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口语表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9-04-27 01:31于小花
甘肃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口语表达高中语文现状

于小花

【关键词】 高中语文;口语表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6—0097—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未来社会知识不断更新,信息高速传播、发展,能快速高效地捕捉信息并及时输送信息将极为重要,然而高中生口语表达的现状着实堪忧。

一、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通过对所在学校高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得出如下结果:大部分学生性格内向,缺乏交流机会,对课堂发言不感兴趣,怕出错。通过分析得出,高中生课堂口语表达的障碍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1. 认识障碍。首先,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地位的认知存在片面性,“重文轻语”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其次,对于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安排部署缺乏系统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显得“随心所欲”。

2. 心理障碍。性格内向和怕出错都属于心理障碍。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内向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太愿意开口与人交流。还有很多学生是担心出错被老师批评或被同学嘲笑。这些心理障碍让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敢大胆发言。

3. 环境障碍。没有良好的口头表达交际氛围。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氛围是“轻松、活泼、融洽、自然”,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和考试压力大,学生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几乎被取消;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闪光点常常缺乏应有的热情和肯定,甚至扼制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厌说”的心理。

二、提高高中生课堂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1. 改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一是创设口语表达的氛围。良好的口语表达环境,对学生的口语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学生会想说,并且学着样子说,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口语表达的机会,营造一种“大家争着说”的氛围,通过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练中学,在练中提高,养成当众进行口语表达的习惯。二是激发口语表达的兴趣。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需探索和研究高中生的心理,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高中生的生理、心理趋近或开始成熟,自我意识急剧发展,在感情(情绪)上出现了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顺应学生“扩大交往需要”的特点,在口语表达训练中保护和鼓励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说话勇气,提高他们说好话的自信心,千方百计激励他们口语表达,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要说,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兴趣。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一是课前说话训练。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说话训练,是指每节语文课上课前,利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两位学生上讲台练习说话,讲故事,说笑话等。这种说话训练能够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扩大阅读面和開辟第二课堂,并且留心观察生活。二是定期举行说话竞赛活动。为激励学生的说话积极性,有利地促进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在一个班级内或两个班级之间举行竞赛。每次竞赛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参赛,以得到说话锻炼和展示才能的机会。竞赛结束可以分发奖状或小奖品,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务求每个学生都能在和谐热烈的说话竞赛中受益。三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本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本为媒介,课堂应成为学生发挥的舞台。这一形式的说话训练,不仅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组织能力。通过这一方式,大家自学的能力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并能在课后勇于实践,自觉训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说话能力。

3. 完善评价机制等手段。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而言,考核评价机制制约着教师教学的方向。由于高考不考口语表达能力,受高考的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实际中,就会偏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有意或无意中忽视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只有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纳入考核的范围,才会让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实现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不断提升。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表达交流更需要学生自己的实践。总之,只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创造宽松、愉悦、新鲜的交际环境,就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为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通过语文教学,提高高中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859)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口语表达高中语文现状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课前热身五分钟精彩语文大不同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