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华
驻马店市汝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河南驻马店463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是由椎基底动脉或颈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主要表现为眩晕、反复性发作的短暂性失语、感觉功能障碍等[1]。发作5min内即可达到峰值,并持续30min,且可在短时间内反复发作,多数患者可在发病后的1h内完全恢复,临床症状得到好转[2,3]。但若发作时间超过2h则可导致轻微脑组织缺血或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甚至可出现缺血性脑卒中[4]。因而对其进行积极有效干预对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就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小板活化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进行观察。具体过程如下:
选取2014年11月~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2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对照组男33例,女19例;年龄46~73岁,平均(59.47±8.43)岁;合并疾病:糖尿病26例,高血压38例,高血脂32例,冠心病24例。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47~73岁,平均(59.60±8.61)岁;合并疾病:糖尿病28例,高血压36例,高血脂33例,冠心病23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4》[5]中的诊断标准;(2)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且颅内无出血、梗死及占位性病变;(3)发病时间<24h;(4)患者与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等脏器严重病变者;(2)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3)近6个月内有脑出血史者。
1.3.1 药物治疗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降压、降血糖、降血脂、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013)治疗,100mg/次,口服,1次/d。观察组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口服,首日剂量为300mg/d,第2d改为75mg/d维持。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周,疗程结束后即对本次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1.3.2 实验室检查
①血小板活化功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mL,使用Attune NxT流式细胞仪(厂家: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检测血小板计数、CD63、CD62P水平。②凝血功能: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使用C2000-A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厂家: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检测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 凝 血 酶 原 时 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
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制定疗效评估标准,功能缺损评分下降≥90%,无病残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在46%-89%之间为显效;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在18%~45%之间为有效;不符合上述评估标准的为无效。不良反应:记录两组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对照组基本痊愈12例(23.08%),显效18例(34.62%),有效9例(17.31%),无效13例(25.00%),总有效39例(75.00%);观察组基本痊愈27例(51.92%),显效15例(28.85%),有效7例(13.46%),无效3例(5.77%),总有效49例(94.2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86,P=0.007)。
表1 两组血小板活化功能对比()
表1 两组血小板活化功能对比()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血小板计数(×109/L)CD63 CD62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n=52) 184.62±33.63 180.21±42.02 10.02±4.13 7.06±2.23# 5.52±2.23 3.32±0.77观察组 (n=52) 185.71±34.14 178.44±46.13 10.04±4.20 4.47±3.21# 5.67±2.30 1.43±0.64 t 0.164 0.205 0.025 4.778 0.338 13.612 P 0.913 0.871 1.137 0.000 0.746 0.000
表2 两组凝血功能对比()
表2 两组凝血功能对比()
组别 血小板计数(×109/L)CD63 CD62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n=52) 184.62±33.63 180.21±42.02 10.02±4.13 7.06±2.23# 5.52±2.23 3.32±0.77观察组 (n=52) 185.71±34.14 178.44±46.13 10.04±4.20 4.47±3.21# 5.67±2.30 1.43±0.64 t 0.164 0.205 0.025 4.778 0.338 13.612 P 0.913 0.871 1.137 0.000 0.746 0.000
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行各项常规检查无异常。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属于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也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有学者研究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导致微血栓形成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其会加重小血管动脉的阻塞情况,导致小动脉受到放射性刺激,发生痉挛,进一步诱发部分脑组织缺血[7]。张海侠[8]等研究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发病7d后发生脑梗死的风险约10%,若未进行及时有效治疗,30%患者可最终进展为脑梗死。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是目前临床预防及治疗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案,其可有效防止血管内斑块脱落,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本研究中,联合用药的观察组其治疗效果要高于单独用药的对照组,说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提升该病治疗效果。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血小板COX阻断TXA2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具有抵抗,因而其临床治疗效果受限[9]。而氯吡格雷可选择性抑制血小板受体,降低其黏附作用,同时扩增血小板活化,抑制其他激动剂导致的血小板聚集[10]。CD62P为临床常用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血管内皮细胞受刺激后可诱使CD62P高水平表达[11]。而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凝血功能得到较好改善,CD63、CD62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不仅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且更利于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史冬[12]等研究报道,针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其疗效要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治疗,且患者治疗后CD63、CD62P水平要低于单独用药组,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本研究中,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说明联合用药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疗效确切,且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用药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