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先权
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学中,应从教材引申到生活,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质。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修养。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构成。做好相关教学工作,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的自身道德品质,对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基本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性格特点的塑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教师应该寻求切实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树立小学生正确的“三观”,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的效果。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方式在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下已经无法对其所需的人才进行培养,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就要对相应的教学计划与目标进行制订,在此基础上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也随之积极改革,以求适应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培育出高品德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当前其教学有效性仍然相对较差,导致小学生无法领会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本质,该门课程的优势也无法发挥,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不难看出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十分有必要。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1.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资源包括了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狭义的课程资源只含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而广义层次范围更广,包括了一切可以利用在课堂上的外部资源,比如外界的设备、人力、物力和场地等等,还有校外的实践场所。
第一,课程的基本框架。这堂课是基于学生在社会中所需要用到的所有基本知识、能力,进行合理的安排之后,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应该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因为好的道德判断、优秀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等源于生活也最终会归于生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与社会接触的程度更深,需要的各方面知识更多,因此这堂课应是一节螺旋上升,循序渐進的课程,结合不同地方和不同年级孩子在适应社会环境、进行社交活动、维持社会关系等等方面的需求,给予指导。现实生活与课本的差别在于,现实中不同方面的界限不明显,比如家庭、社会和国家无法像教材那样完全割裂开来学习,所以在课堂上应该更多地把不同领域内容结合起来,整合优化之后给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合理的教学。
第二,用好教科书,合理开发新内容。虽然前面提到了只用“品德与社会”教科书进行教学是不合理的,但这并不能否认这本教材的价值。它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是老师因材施教的基础,里面所选取的素材都堪称经典。教师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适当的合理地运用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一些新内容。
2.结合教材内容,巧设情景教学
根據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一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故事。根据教学内容,对所讲的故事增加一些道德观念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但是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不能忽视故事中的教育。二是进行情景展现的角色扮演游戏。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是活泼多动的,教学形式的生动有趣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相关的角色来进行教育,让抽象的课本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加贴近生活,还能让他们加深印象,激发兴趣。三是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应用多媒体的教学已是常用方法,这让整个教学过程直观简单明了,更增加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
3.注重创新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是紧跟时代步伐。现代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传授教学模式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与时俱进,寻找符合时代发展的德育内容和科学方法,利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知识殿堂,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潜能,训练学生的认知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二是把握典型示范。教师须向学生展示时代的民族精神,利用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典范行为,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从而达到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理性的教化效果。三是丰富课外生活。比如:校内劳动、大扫除、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搞义务劳动、当文明礼貌、文明交通、文明生态劝导员,以此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育人环境,从而大大提高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效率。
“道德与社会”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能够影响学生未来生活的人生启迪之门,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教学方法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希望能够鼓励更多的学校和老师采用更合理的方法,给所有的学生一个培养社会各方面能力、完美人格、道德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杜振生.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J].才智,2016(16).
[2]朱家军,刘永兵.浅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J].新课程(中),2017(1).
(作者单位:贵州省桐梓县芭蕉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