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展国学教育与弘扬传统文化

2019-04-27 01:43王艺洁贾维薇
青年与社会 2019年8期
关键词:国学教育图书馆

王艺洁 贾维薇

摘 要:国学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精髓,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国学教育的延续与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不仅有丰富的馆藏,优雅的环境,更有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些对于传播国学经典,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责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图书馆;国学教育;弘扬传统

一、国学的起源

“国学”一词始于清代。在章太炎、鲁迅、王国维、胡适等一大批国学大师的推动下,大盛于20世纪20年代。国学亦称“国故学”,因其研究“国故”而得名;亦称“中学”、“中国学”,以与西方相对;还称“古学”,以与“新学”相对。如今,人们普遍使用“国学”这一称谓。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顾名思义,“国学”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国学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全面提升文化素养的学问。已故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曾提出来“大国学”的概念,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广义的“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的总称。国学汇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礼仪民俗、蕴含国脉、国魂、国本,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尊严所在。

二、国学的定义

国学包含经、史、子、集四部分,它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国学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国学主要指“六艺之学”,也就是经学,而广义的国学则是泛指中国过去的一切文化历史的研究。在这里,我们提出的国学教育应该是从广义的国学上展开的,因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不是单一的“六艺之学”,而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国学教育中也可以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文献资源。

三、国学的分类方式

国学的研究范围很广,一般来说,可将其分为四大类,现列举大要如下:

义理之学:包括经学、子学、玄学、佛学、理学、现代哲学等。考据治学:包括语言学、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目录学、校勘学、考古学、金石学、敦煌学等。经世之学:包括天文学、地理学、历算法、博物学、医学、兵学、政学、以及今天的自然科学。词章之学:包括文章学、文法学、修辞学、诗学、词学、散曲学、戏剧学、小说学、俗文学、文学批评、甚至可扩展为文学和艺术。

四、公共图书馆与国学教育的联系

(一)公共图书馆承担社会教育的义务(国学教育应该包含其中)

公共图书馆作为基本的文化服务机构,应该免费为社会提供下列服务:(1)文献信息查询、借阅;(2)阅览室、自习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开放;(3)公益性讲座、阅读推广、培训、展览;(4)国家规定的其他免费服务项目。

公共图书馆应当通过开展阅读指导、读书交流、演讲诵读、图书互换共享等活动,推广全民阅读。在《图书馆法》中已经明确了图书馆不只是提供图书借阅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还应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推广,达到社会教育的目的。目前正处于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各种文化迅速传播并不断融合,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冲击作用,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应占据社会的主流文化地位,所以加强传统文化在广大民众中的推广是刻不容缓的。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国学教育也应该尽快推动。公共图书馆保存了大量的古籍和字画,是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基础,所以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优势,通过展览、阅读推广,读书交流等活动推动国学知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不断普及,以增强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觉性。

(二)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国学教育不可忽视)

公共图书馆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重要作用。公共图书馆保存了大量当代出版的书、报、刊和音像制品,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结晶,图书馆通过保存并向读者借阅这些期、报、刊和音像制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实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另外国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灵魂,“温家宝总理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重视国学教育,为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三)公共图书馆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国学教育是主要内容)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图书馆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所以公共图书馆具有保存各种文献资源的职能,尤其注重收集和保存图书馆所在地区的文献资源,这就有利于当地文化的延续,保证文化发展的完整性,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提供基础。

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馆内古籍保护,根据自身条件采用数字化影印或者缩微技术等推进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并通过巡回展览、公益性讲座、善本再造、创意产品开发等方式,加强古籍宣傳,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见公共图书馆保护和修复古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法可依的,公共图书馆开展国学教育正是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所以公共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馆藏资源开展国学教育。

五、公共图书馆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促进国学文化传播

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保存与传递、扩散的重要机构之一。它通过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信息,实现思想、知识、信息的交流,从而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社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国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灿烂文化,这些宝贵的典籍滋养了一代代人,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经验和智慧结晶,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运用。图书馆不仅为广大读者提供各种文献资料,而且也肩负着传播国学文化的重任,引导人们学习中华祖先留下的伟大智慧,激发爱国热情。

(二)行使社会教育职能,促进国学教育的开展

国学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文化科目,它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学术的引导学习,融会贯通,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当下达到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的一门学科,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過程,一种“积跬步,致千里”的提升。国学教育的内容以学科分,可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伦理学等;以思想分,可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以教育理念分,也可分为人格教育、智力教育、道德教育等。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本身也具有教育的职能,所以在开展国学教育方面图书馆应当继续发挥纽带作用,制定可行的计划和步骤赋予国学教育新的时代内容,促进中华文化再现活力,再展魅力。

(三)促进国学资源利用,指导国学阅读

阅读是提升个人素养、增长知识的一种手段。全民阅读是建设书香社会的必要举措,是提升民族素质和社会文明的重要途径。自四川省图书馆新馆开放以来,我们坚持把图书馆的发展与推动全民阅读结合起来,将纸质阅读、多媒体阅读、网络电子阅读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全民阅读的载体作用。国学专题阅读可以作为全民阅读的重中之重,不仅提倡阅读经典书籍,还可以通过举办家庭朗诵比赛,传唱经典曲目等方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浓厚阅读氛围,不断增加阅读量,领略国学的独特魅力。

六、公共图书馆开展国学教育的途径或方法

(一)开办图书馆国学大课堂,丰富学习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明,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更离不开经历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文明积淀。我们现在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图书馆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国学大课堂的打造,来传承一些优秀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培养广大读者的爱国主义精神,调整人际关系,提高和加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国学大课堂可以每月固定时间开展,每期邀请一位名家开坛讲学。内容围绕国学经典展开,通过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怎么学等方面分期讲解,就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经久不息的国学价值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让广大读者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和传承中华优秀国学文化。讲堂的内容不仅仅是一些传统的书本知识,而且可以扩大到戏曲、书画、舞蹈、乐器等领域,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去探讨与发现。

国学大课堂的开展可以让读者从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妙,倡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义,严格要求自己,宽以待人。同时通过参与学习,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更加正确的看待和分析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举办国学系列讲座,弘扬传统精神

讲座是一种教学形式,多指利用报告会、广播、电视媒体或刊物连载的方式向社会大众传播知识信息。自四川省图书馆迁入新址以来,形式各样的讲座从未间断,其中“巴蜀讲坛”以及“周末艺术鉴赏会”最受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但是在专题连载讲座方面还比较欠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文化的引导,说起文化,就不得不提国学,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各种思想及学说,我们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传统文化精髓来指导当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而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开展国学系列讲座非常必要。

国学系列讲座的开展,可以根据时间和对象的不同来确定讲座内容,例如:在儿童节期间可以开展“不学礼,无以立”为主题的讲座,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或故事,向孩子们传递一些生活中颇为实用的礼仪细节,不仅要让他们理解礼仪之邦是如何发展和实行礼仪的,而且要让他们成为新一代的礼仪传承者。在教师节期间可以开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主题的讲座,邀请一些著名教育专家参与其中,将一些经典的教育思想、方法、理论传播给大家,结合现代教学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获得更全面的知识与锻炼。除此以外,还可以开展一些“重新认识传统习俗”、“探寻传统艺术瑰宝”等讲座,丰富读者的知识面,贴近生活。

当然,这些讲座形式并不是单纯限定于在图书馆内开展,我们同样可以走出去,进学校、机关、军营、社区、工厂甚至是街头巷尾,结合社会现状,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国学,通过参与讲座爱上阅读,爱上图书馆。

(三)创建国学书屋与读者沙龙,推广国学教育

设立国学书屋,在图书馆开辟一个固定区域,精选一些国学方面的文献,方便人们学习和查阅。在我馆中文图书外借区,有一批国学方面的文献是可以外借的,但是它们的外借率比较低,有的文献基本是无人问津。那么,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国学书屋,将这些图书放于统一的地方,一来是比较明显,二来是分类精确,如果有这方面需要的读者,可以直接走进国学书屋,去寻找和查阅自己需要的书籍。

创建读者沙龙,读者沙龙是很多图书馆都已经开办的一个固定形式的交流活动,在国学教育的传播上,我们不仅应当提供一个独立的书屋环境,也可以围绕国学经典开展系列活动,读者沙龙可以促进读者之间分享自己阅读经典的心得体会,交流思想,互动学习。我们今天之所以要继承和弘扬一些国学思想,并不是要盲目地去复古,而是要把一些做人思想与当代社会对人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强个人修养的同时,丰富人生智慧,提高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能力,塑造健全人格,从而为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提供帮助。

七、调查问卷基本分析

为了做好这次的调研课题,我们在小范围内对部分读者发放了一些调查问卷,最后经过分析确认有50份问卷完整有效。读者大众对于国学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课堂所学,而且80%以上的读者都更愿意通过电视、网络、多媒体等方式去学习,可见在目前大数据时代下,我们一方面是需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图书馆宣传和查阅资料的系统做的更好更完善便捷,另一方面是也需要通过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的读者爱上阅读,回归书本。

结语: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社会和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殊职能及其所拥有的資源、环境、人员及技术等优势,对于国学教育的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把握好利用好这些优势资源,将国学教育与图书馆有机结合,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附件)调查问卷

1、您认为什么是国学?

*四书五经

*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课堂上学习的文言文

*不太清楚

2、您对国学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

*课堂学习

*家庭传播

*电视、网络、多媒体等

*图书馆书籍

3、您觉得学习国学经典,对您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学习考试得分

*丰富知识面

*提高个人素质

*培养兴趣爱好

4、您认为国人有必要增强国学教育吗?

*非常有必要

*一般

*没有必要

*不清楚

5、您会不会到图书馆借阅国学方面的书籍?

*经常会

*偶尔会

*不会

6、您是否愿意参加一些国学经典方面的活动,例如:讲座、演讲、诵读等?

*非常愿意

*有时间会考虑

*不会

*基本没兴趣

参考文献

[1] 王晓梅.一本书读懂国学知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2.

[2] 周水琴.国学知识一本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3:前言.

[3] 王晓梅.一本书读懂国学知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2.

[4] 王晓梅.一本书读懂国学知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8:1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8:1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8:16.

[8] 王处辉.国学及其现代性[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10.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8:3.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8:11.

[11] 张振鹏.教师的国学素养[M].青岛:青岛出版社, 2015:1-15.

[12] 王帅.学国学用国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4:1-20.

[13] 桑健.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5:1-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四川省文化厅图书情报学与文献学规划项目。

作者简介:王艺洁,四川省图书馆馆员,致力于期刊管理研究;贾维薇,四川省图书馆助理馆员,致力于读者群落构建的研究,曾发表论文《论文化大发展背景下的读者群落构建》、《试论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大发展中的三个转变》、《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党建工作》等,其中《试论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大发展中的三个转变——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初步探索》获得2015年度中国图书馆年会论文三等奖。

猜你喜欢
国学教育图书馆
图书馆
在民族预科融入国学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