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影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它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进行记忆链接。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笔记模式运用于生物教学中,创新了教学方式,带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知识结构,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效率 思维导图 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0-0162-02
一、背景分析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外界新鲜事物的诱惑越来越多,使得学生对于学习很难专注,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已经无法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思维导图通过图文并茂的方法,把生物知识和颜色、图案等多种元素共同联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很多时候还可以给学生以视觉冲击力和成就感。所以相比于单调的文字笔记更加的生动、形象、直观、容易记忆,从而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
二、思维导图提升学习效果
生物不像语文那样有故事,又不像数学那样有逻辑。所以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理不清、记不住、讲不明是常见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在知识点之间搭建桥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生物成绩全面提高。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在预习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不光是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物学中的重难点概念,更多的是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知识的框架,让学生找出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明确学习目标,优化学习计划。
例如在学习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时,就可以先构建一个思维导图明确本章几节知识是如何安排的,如第一节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二三四节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因为结构决定功能,而结构和功能都学习会才能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把这些通过导图展示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很清晰的明确本章的学习目标,自己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也更合理更优化。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学习中的运用
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各知识点之间复杂的联系,仅靠教师讲述,学生是很难理顺并记忆的。如果能够将思维导图运用于生物课堂教学当中,将很容易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将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分裂过程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并加以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减数分裂时,能够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并很自然的加以本质的区别。从而优化了知识结构,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三)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运用
在高中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每一章节分散的学习,导致学生对于前后知识缺少关联性。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这方面的知识的时候,由于与其相关联的知识点是分散在每个章节之中的。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入手,逐渐回忆勾画这些元素和化合物的功能,然后在此基础之上思考绘出它们是如何规律排布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细胞器,各个细胞器之间又是如何协调合作构成具有特殊结构的细胞。通过这样层层抽丝剥茧,一幅生动形象的细胞结构图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并且学生还能从本源上理解并记忆各个知识。借助于思维导图,教师在指导高中生复习生物时,能够很巧妙地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做到以点带面,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握住复习的重点,提高复习的效率和效果。
三、思维导图制作策略
(一)明确思维导图主题核心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当中,首先应该确定的是主题以及思维导图的中心部分,然后逐步的向四周放射。制作时要始终把握思维导图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不要把思维导图变成一场单纯的知识点堆叠的图片秀,它应该是一张有核心有内涵有强烈逻辑关系的知识网络。
(二)丰富思维导图表达形式
为了使思维导图的层次更加清晰明了,可以试着使用多种颜色,也可以使用数字以及一些常用的标记符号。运用丰富的表达方式来创作思维导图,做到了粗中有细,突出重点,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思维导图直观形象的教学优势。
四、结论
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漁,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重点并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英]东尼·博赞,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40.
[3]齐伟,卢银中,黄斌.中学思维导图丛书(高中生物)[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