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注射液组方药效学研究

2019-04-29 03:50崔维利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浓缩液赤芍低剂量

孟 萌,李 进,陈 涛,李 正,崔维利

丹芪偏瘫胶囊具有补气活血、豁痰熄风的功效,临床上主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恢复期。补气活血为该处方的核心治疗之法。本课题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遵循丹芪偏瘫胶囊补气活血之法,对处方中的补气药、活血药进行药物的筛选,并结合文献的报道[1-2],最终确定了黄芪和赤芍两味药,并通过药效学试验确定二者的剂量配伍比例。为制备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治疗的中药静脉滴注液打下药理学研究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药品 药物剂量配伍比例:组1(黄芪∶赤芍 =1∶1)、组 2(黄芪∶赤芍 =1∶2)、组 3(黄芪∶赤芍 =1∶3)、组 4(黄芪∶赤芍 =2∶1)。不同配伍比例的黄芪和赤芍浓缩液均由天津市石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1.2 动物及饲养管理 Wistar种大鼠17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50~300 g,由天津药物研究院动物室提供,合格证号:津动质字第001号。饲料由天津市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实验室:室温由中央空调控制在(22±2)℃,湿度为(50±15)%。

1.1.3 仪器 BT87-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购自包头医学院;LG-R-80C型锥板黏度计,购自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LG-PABER型凝血因子分析仪,购自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药物不同配伍比例对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选用上述健康Wistar种大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均匀分组[3],采用尾静脉注射给药,给药组分别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黄芪-赤芍浓缩液,空白组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后30 min,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分离一侧颈动脉约15 mm,用BT87-3型血栓形成仪刺激电极及温度传感器钩于颈动脉上,以1.5 mA的电流持续刺激血管壁7 min,同时由温度传感器监测血管表面温度的变化,当血流被阻断时,血管远心端温度突降,仪器报警,表明血栓已形成。记录从刺激开始至报警的时间,作为血栓形成时间(OT值)。

1.2.2 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的测定 参考文献[4-6]方法,选用健康Wistar种大鼠,体质量250~300 g,雌雄各半,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均为10只。给药组分别一次静脉注射给予黄芪和赤芍配伍比例为1∶3的药物浓缩液2.5、5、10 mL/kg,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静脉注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均于给药后30 min,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40 mg/kg)。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尾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30万)1 mL/kg。注射后10 min,腹主动脉取血5 mL,用3.8%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全血的比为1∶9),在LG-R-80C型锥板黏度计上测定不同切速下的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另将抗凝血注入压积管中,测定血液的沉降速度,然后,离心30 min,测定红细胞压积。

1.2.3 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测定 方法同1.2.2,选取健康Wistar种大鼠,体质量约250~300 g,雌雄各半。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均为10只。给药组分别一次静脉注射给予黄芪和赤芍配伍比例为1:3的药物浓缩液2.5、5、10 mL/kg,模型

对照组和空白组注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均于给药后30 min,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40 mg/kg)。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尾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30万)1 mL/kg。注射后10 min,腹主动脉取血5 mL,用3.8%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全血的比为1∶9), 在LG-PABER凝血因子分析仪上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

2 结果

2.1 对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 试验结果采用两组均数统计分析Dunne' tt-t法进行显著性测验(见表1)。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高剂量的组1(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的组3(P<0.01,0.05)、低剂量的组4(P<0.01)均明显延长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其中组3作用最强。故选定组3进行药效学研究。

表1 不同配伍比例的黄芪-赤芍浓缩液对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

表1 不同配伍比例的黄芪-赤芍浓缩液对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的影响()

注:a:与空白组比较,P<0.05,aa:与空白组比较,P<0.01

组 别 n 剂量(mL/kg) OT值(分)空白组 9 12.0±0.8组1(低剂量组) 9 2.5 15.8±7.4组1(中剂量组) 9 5 17.2±7.3组1(高剂量组) 9 10 17.9±6.0a组2(低剂量组) 9 2.5 14.2±4.3组2(中剂量组) 9 5 14.0±3.4组2(高剂量组) 9 10 15.3±5.6组3(低剂量组) 9 2.5 16.9±8.0组3(中剂量组) 9 5 23.8±6.2aa组3(高剂量组) 9 10 16.3±4.1a组4(低剂量组) 9 2.5 21.5±6.1aa组4(中剂量组) 9 5 14.8±4.4组4(高剂量组) 9 10 13.8±4.0

2.2 对高粘滞血症大鼠血液黏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采用两组均数统计分析Dunne' tt-t法进行显著性测验(见表2)。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后,模型对照组全血黏度及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表明造成了高粘滞血症模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芪和赤芍配伍比例为1∶3时,中、高剂量组明显降低各切速下的全血黏度;中、高、低剂量组均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并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

表2 不同剂量的黄芪-赤芍浓缩液对高粘滞血症大鼠血液黏度的影响()

表2 不同剂量的黄芪-赤芍浓缩液对高粘滞血症大鼠血液黏度的影响()

注:a:与空白组比较,P<0.05,aa:与空白组比较,P<0.01,aaa:与空白组比较,P<0.001;b: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bb: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bbb: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01

全血黏度(mpa·s) 血浆比黏度 血沉(mm/h) 压积(%)1 s-1 5 s-1 30 s-1 200s-1空白组 11.2±1.2 5.2±0.4 3.2±0.2 2.4±0.2 1.1±0.1 1.7±0.8 33.2±2.5模型对照组 22.1±3.3aaa 9.2±1.3aaa 5.0±0.7aaa 3.6±0.5aaa 1.3±0.1a 1.2±0.4 52.8±4.7aa高剂量组 10 17.1±2.7bb 7.5±1.0bb 4.2±0.5bb 3.1±0.3b 1.2±0.1 1.2±0.4 42.2+2.4bbb中剂量组 5 18.8±3.0b 8.0±1.0b 4.4±0.5b 3.2±0.3b 1.2±0.1 1.3±0.5 47.5±3.4b低剂量组 2.5 20.5±2.8 8.6±1.0 4.7±0.5 3.4±0.4 1.2±0.2 1.3±0.5 48.1±4.3组别 剂量(mL/kg)

2.3 对高粘滞血症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采用两组均数统计分析Dunne' tt-t检验法进行显著性测验(见表3)。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高粘滞血症大鼠明显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表明造型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一次静脉注射给予黄芪-赤芍浓缩液10 mL/kg时,明显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表明有明显的降低纤维蛋白原的作用。

表3 不同剂量的黄芪-赤芍浓缩液对高粘滞血症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

表3 不同剂量的黄芪-赤芍浓缩液对高粘滞血症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

注:a:与空白组比较,P<0.05;b: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剂量(mL/kg) 纤维蛋白原含量(g/L)空白组 10 1.2±0.1模型对照组 10 2.0±0.8a高剂量组 10 10 1.3±0.3b中剂量组 10 5 1.6±0.5低剂量组 10 2.5 1.6±0.4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发病紧急,病死率、致残率极高,预后效果较差,目前该疾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患者预后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7-8]。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治疗、抗凝治疗、神经细胞保护剂治疗、中医药治疗等,虽然这些疗法均可获得一定效果,但由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多种机制、因素及多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药物、疗法仅可用于疾病某些环节的治疗,并不能逆转全过程。临床治疗过程中及早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型、病理主要环节,严格按照疾病的适应证准确选择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中医药、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等,以更好地保护脑组织,提高治疗效果,并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9]。

目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注射剂上市品种很多,其中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大法的中药注射剂占所有上市品种的绝大部分,但论其合理应用方面,仍值得商榷[10-11]。临床上运用益气活血法能比单用益气法或单用活血法更有效地降低急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梗死体积,改善缺血区脑组织能量代谢[12]。

黄芪作为一味珍贵的中药材,素有“东北小人参”之称,清朝宫内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为补中益气要药[13]。近年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尤其是改善脑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小板聚集力,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增强脑细胞耐缺氧能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赤芍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其主要化学活性成分[14]为芍药总苷(TPG),尚含鞣质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成分。因具有保肝、抗肿瘤、神经保护、心脏保护、抗血栓、抗氧化等多种显著的药理作用而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TPG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可能与其降低大鼠的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量、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等有关。实验表明[15-16],黄芪具有明显的补气血作用,赤芍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配伍后作用增强。

本研究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遵循丹芪偏瘫胶囊补气活血之法,结合文献报道,选取处方中的黄芪和赤芍两味药,通过药效学实验确定二者的剂量配伍比例。为制备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治疗的中药静脉滴注液打下药理学研究基础。

由于丹芪偏瘫胶囊处方中黄芪与赤芍的比例为1∶1.5,而此方中的活血药除了赤芍还有另外几味,如果仅选黄芪和赤芍两味药做配伍研究,想达到与丹芪偏瘫胶囊相当的效果,原比例1∶1.5是不符合的,故本试验根据丹芪偏瘫胶囊中几味活血药的处方量分别设定了黄芪与赤芍的配伍比例分别为 1∶1、1∶2、1∶3 和 2∶1 四个组。

从表1中分析,黄芪在组4中,最大服用量可达6.66 g黄芪生药/kg小鼠;赤芍在组3中,最大服用量可达6.66 g黄芪生药/kg小鼠;而其相对应的血栓形成时间却较低,这也就证明了单独的增加处方中黄芪或赤芍的用量,对延长血栓形成时间没有影响,而更多的体现为黄芪和赤芍的配伍剂量,适宜的配伍比例,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组4(黄芪∶赤芍=2∶1)虽然在低剂量组有显著效果,但在高剂量、中剂量组下,OT值均较低,效果不明显。另外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在治疗上希望采用活血为主、兼有补气的药物来分析,该组并不太适宜。组2(黄芪∶赤芍=1∶2)在三个剂量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故而此组也不适宜。组1(黄芪∶赤芍=1∶1)在高剂量组中有显著性差异,但在中、低剂量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组1在高剂量组中的数据相对组3在中剂量组的数据仍有较大的差距,故组1也不适宜。组3(黄芪∶赤芍=1∶3)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均有显著性的差异,低剂量组的效果也较好,所以该组比较适宜。

猜你喜欢
浓缩液赤芍低剂量
赤芍酒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及镇痛作用研究Δ
中药醇沉前浓缩液质控指标的完善及标准建立——以党参醇沉为例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不同香型再造烟叶浓缩液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组差异性研究
药材赤芍的对照药材薄层色谱法的探索性研究
血液透析浓缩液保护盖的制作与应用
垃圾渗滤液膜过滤浓缩液处理工艺探讨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HPLC法测定延续接骨丸中芍药苷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