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功能的辩证分析

2019-04-27 01:46孙愈中陈园
新闻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利弊分析信息传播

孙愈中 陈园

【内容提要】随着互联网用户信息传受的主要平台由PC端转向移动端,微信的传播功能就日益凸显。依托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起来的微信自媒体平台,如今已成为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工具,不仅方便了大家获取信息、分享信息、交流互动,还形成了新的舆论场。假如微信朋友圈内的人都在分享相同的内容或者相似的观点,那么这个世界就变得更小了。因此有人说,微信朋友圈是一个“信息茧房”,它使其中的人回到了信息传受的“部落”时代。本文认为,要辩证地分析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传播功能,在看到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问题和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 信息传播 功能探讨 利弊分析

微信既是即时通讯工具,又是一款方便快捷的聊天软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朋友圈独特的信息传播功能已越来越强大,这些功能主要存在于信息的接收与发送、转发与分享、评论与点赞等方面。当下,人们对微信朋友圈的看法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微信朋友圈是多媒体的“报刊文摘”,每时每刻可以在里面看到各种各样的最新资讯;有的认为,微信朋友圈成了信息茧房,形成的是“部落”效应。对此,笔者拟从“最新资讯选择性分享,虚假新闻掺杂其中”“相近观点互动性交流,偏激言论随意发表”和“生活内容多样性发送,自我宣扬勤刷存在感”三个层面入手,就如何辩证地看待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传播功能作一番分析与思考。

一、最新资讯选择性分享,虚假新闻掺杂其中

2018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①小小手机,可以联通全世界。现如今,拥有智能手机的人只要有空就会上网刷屏,于是分分秒秒都能刷出新鲜事。许多资讯主要来自朋友圈内好友的选择性分享,其中有转发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有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政策规定、有自媒体人在网上传播的内容、有个人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发现的各种奇闻怪事,也有的是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和流言。

微信等自媒体极大地弥补了以往由于传播者构成的单一性所造成的新闻信息源不足等问题。人人都能够为新闻报道提供消息来源,同时每个人也都能以普通大众的角度去发现和选择新闻信息。②像微信这种自媒体不存在与传统媒体那样规范的议程设置模式,其信息来源、传播渠道、传播规模、传递速度会被无限放大。

微信朋友圈中的传播者通常分布在各行各业,他们每时每刻都有可能亲历一系列新闻事件,有的是现场目击者,有的是比专业记者更了解事实真相。许多情况下,他们还会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大众媒体没有传播的隐藏信息,或者某些新闻事件的细节。由于民众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信息不需要经过审批,因此消息传到网络的速度非常之快。2015年8月12日晚上,天津港发生大爆炸后,人们就第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中获得了这个消息,看到了现场视频。与此同时,许多谣言也跟着出现在微信朋友圈。③近年来,许多社会热点事件都是微信等社交媒体首发,并得到广泛传播,随后传统主流媒体才跟进报道。如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明星片酬阴阳合同、问题疫苗、滴滴順风车乘客被害、昆山纹身男砍人反被杀、演员翟天临学术不端等事件,人们都是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分享才了解到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匡文波最近在北京与长沙等地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参与者有1000人,回收有效问卷891份,其中有79.8%的受访者认为,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等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阅读习惯的不同。④正是由于微信朋友圈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强关系,所以人们在阅读时更容易相信圈中人传播的各类信息。微信朋友圈内的人基本上都是大家在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他们传播的各类信息无论真假,更容易让圈内人相信。实际上,除了文字、图片、声音有假外,视频也有假的,如“姚明吸毒被抓”这个谣言就是以视频形态在朋友圈中流传的。一般的人认为,视频总不大可能有假,但有时视频是真的,解说词却是假的。真实的视频会被造谣者配上假的解说,通过张冠李戴的方式传播谣言。其实,“姚明吸毒被抓”这个谣言的视频是姚明在参加2018年天津全运会后回住处时低头行走的画面,他走路时有个习惯动作,就是双手反背,当时后面又跟着一大帮保护他的警察,于是造谣者就认为有机可乘,以此来传播谣言。

微信朋友圈具有多功能的人际传播优势。人际传播者有时会认为,传得越离奇反而越会有人听,越会使人相信,越会产生轰动效应。通常情况下,人们传播是非、谣言或坏消息的热情与劲头,远远要超过传播佳话与好消息。⑤2018年8月,在微信朋友圈流行着10大虚假信息、失实报道和热传谣言,分别是:微信使用@符号会被人工监控、吃猪肉和家禽肉感染H7N9病毒死亡、复员军人可以凭证件领政府补贴、黑心诊所买小孩当推拿练习的活教材、某考生的录取通知书在某地XX快递公司、女子被抢劫割喉、熄灯后看手机会失明、滑县小孩被拐卖至汕头、索道断裂致数人伤亡、男童遭拐卖被捆床板 派出所解救后急寻父母。⑥这些内容有图有“真相”,有的还有视频,在朋友圈扩散后被大家争相转发,在人们心中引发了恐慌,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从《新闻记者》杂志公布的2017年十大假新闻中可以看出,很多自媒体往往是虚假信息的源头,在其“爆料”的虚假新闻(信息)获得公众关注后,再通过众多自媒体扩散出去。⑦

虚假新闻、失实报道和谣言通过微信朋友圈传播后,会严重影响圈内人对现实社会和客观世界的正确认知,引起他们思想上的混乱,在行为上作出错误决断,进而对他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生命财产构成危害。2018年7月,有个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热传,说由于天气越来越热,心脏病患者不能吃心血管药物。于是有位做过心脏支架手术的赵先生看了后就立即停药,结果在吃饭时突发急性心肌梗塞,年仅58岁就去世了。⑧在微信朋友圈中,由于最新资讯是在熟人之间传播的,因此接收者会不辨真假就盲目跟风,迅速转发,由这个朋友圈分享到另一个朋友圈,导致传播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如果是虚假新闻、失实报道或者谣言,那么危害性就很大。

二、相近观点互动性交流,偏激言论随意发表

在微信朋友圈内,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评论员,而受者与传者的身份会随时置换。面对各种纷繁复杂信息的分享,微信朋友圈中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比较中肯,有的比较客观,有的比较理性,但也有的是随意发表的偏激言论甚至网络暴力。“在某种程度上,技术的进步可能会使受众更容易和与自己兴趣相投的人产生联结,进而促进社会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分化。”⑨在分享一些事实性信息的同时,许多人会附带上一些自己撰写的“编者按”,对某些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从而出现相近观点的互动性交流。如2019年2月,演员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在网上发酵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院长张辉也被爆料迎娶比自己小24岁的2010级学生刘熙阳而与原配离婚的事件。在2019年春节后,由翟天临引发的一连串事件成为微信朋友圈内人们发表看法的热门话题,这中间既有理性的意见交流,也有对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的网络暴力。而这些内容纷纷在微信朋友圈被转发,产生出裂变传播效应。

美国著名的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认为:自媒体是一种交互性的媒体报道方式,互动式技术体验为媒介发展带来巨大变革。微信、博客、微博等应用软件的出现,将自媒体的交互性体验展现无遗。自媒体时代,网民依据新闻事件产生的评论,可以依托于互联网,实现最大程度的传播,人人都能成为“发声筒”和“评论员”。这一角色的实现主要依托于自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等特征。⑩网民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事实性信息的同时经常会附加上自己的意见,或者有选择性地对原始事实信息进行增减,而掺杂其中的意见性信息往往具有很浓的主观色彩。而在现实生活中比较阳光的人,他们分享到朋友圈中的信息通常充满正能量,对社会热点的评说也有独到见解,发表的观点也富有哲理性。

在微信朋友圈中,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兴趣爱好和信仰相近的人会经常关注某些同类问题,互动性交流也比较频繁,还容易形成一致的意见和看法,并追求情感认同。新媒体语境下,信息的即时扩散和互动传播成就了普通百姓想说就说的表达权,在信息解释、观点的呈现上,微信等新媒体挣脱了传统媒体的报道框架,给予了公众“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权利。11在微信朋友圈内,也存在着舆论监督现象,但这些舆论监督往往随意性很强。由于朋友圈的相对封闭,有些人就会不顾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的约束,胡言乱语,进行情绪宣泄,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负面的。当然有不少人进了朋友圈后从不分享任何资讯,也不发表任何意见,对别人始发或转发的内容只看不评,安于做一个“潜水者”。

还有,微信中的朋友圈通常是分组的,虽然组内的都是熟人,但与外界相对隔绝,因此大家在互动性交流意见时会更放开,这与朋友在物理空间的茶室喝茶聊天相比,在话题方面显得更自由,会更放开。当然,朋友圈内的人来自社会各阶层,他们之间一般都是相互尊重的,即使有时候意见相左,也不大会发生争论和语言冲突。然而,微信朋友圈中的“信息茧房”现象会导致圈内人思维的简单化和情绪的极端化。这是由于他们平时只与圈内人交流,相对减少了与外界现实社会的接触与沟通,对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的看法也會逐渐非理性化。于是,狭隘偏激地评价事件和人物成了常态,同时他们还会把自己认为正确而实际上错误的观点从这个朋友圈转到另一个朋友圈。

三、生活内容多样性发送,自我宣扬勤刷存在感

有人认为,微信传播具有四个特征:一是重社交轻内容,以人际传播为主;二是结合线下熟人关系建立强关系连接;三是微信圈子成员数量快速增长;四是传播内容具有隐蔽性。12微信朋友圈与开放性很强的微博和网络论坛相比,不再是虚拟性很强的社区,而是一个反映现实生活的网建社区。它已与现实关系融为一体,并且成了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第二个空间。微信的社交功能有时候比现实交往更强,更有人情味,更有拓展性。微信继承了网络媒体的立体化特性,除了文字与图片,还能够运用音频、视频、Flash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立体化传播。13尤其是制作门槛低、生产简单化的生活类短视频,可以即时拍摄与分享,供朋友圈的用户浏览、点赞、评论和转发,进一步丰富了社交表达与互动。

现在,有人每天要在微信朋友圈发送与自己日常生活有关的信息,有时一天会发10条甚至更多,内容无非是做了什么菜,孩子得了什么奖,到哪里去旅游了,买了什么新衣服,与朋友在哪里聚餐了,等等。其中更多的还是自拍照片,像一些爱漂亮的女性,有时会换上一套新衣服后就在朋友圈里晒一张自拍照。“自拍者晒自拍照,常常有两种倾向,一是为了展现自己的独特性,二是更倾向于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前者对他人的评价可能会不那么敏感,后者则会更多受到来自社交环境的影响。”14笔者曾长期观察几个微信朋友圈,发现一些人经常在圈内发生活信息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刷存在感,他们把自己日常的衣食住行,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形式“秀”到朋友圈里,希望得到更多的圈内人点赞,从而获得心理满足。如某朋友圈内,发送健身、养生、种花、理财、书法、绘画、摄影、唱歌、跳舞等信息的人,年龄与发送次数成正比。这说明越是年纪大的人,他们越是需要在微信朋友圈这个空间得到大家的关注、关心与关爱。所以他们非常在乎点赞的多少,因为这关系到他们发送的信息是否能受到圈内人的认可。如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就能够弥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朋友关系的淡化,同时也给他们自己一点心理上的安慰,从中寻找虚拟的归属感。

人们使用网络,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社交,而社交过程中传播的内容在形式上来讲,大体可以分为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视听形式。现如今,自拍短视频已成了微信等社交自媒体传播内容的一种重要形态,它既符合网络传播的微碎特点,又能很好地在社交自媒体中体现其社交功能,更能满足人们基本的传播自我信息的需求。15作为当前最热门的网络社交途径,微信朋友圈已不再是独立的网络群落,而是具有虚拟社交与熟人社会并重的传播媒介和最贴身、最便捷的用户体验产品,它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和思想,改变着人们的社会交往行为模式。

四、结语

微信朋友圈的信息传播既可以点对点,也可以点对面。其传播功能的进一步放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交际中的理念、文化、方式和手段等在与时俱进。微信朋友圈能够通过好友之间的强关系,促进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但随着各种不同层次好友的增多,虚假、炫耀的垃圾信息也会充斥其间。因此,如果有人平时只依赖微信朋友圈获取信息,不再关注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那么他就有可能会真正进入“信息茧房”;如果朋友圈的所有人都通过微信朋友圈了解相同的信息,那么还确实会出现“部落”效应。当然,微信朋友圈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即时性,拓展了人际交往的广度,营造了交流互动的新模式,其主要功能是积极的,但也不能忽视随之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只有辩证地进行分析,才能把微信朋友圈当作一个传播正能量的平台,成为有利于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交往的新媒体平台。

注释:

①林迪.第42次中国互联网报告发布:中国网民规模首超8亿[EB/OL].http://tech.gmw.cn/2018-08/21/content_30671593.htm

②晏诗洁.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4.

③韩云鹏.微信谣言特点研究[J].魅力中国,2018(11).

④匡文波.移动互联下的内容生产规律与传播规律[J].新闻与写作,2018(7).

⑤孙愈中.大众传播环境中人际传播现象探究[J].采写编,2016(4).

⑥8月朋友圈十大谣言,第一个就很害人![EB/OL].https://wemedia.ifeng.com/76079426/wemedia.shtml

⑦范以锦.自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社会责任[J].新闻与写作,2018(10).

⑧男子吃饭时猝亡,只因看了条朋友圈!还有2人器官衰竭身亡[EB/OL].https://www.toutiao.com/i6583559950289601027

⑨刘晓洁.新闻聚合类平台内容分发方式的优势与不足[J].新闻战线,2008(9)上.

⑩潘智琦、靖鸣.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突围[J].新闻与写作,2014(6).

11李良荣.网络与新媒体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3.

12杜积西、严小芳.人即媒体——2050年传媒大预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0.

13王命洪、郭好、魏莉等.自媒体传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31.

14彭兰.自拍:一種纠结的“自我技术”[J].新闻大学,2018(5).

15吴圣华.浅析自拍短视频的社交货币功能[J].今传媒,2018(10).

作者简介:孙愈中,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副教授;陈园,绍兴市上虞区广播电视总台广播节目中心主任

编辑:王洪越

猜你喜欢
微信朋友圈利弊分析信息传播
微信朋友圈的拉康式解读
官员“微信朋友圈”缘何“官味十足”
社会学视角下的微信朋友圈研究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双重股权结构的利弊分析与立法建议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