【一开始就“恨死了”不合情理,程度太重了,而且与下文的“愤怒”没有区别,应体现出层进关系,改为“开始讨厌”更妥。】
男孩子,都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平时在操场上肆意冲锋,在考场上却屡屡碰壁。而我,父母眼中标准的好女儿,老师眼中标准的好学生,自然是品学兼优了。同桌有一个习惯,写不完作业宁可受罚也不抄袭。有一次做作业,别人都交上去了,他还在那兒眉头紧锁。“这道题不能这样做。”我指出了他的错误。他一脸的诧异,随即就用冷冷的目光盯着我,那双眼睛里的不屑与鄙夷令我更加愤怒。【刻画人物的眼睛太概括,可具体写一下眼睛及“我”的感受。】“朽木不可雕也。”我冲他嚷。“要你管!”他的目光又落在书上。【可加入“我”的心理描写,更能体现“我”对他的“反感”,并与下文“我”的行为相照应,使结构更加严谨。】在以后的日子里,吵架是免不了的,每次都以我大哭他大吼而宣布告终。我发现【“我发现”改为“我坚信”语气更强烈。】讨厌他是真理。
然而我错了。那天,当我正为造物主“既生我,何生他”而愤愤不平时,同桌走进了教室,脸上的抓痕渗着血,衣服上满是土,头发乱蓬蓬的,眼睛也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嘴紧紧闭着。
“打架了?”我一脸惊讶。【改为“我有些幸灾乐祸”更符合人物心理,盼望着能有人降服他,让他好“收敛”些。】
“嗯。”
“为什么?”
“有几个小混混向一个低年级同学要钱,还打他,我看不惯。”他漫不经心地说。
他轻描淡写,我却很是感动。我突然发现他气质不凡,特别是那双眼睛,满是“侠义”精神,令人赞叹。【这样写情节有波澜,构成了情节的转折,但不具体,可具体写一下眼中的“侠义”,与上文写眼睛给“我”的感受形成对比。】“让班长陪你去医务室吧!”他摇了摇头,用他特有的冷冷的声音说:“我又不是泥做的!”这时,他眼睛里流露出的还是放荡不羁,但我觉得多了一点柔和的色彩。【改为“但我看到了在放荡不羁的后面有另外一种色彩”更有力,更能体现同桌“刚柔相济”的性格特点。】
我曾经努力再努力地学习,希望升入一所好的学校,再也不要见到他。现在我的愿望实现了,可我的心里却有些失落,那双眼睛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问题诊断
运用第一人称刻画人物,亲切自然。选材恰当,结构严谨。但细加分析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1.人物刻画太粗糙,缺乏必要的细节描写,文章虽多处描写人物,但太概念化,人物立不起来。在描写人物眼睛时,用词单调,描写不够细腻,缺少对眼睛的深度描写,表现不出同桌的眼睛是随着时间的流淌、作者的感受的变化而变化的。2.对比不到位。同桌的性格特点,以及“我”对他的情感的前后变化,运用笔墨较少,使人物欠丰满,给人干枯呆板的感觉。3.有的地方语言描写不够准确。
升格策略
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动一动“手术”:一是细致地刻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写出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变化,这样才能让人物不呆板,让人物鲜活起来;二是加入心理描写,体现“我”的情感变化。文章前后写了两种相反的感情,反差越大,越能强化读者的情感体验,在这里,前一部分要写得详细写得充分点,后一部分情境转换要快捷,抓住要点简明有力,在读者的惊愕中迅速激起情感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