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轨道交通运营规模不断扩大,轨道交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大的生活便利,同时,也凸显了轨道交通运营行业在为特殊群体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欠缺。本文对高职院校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类专业开设公共服务手语课程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对课程开设的可行性进行有效探索,以期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轨道交通运营 公共服务手语课程 必要性 可行性
研究背景
公共服务手语不仅是聋哑人与健听人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同时它也是和谐社会文明进步的主要标志。2006年,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十一届会议通过的《残疾人权利公约》中明确规定,语言主要包含具有口语、手语以及其他形式的非语言等,从而也就正式确定了手语语言的地位。我国的聋哑残疾人总数占据世界第一位。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有2054万名听力残疾人,而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所以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的手语翻译人才。虽然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7年已将手语翻译员作为第八项新职业,并且教育部还将“公共服务手语”课程作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全国也仅有不到1000人获得了高级手语翻译员认证且持有证书,该数字远远不能满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也不能适应中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高校不仅具有雄厚的智力优势和丰富的人才储备,而且它还肩负着为社会服务和带领社会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的责任。因此,在高校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为普通大学生开设公共服务手语课程,成为促进手语规范发展和普及的必选之路。
“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将迈入大规模发展的新阶段。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调研,各地“十三五”城轨交通发展规划显示,国内建设地铁的城市将达47个,建设单轨的城市将达32个,建设有轨电车的城市将达72个,另外还有部分城市要建设快轨、轻轨和磁浮交通等。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轨道交通运营规模不断扩大,轨道交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大的生活便利,同时,也凸显了轨道交通运营行业在为特殊群体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欠缺。
公共服务手语在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的应用价值
1.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需要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不仅有生活的尊严,而且也应共同分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主要是实现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共同发展,如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服务为例,众多残疾人专项扶持措施能够展现社会公正并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同时,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2.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现实需求
据统计我国约有8000多万名残疾人士,其中听力残疾人员有两千多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残障人士也越来越渴望能够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但是,现今在交通、银行、医院、邮政等其他部门的公共服务窗口中没有配备专为听力残疾人提供的服务,大部分工作人员没有进行过专业的手语训练。正是因为大多数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与听觉和语言受损人士之间缺乏沟通,从而给残疾人士造成很大困难,使其难以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而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的大力发展,以及对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公共服务的丰富,可以极大便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生活。
高职院校开设公共服务手语课程的必要性
统计显示,我国目前听障人口约有两千多万,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该群体对医疗、卫生、交通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凸显。2015年,中国残联及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制定了《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要求以学校和公共服务领域为重点,全面推广国家通用手语,为听障群体提供手语服务。对此,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目前,高校推广手语学习的渠道主要依托学生社团、志愿者活动等形式,个别高职院校还将公共服务手语课程作为选修课。尽管受到师资、教材等条件的限制,该课程依然受到学生、企业及行业的欢迎。从社会发展及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的需求来看,在高职院校系统化开设公共服务手语课程,并将此课程作为轨道运营专业的必修课是非常必要的。
1.有助于学生认知人类文化多样性,丰富其文化素养
所谓手语,主要是聋哑人之间在相互沟通和交流中自发创造的视觉空间语言,它具备非常完整的词汇系统与丰富的语法规则,同时在语言系统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手语课程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门很正式的语言课程。对语言来说,它属于文化的载体和核心,如果想要学习一门语言,必须要学习它背后的文化。手语的背后是聋哑人文化,其比较凸显的特征就是“视觉性”,它主要决定了聋哑人的语言、偏好、行为模式、生活方法、心理等特征,比如可以利用舞掌代替掌声,红灯和绿灯分别代表上下课。对健听人来说,更习惯用比较含蓄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进行交流,而聋哑人则比较喜欢用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进行沟通。聋哑人正是用“以目代耳,以手代口”的表达,揭示生活各个方面的独特性。
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应以对文化差异的尊重与个体和群体差异的尊重为前提。普通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选修手语课程会有助于其正确对待残疾人士,加强与聋哑人之间的交流,可以推进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进而使学生对生命学会接纳、包容、尊重、敬畏。当我们对聋哑人文化的独特之处有了深入了解和掌握之后,一定会对它精妙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有所感叹,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无限智慧。学生学会手语并使用手语进行交流,既可以让聋哑人通过学生得到丰富的信息,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还可以让学生从聋哑人那里学到其个性化的见解,帮助聋哑人实现全面成长,提升他们生命的质量。
2.有助于学生拓展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7年颁布了十大新职业,其中手语翻译员已是一项获得国家认可的正式职业。手语翻译员是指以手语、口语为交流手段,在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士之间进行传译服务的人员。手语翻译员应具备手译、口译、手语手译三种能力。手译是把健听人的口语翻译成手语,以便聋人充分理解健听人所表达的语言;口译是把聋人的手语翻译成健听人的口语或书面语,使健听人明白聋人的思想;手语手译是把一种手语翻译成另一种手语。手语翻译员的就业领域十分广泛,在大部分場合都会用到手语翻译,比如大型活动中的接待翻译、特殊比赛中和表演中需要的陪同翻译以及电视节目中的手语翻译等。此外,在很多旅游景点、商场、邮政、银行、车站等公共环境都需要手语翻译,甚至在司法部门也需要手语翻译。然而,目前我国手语翻译员十分匮乏,比如我国在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时,根据国际奥委会规定,在奥运会期间需要高级手语翻译员900名,但是全国合格的手语翻译员人数估计不到30人,这是一个巨大的缺口。与之相对,每年都有大批高校毕业生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与结构性失业问题。若是高校能给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开设手语选修课,让学生掌握更多技能,就可以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使其职业能力更加全面。虽然一门课程不会让学生的手语水平达到熟练,有的学生学习得多,有的学生学习得少,但只要学生掌握了基础的手语知识,并能坚持在工作生活中继续学习手语、使用手语,就会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甚至可以用手语来作为特长去找工作。
3.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改善聋哑人的生活条件
手语的广泛普及与应用标志着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有很多国家将手语列为一种独立的语言归入国家教育体系中,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丹麦等。其中,美国、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手语翻译培训和测试以及识别系统,有的国家甚至还建立了国家级手语翻译机构。然而,我国在手语产业方面的发展较为缓慢,所以,高校开设手语选修课不但有助于我国手语体系的发展,还有助于建立手语社会服务系统,促使公共场所为聋哑人提供更专业的服务。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来自各地的学生将会到全国各地的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中工作。这些学生中即使有一半的人可以选修手语课程,那么他们未来不但能在各自工作岗位中与聋哑人沟通,还能带动单位和企业其他人员认识和学习手语。此举对于聋哑人群取得公共服务资源,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以及改善其生活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见手语也是构建和谐、文明、友好社会的需要。
高职院校开设公共服务手语课程的可行性探索
本文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析高职院校开设公共服务手语课程的可行性实践。
1.配备师资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于2014年开设公共服务手语课程,配备具有多年从事特殊教育经历的手语教师,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手语能力,还从当地特殊教育学校聘请手语教师担任公共服务手语兼职教师。
2.出版教材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自编《城市轨道交通公共服务手语》校本教材,可试用四年,2018年7月已由中国铁路出版社出版。该教材收录了轨道交通相关词汇、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站名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岗位服务标准用语的手语翻译图解。
3.大赛推广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2017年陕西省高职院校交通运输类专业服务礼仪技能竞赛”,将公共服务手语列入竞赛项目,获得行业专家及竞赛主办方的认可。该校还多次举办手语类大赛,在大学生中推广手语。
4.社会评价
统计显示,掌握了公共服务手语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参与企业面试的录取率提高了15%,在运营工作岗位上获得的群众满意度、单位满意率提高了12%。
结 语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生活便利,但手语翻译人才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比较欠缺,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及发展残疾人事业。高校不仅具有雄厚的智力优势和丰富的人才储备,而且还肩负着为社会服务和带领社会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的责任。高职院校开设公共服务手语课程不仅能丰富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其就业竞争力,还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因此,在高校开设公共服务手语课程成为促进手语发展和普及的必选之路,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李洁:《铁路客运手语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系统软件的研究与设计》,《中国商论》2016年第21期。
[2]李洁:《浅谈公共服务手语在轨道运营行业的应用》,《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3期。
[3]吳丽娟:《“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高校英语辩论课程开设必要性与可行性之研究》,《散文百家》2018年第1期。
[4]宋敏华:《我国城轨交通发展回顾及思考》,《城市轨道交通》2017年第6期。
[5]谢柳芬:《普通高等院校增设手语选修课程的必要性思考》,《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年第2期。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