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琴,陈婷婷,苏润林,曹继红,黄华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 九江 332000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所引发的一种肺部感染性疾病,继发性肺结核为其常见类型[1]。目前对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但大部分抗结核药物可对患者肝脏形成一定损伤,极易导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生。其中乙型肝炎为药物性肝炎的一项危险因素,且在肺结核伴乙型肝炎患者中,其肝功能损伤发生率约为50%,故在临床治疗中,及时发现肝功能损伤现象,并选择适当的干预方式对确保抗结核的持续治疗有着重要意义[2,3]。本研究通过对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乙型肝炎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PA检测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至肝功能受损的诊断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乙型肝炎患者病例资料,根据CT、肝组织活检结果将45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45例未合并继发性肺结核的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6~59岁,平均(43.87±5.01)岁;所有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均为阳性,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盗汗、乏力等临床表现,同时无肿瘤、糖尿病及严重心脏、肾脏等病史。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7~61岁,平均(44.08±5.1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仪器与试剂仪器选用日本生产的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试剂盒由南京森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试剂盒均由上海斯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检测方法检测对照组患者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PA、ALT、AST水平,其中观察组治疗药物包括异烟肼(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699),0.3g/d;利福平(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1680),0.45g/d;乙胺丁醇(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399),0.75g/d;吡嗪酰胺(湖南炎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192),1.5g/d。治疗时间为3个月。于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其3mL静脉血,离心处理后将血清分离,并在当天进行检测,其中PA测定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根据需测定范围将校准血清稀释成不同浓度,首先取10µL校准血清、待测样品及样品,将其分别置于3个不同检测孔内,而后加入检测试剂1mL,混匀后,在37℃环境下孵育10min,当试剂空白管在波长340nm处凋零后,对各孔内吸光值进行测定。ALT、AST检测采用速率法,以1:100比例稀释待测样品,使试剂空白管在波长340nm部位凋零,并迅速混匀样品及检测试剂,而后分别在室温环境下测定1min、2min及3min时340nm波长部位各管内的吸光值。参考指标PA:200~400mg/L,ALT、AST:0~40U/L。
1.4 肝损伤诊断标准①用药1~4周后ALT、AST出现异常,同时肝功能受损;②初期有白细胞总数增加及外周嗜酸性细胞增多现象;③初发时伴有皮疹、皮肤瘙痒、发热等症状:④再次给药后肝功能受损再次发生;⑤药敏试验为阳性。
1.5 观察指标①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A、ALT、AST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清PA、ALT、AST水平。②记录并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PA、ALT、AST发生异常变化情况。③根据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指南》[4]相关标准,判断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及其与PA浓度的关系。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血清PA、ALT、AST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前血清PA、ALT、AS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血清PA、ALT、AST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PA浓度明显降低,ALT、AST浓度均升高且超出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清PA、ALT、AST检测结果对比 (±S)Tab 1 Comparison of serum PA, ALT and AS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血清PA、ALT、AST检测结果对比 (±S)Tab 1 Comparison of serum PA, ALT and AST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
2.3 血清PA、ALT、AST发生异常变化情况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PA、ALT、AST发生异常变化率均高于治疗2周后,同时各阶段血清PA发生异常变化率均高于ALT、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恢复情况及PA监测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32例恢复良好,13例恢复欠佳,且与恢复欠佳患者相比,治疗后各阶段恢复良好患者PA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 2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PA、ALT、AST检测结果对比±S)Tab 2 Comparison of serum PA, ALT and AST test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S)
表 2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PA、ALT、AST检测结果对比±S)Tab 2 Comparison of serum PA, ALT and AST test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S)
?
表 3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A、ALT、AST发生异常变化情况 [n(%)]Tab 3 Abnormal changes of serum PA, ALT and AST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n(%)]
表4 观察组患者治疗情况与PA监测结果关系Tab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PA monitoring results
肺结核是以渗出、增殖性组织反应、干酪样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肺部慢性传染病[5]。继发性结合属Ⅲ型肺结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且以成人居多。同时我国以乙型肝炎为首的肝炎病毒感染发生率较高,在临床上常见肺结核伴乙型肝炎患者,对于该类患者,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或治疗不当,极易导致其出现严重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故需加强重视[6]。
目前利福平、异烟肼等为临床常用抗结核药物,但在治疗过程中均可引发各种不良事件,其中利福平易导致胆汁淤积、肝细胞损害,异烟肼可使肝细胞变性或坏死,二者联用时将进一步增强异烟肼的代谢性产物,从而提高对肝脏的损害程度;吡嗪酰胺可能会引起症状性肝炎、血清转氨酶升高等;乙胺丁醇除对肝功能有部分影响外,还易引起视力障碍等。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可因肝功能受损放弃治疗,加大了耐药结核菌产生的风险。因此,及早判断抗结核所致肝功能受损情况对肺结核伴乙型肝炎患者有着重大意义[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用药治疗前血清PA、ALT、AST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PA浓度明显降低,ALT、AST浓度均升高且超出正常范围,同时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32例恢复良好,13例恢复欠佳,且与恢复欠佳患者相比,治疗后各阶段恢复良好患者PA值均较高,表明血清PA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至肝功能受损诊断及患者预后效果评估中均可发挥重要应用价值。肝脏为机体蛋白合成的重要场所,任何急慢性肝病的发生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从而造成多种血清蛋白含量的变化。其中血清PA是由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血浆糖蛋白质,可结合并运输甲状腺素、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及维生素A,故主要寄存于血液中的运输蛋白,同时参与调节;PA还能够对淋巴细胞的成熟产生积极促进作用,且能够起到一定抗肿瘤效果[8]。此外,血清PA含量与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密切相关,当肝功能异常时,其含量将减少,故通过测定PA含量能够有效反映肝脏功能,可作为判断早期肝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9]。本研究将其与ALT、AST水平发生异常变化情况对比,发现各阶段血清PA发生异常变化率均高于ALT、AST,表明PA在继发性肺结核伴乙型肝炎用药治疗后肝功能受损诊断中更具敏感性,进一步证实其临床显著应用价值。总而言之,对继发性肺结核伴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A,尤其是与ALT、AST同时检测可尽早发现临床治疗中肝脏受损情况,有助于及时采取保肝药物治疗,进而对患者受损肝脏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确保抗结核治疗的顺利开展[10]。
血清PA、ALT、AST水平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抗结核患者肝功能受损情况,其中PA为敏感的肝功能指标,更适用于继发性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