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升普法实效

2019-04-28 14:38王君
人民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普法话语培育

王君

【摘要】做好人民群众的普法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有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在开展普法工作中,不仅要打造强有力的普法工作队伍,培育人们的参与意识,还要立足日常生活,关注人们的思想实际,选择社会关注的内容,建构法治宣传话语体系,开创我国普法宣传的新局面。

【关键词】普法工作 法治化 法律知识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更注重法治宣传实效。宣讲好法律,让法律走进百姓的心坎里,不断提高普法工作水平尤为重要。

打造强有力的普法工作队伍,培育人民群众参与意识

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培育主要靠基层专业普法工作人员,因此,打造强有力的普法工作队伍,能为做好普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一是建立专门的普法工作队伍。地方党校、司法部门可以组建行业特色明显、服务基层优势明显的普法工作队伍,深入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农村等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从而贴近人民群众,扩大普法覆盖面,提高普法效果。二是成立编写普法读本、教材的专家队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精神,做好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可组织法律方面的专家编写《“七五”普法学习读本》《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读本·全国“七五”普法教材系列(以案释法版)》《七五普法常用法律知识学习读本》等专门的普法教材、学习读本,做好学法资料的发放工作,让人民群众能更系统知晓、了解法律,做法律的坚定维护者。

普法工作实际上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只有不断提升人们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在对法治进行全面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法治信念,深刻体会个体价值,普法工作才能取得好效果。一是培育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最大程度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普法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能有效提升普法工作效能。因而,一方面,需提高人民群众对合法权利的认知,在自觉认识到自身所拥有的权利的同时,愿意为实现与维护权利不懈努力,主动加入到普法工作中。这需要结合人们的现实法律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关注的民生热点出发,针对性地开展普法宣讲,在潜移默化中激励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让人民群众学法、懂法,并善用法律规范自身行为,能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二是为人们实现自身权利创造有利条件。比如,选举权的行使、实现等。当然,也要注重强化对选举的监督,强调实现社会的监督权,所以,权利意识实际上是人民群众参与普法活动的基础,只有让人们树立权利意识,才能更好地维护权利。

立足日常生活,关注人们的思想状况

开展普法工作,是让更多大众知晓法律知识,增强法律信念,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安定有序。因此,在实际普法工作中,需制定普法工作目标,从而拉近法律与人们之间的距离,稳步推进普法工作。一是从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普法工作目标,不仅要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尊重各地的文化特点,还要注重统一,并充分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特点,考虑人们对法律的接受程度,制定合適大众的普法目标,让人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逐步提升法治素养。二是做到从抽象到具体。尝试将目标与实际生活密切相连,在普法工作的各个阶段,设定阶段性目标。从普法工作的各阶段入手,坚持做到循序渐进,让人民群众自觉接受法律教育。

个体因生活、教育程度的差异,在普法工作中所处的地位不一样,对法治认知情况也存在差别。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普法工作要关注人们的思想实际,突出层次性,展示动态性。一是不仅要坚持大众化,也要适当兼顾个体差异。对参与普法的工作人员来讲,法治素养培育的整体目标和普通大众要求的目标存在差异。根据大众受传统思想影响,普法工作要做到统筹兼顾,考虑人们法律知识掌握的现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二是要考虑契合社会发展水平和人们思想理念的变化。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情况,普法工作要保持动态性,并与人们思想状况相协调。当然,考虑到普法工作的长期性,法治素养培育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才能见到实效。因此,关注人们思想实际,更能提升普法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选择社会关注的内容,建构法治宣传话语体系

生活是人们法治意识培育起点,是法治意识培育的现实之基。大众法治素养培育,要尝试将培育内容和生活相契合,避免普法工作内容的驳杂化,让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便于人们理解与接受。一是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内容,就要研究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强调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作为出发点,寻找人们关注的法律知识,引导人们对普法工作的内容需求,启发人们对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善于从法律视角进行思考,客观分析问题,寻求破解之策。为了提高普法工作效果,要善于运用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的案例,以案释法,让普法工作做到事半功倍。二是关注大众普法工作内容的生活化。当前,普法工作的内容主要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理论的普法内容和大众生活相联系,将非日常生活化的知识培育内容融入到生活中,将普法工作内容从抽象、枯燥到具体、生动,不断提升人们对法律内容的理解水平,提升培育实效性。当然,普法工作的内容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将新的法律内容和普法工作有机结合,让普法工作内容做到与社会发展同步。

建构法治宣传话语体系的重要方式,是将人民群众和普法工作者处在民主平等位置上,开展法律对话。普法工作者关注自身角色,对人民群众更多的是尊重、信任与理解,成为大众的协调者与指导者,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当然,人民群众和普法工作者开展对话亦是建构法治宣传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话语内容源自生活,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地域话语特色鲜明,将普法工作内容和各个区域特色紧密结合,提炼生活化的话语内容。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当地方言,提高普法宣传的亲和力,让普法活动赢得人们的认可,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强化法治意识。可以肯定,话语内容和新时代的基本要求相契合,关注当地经济、社会与文化的诸多新变,针对不断变化着的环境,采用恰当的生活内容,运用好法治宣传话语,能有效开展好普法宣传工作。因此,建构科学的法治宣传话语体系,采用让受教育者理解的语言开展普法工作,不仅有利于人民群众法律知识的掌握,也能让普法宣传工作深入人心,为推动法治宣传工作保驾护航。

(作者为汉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汉江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2015012)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冯思睿:《新时代普法工作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国司法》,2018年第11期。

②林凌《:新媒体普法传播模式创新研究》,《当代传播》,2018年第5期。

③《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

猜你喜欢
普法话语培育
画与理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普法
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