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伟 李新霞
传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局限,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影响学生阅读文章的积极主动性。比较阅读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方式,学生在利用比较阅读法对文章进行分析和理解时,需要将两篇或者几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文章进行衔接比较,利用求同存异思维,找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一、比较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导应用
语文教师的教学指导对初中生的阅读学习情况具有直接影响。学生只有在接受了教师正确的教学指导之后,才能保证全面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与主旨情感,将比较阅读应用于阅读教学指导中,可以促使教学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帮助学生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渔家傲·秋思》(九年级)时,可以将其与《天净沙·秋思》(七年级)进行对比阅读。教师要先指导学生查找范仲淹与马致远的生平纪事,根据作者的人生经历分析两首词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情感、格式对创作风格进行系统总结。如此一来,学生既掌握了新知识,又复习了过去的知识,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产生了积极影响。
又如,在组织《三峡》(八年级)与《观潮》(八年级)的阅读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有关这两篇文章的问题,譬如“三峡与钱塘江在景色上有什么不同?”“三峡与钱塘江,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你觉得哪篇文章将景色更好地描述了出来?”等。这些问题具有较强的启发性与引导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仔细对两篇文章进行阅读和解析,有利于充分发挥比较阅读的教学效果,可以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
二、应用比较阅读构建阅读知识体系
初中生在进行比较阅读时,通常会带着疑问对两篇及以上的文章进行阅读,通过分析文章在形式、情感等方面的不同点与相同点,掌握同一单元文章存在的一般规律,这对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按照文体排列单元文章,学生利用比较阅读方法对课文进行阅读,可以自行构建相对稳定、全面的阅读知识体系。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景”,整个单元向学生介绍了《春》(春天)、《济南的冬天》(冬天)、《山中访友》(夏天)、《秋天》(秋天)四季之景,描绘了《观沧海》的壮阔、《钱塘湖春行》的可爱、《天净沙·秋思》的寂寥。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写景记叙文中“寓情于景”写法的认识,语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朱自清的《春》与何其芳的《秋天》、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三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要求学生利用求同存异的思维,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与相似之处。比如:第一,这三篇文章都以某一独具特性的景物进行描述,为学生展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第二,这三篇文章在描写景物时,都是按照一定顺序开展,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第三,都运用了大量修辞手法,譬如比喻、拟人、留白等,文章中洋溢着对景色的赞美。通过对三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能够对写景记叙类文章有一个深刻且系统的认识。
三、比较阅读在阅读能力提升训练中的应用
比较阅读不仅适用于多篇文章之间的阅读教学,还可以被应用到单篇文章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利用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对某一篇文章中的两个或多个角色进行对比,有利于深入理解角色情感,对认识文章主旨、明确社会背景、体会文章情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西蒙诺夫在其所著的战地通讯文章《蜡烛》(八年级)中描绘了两种形象,一种是为了自由与和平奋斗在前线的苏联军人,一种是默默为战士提供帮助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二者的性格特点十分鲜明,文章主要讲述了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埋葬苏联红军战士的故事,讴歌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与民用自身血肉所凝结而成的深厚情谊。
通过对比,学生可以认识到苏联军人与南斯拉夫老妇人的共同点是:同样生活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同点是:苏联军人一直奋斗在前线,为了解放人民与国家而奋斗,南斯拉夫老妇人生活在后方,尽管无法亲赴战场,却可以为战士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比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拓展延伸,这种阅读方式极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初中生拓宽阅读视野,加深学生的阅读体会。又如,学生在阅读杜甫的《望岳》(八年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春望》(八年级)、《石壕吏》(八年级)、《羌村三首(之三)》(九年级)、《登樓》(九年级)等诗词,学生通过对比阅读,能够真正明白杜甫的坎坷人生与满腔爱国之情。
综上所述,将比较阅读应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对初中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具有积极影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阅读相关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语文教师利用比较阅读开展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
[作者通联:山东临沂第十五中学;山东临沭县第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