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治疗老年肠梗阻的临床观察

2019-04-29 03:50:08李英艳杨士民李金婷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肠梗阻排气腹痛

李英艳,卢 丽,杨士民,李金婷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生原因是由于肠内容物在通过肠腔的过程中堵塞或遇到障碍,导致肠壁形态发生改变,使其功能出现障碍,常常出现腹痛腹胀,伴有恶心呕吐及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等症状[1]。肠梗阻病因复杂多变,按病因分为机械性,动力性和血运性,若护理治疗不及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老年患者自身生理特点是肠蠕动减慢,运动量不够,便秘等,是诱发肠梗阻的原因。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治疗方法对我院65~75岁老年组的病例进行了观察分析,取得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60例,男94例,女66例,年龄65~75岁。纳入标准:符合肠梗阻诊断标准且均为动力性肠梗阻:患者腹部X光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积气和积便,肠管扩张;临床出现腹胀、腹痛伴随呕吐恶心、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患者既往均无腹部手术病史;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肠腔内有占位性病变;继发性肠梗阻;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神志不清;高血压。采用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男46例,女34 例;年龄65~74 岁,平均(69.3±2.7)岁。观察组男48例,女32岁;年龄65~75岁,平均(70.6±2.9)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治疗方法:禁食水,保证每日静脉补液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密切观察症状的变化,如腹痛、腹胀、恶心、排气排便的情况;给予胃肠减压,观察减压器内的引流液体的颜色及量;防止感染。同时,均给予心理护理:在执行各项操作前,耐心讲解,给患者充分的时间接受。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并随时与患者沟通,有不适症状时及时停止操作,安抚好患者情绪。通过资料及各种宣传手段向患者介绍肠梗阻的知识,利用简单明了且便于接受的形式,讲解清楚各种药物的药效,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及自我预防、保护的意识。出现症状加重及特殊不适时,建议患者及时至医院就诊[2]。充分发挥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同时为出院后做好准备,使护理工作能延伸至家庭[3]。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治疗方案。(1)复方大承气汤中药:组方为丹参10 g,木香10 g,牛膝10 g,大黄10 g,枳实10 g,姜厚朴10 g,醋延胡索10 g。药物先使用凉水充分浸泡20 min,水煎服30 min。药物煎服后滤去药渣,保留药液,灌肠温度控制在36~37 ℃。每次灌入液体量控制100~200 mL。在灌注过程中,密切观察,嘱患者做深呼吸。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如心悸、呼吸加快,立即停止灌注[4]。(2)穴位贴敷:贴敷前观察脐周皮肤的完整性,有无破损、破溃、红肿等,询问有无过敏史。常用穴天枢、神阙、气海、中脘。取炒蒺藜、干姜、肉桂、盐补骨脂、制吴茱萸各10 g,制成颗粒,用黄酒调制成糊状,外敷于穴位处。穴位贴敷后4 h,及时清除,并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灼热、瘙痒、水泡等。(3)温灸治疗:取穴合谷、天枢、气海、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操作方法:(1)定穴后,观察皮肤情况,做好宣教(2)患者取舒适体位,注意保暖,屏风遮挡(3)取无烟艾灸条,点燃后距离穴位4~6 cm处,采取回旋灸或雀啄灸,每穴灸3~4 min,每次20 min为宜。老年患者敏感性差,以局部皮肤微红,微热即可。(4)腹部按摩:根据子午流注 “按时给药”“按时施灸”,早上5:00~7:00为大肠经最为旺盛;早上7:00~9:00胃经最旺,指导患者及家属做腹部按摩治疗,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逆时针按摩腹部各50次。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评价 (1)痊愈:临床症状如腹痛、腹胀、呕吐消失,出现排气排便,进半流质饮食。(2)好转:临床症状缓解,有排气排便,进食流质饮食。(3)无效:指临床症状未见缓解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1.3.2 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 总分为100分,80~100分为非常满意;65~79分满意;0~64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在呕吐、腹胀、腹痛、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胃肠减压等临床疗效指标方面,完全缓解52例,好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随访,护理前后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亦有差异,观察组54例非常满意,18例满意,8例不满意,满意率达90%,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中医认为,肠梗阻是由于肝郁脾虚,肠失润,腑气不通,浊气不降,通降失调所致。肠为“转化之腑”,以通降下行为顺,湿阻、寒凝、燥屎内结、饮食等,均可以使胃肠道功能失调,寒滞不通。老年人肾脏功能衰退,气血两亏,导致胃肠气滞,引发肠道干燥,大便不顺[6]。加之老年患者自身特点会出现其他并发症,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难度,给患者身心造成痛苦,加重经济负担[7]。

大承气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诸药并用,荡涤胃肠积热,行气导滞,活血化瘀,肠梗阻属湿热壅滞证,应以通腑泄热为法[8],改善肠道黏膜的血液供应,使肠道黏膜的屏障得以恢复,肠管润滑,刺激肠蠕动,恢复排气排便,同时排出肠道内积存的细菌、毒素等。方剂大黄对肠道内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还具有较强的灭活作用。大承气汤为泄下峻剂,不宜长时间使用,临床以2次/d、连续3 d为宜,长时间使用易耗损正气[9]。温灸治疗主要是通过运用热力和药力的共同作用,通过刺激局部皮肤腧穴,可以温通经络,祛湿散寒,补虚泄实的功效,同时增加患者舒适度。穴位贴敷可以避免药物经过胃肠道吸时药效的降低及食物的影响,穴位贴敷通过穴位对药物的外敏感性和放大效应,使药物通过经络快速到达气血失调的部位,发挥作用。常用神阙穴,其与诸经百脉相通,和胃理肠,培元固本,调节脏腑功能[10]。气海可行气散滞,调理胃肠功能。中药贴敷在穴位后,可形成一个封闭状态,药物在穴位上长时间存放。神阙穴皮下血管丰富,皮肤薄弱敏感,通过皮肤吸收进入淋巴和血液系统,发挥药物治疗作用[11]。近年来,中医对于本病的认识逐渐深入,护理手段也不断增多完善,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可以使患者胃肠功能得到恢复,解除腹痛腹胀等症状,缩短疗程,降低手术治疗的发生率。

肠梗阻也是一种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其原因复杂,病情多变,加之老年人特殊的心理、生理特点,尤其老年人往往还伴有其他疾病,如得不到有效及时安全的治疗,容易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故在治疗过程中更要谨慎。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方法,尽量不影响老年人作息时间,同时避免身体造成二次创伤,影响预后[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胀、腹痛、呕吐症状减少时间均早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护理效果的评价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老年性肠梗阻,在其症状改善及患者满意度均比单纯的西医常规治疗有明显优势,提高治愈率,增进健康,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可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肠梗阻排气腹痛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医学概论(2022年3期)2022-04-24 16:38:34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40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54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