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芳
肺癌作为当前临床中病死率最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均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多以手术、放疗、化疗等为主,而化疗作为其重要方式之一,对于抑制与杀伤肿瘤细胞有着良好作用[1],但同时在治疗中也会产生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因此对肺癌患者行化疗后展开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缓解患者痛苦有着积极作用。本研究主要根据中医护理方案对改善肺癌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的临床效果展开探讨和分析。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行化疗的肺癌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其中常规组患者男61例,女39例;患者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5±13.5)岁,病程2~12个月,平均病程(7.0±5.0)个月;周围型肺癌者30例、中心型肺癌者20例、非小细胞肺癌者37例、小细胞肺癌者13例;行一般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男63例,女37例;患者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9.5±13.5)岁;病程2~11个月,平均病程(6.5±4.5)个月;周围型肺癌者28例、中心型肺癌者21例、非小细胞肺癌者36例、小细胞肺癌者15例;行中医护理方案。本研究患者及家属皆知情同意,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患者均行一般护理方案,包括健康教育、病情监测、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等方面。观察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行中医护理方案。1)情志护理: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情绪变化,通过交流和沟通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并给予安慰和鼓励,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叮嘱家属、朋友多陪伴患者,并以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情绪,分散注意力,使其保持良好心态。2)耳穴压豆:护理人员需于化疗前1天选取神门、交感、胃等穴位,先行消毒,再将左手固定在耳廓,右手用血管钳将粘有磁珠的胶布贴于穴位[2],以食指与拇指前后捻压,每个穴位2 min,由轻及重,每天3~4次,隔天1次,直到患者化疗结束。3)穴位贴敷:选用炮附片、肉桂、吴茱萸、生半夏、丁香等药物磨成粉,再加姜汁调成糊状后制成贴剂,选择患者双侧内关、中脘、神阙穴等,然后对其消毒,并将贴剂贴敷于穴位,在6 h内避免浸水或撕脱,每天1次,持续治疗3~5 d。4)隔姜灸法:先取3~4 mm厚鲜姜片,并用针在其上针刺数个小孔,然后置于患者神阙穴,再于姜片上点燃艾炷施灸[3]。当患者感到皮肤发烫时即可换炷施灸,每次5~6壮,每天1次,持续治疗3 d。在施灸过程中注意询问患者感受,完成后做好腹部保暖。
1.3 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改善情况。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五级:若患者护理后无恶心、呕吐症状,则为0级;若护理后每天有1~2次轻微恶心、呕吐症状,但不影响进食,则为Ⅰ级;若护理后每天有2~3次恶心、呕吐症状,间隔时间在5 min以上,影响进食,但患者可耐受,则为Ⅱ级;若护理后每天恶心呕吐在5次以上,间隔时间在5 min以上,影响进食,且需给予鼻饲、静脉营养支持或药物治疗,则为Ⅲ级;若护理后恶心呕吐发生频率高,无法控制,患者不能进食,则为Ⅳ级[4]。
2.1 2组患者护理后恶心呕吐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患者经中医护理干预后,恶心呕吐症状(Ⅰ~Ⅳ级)发生率57.0%明显低于常规组78.0%,且恶心呕吐程度较常规组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后恶心呕吐症状改善情况
(例,%)
2.2 2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时间2组患者经护理后,其中观察组恶心呕吐消失时间(2.1±0.5) d;常规组恶心呕吐消失时间(4.5±1.7) d。护理后观察组恶心呕吐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44,P<0.05)。
中医学认为,化疗药物属“下品”[5],对人体正气有一定损伤,而恶心呕吐是肺癌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它主要是因在化疗药物作用下,使其脾胃之气受损,运化功能失司,进而导致恶心呕吐的发生。因此有效改善肺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的发生,加强对该病症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以确保在有效的护理干预下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信心。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针对恶心呕吐症状没有较为明确的治疗或护理方案,主要是通过控制患者饮食习惯,多以清淡饮食为主,从而缓解其不良症状,但该方式效果不显著。另一方面,多数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情况主要与其精神、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由于患者在化疗后,其自身情绪低下,且长期治疗导致其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进而导致恶心呕吐发生。因此单纯的饮食干预不能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只有加强对患者生理与心理上的双重干预,并在传统干预基础上寻求多种护理方式,才能有效改善其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
本研究所采用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通过情志护理、耳穴压豆、穴位贴敷及隔姜灸等方式改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首先,中医学认为恶心呕吐的发生主要与患者情志相关,肝气郁结、忧思伤脾会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6],进而诱发恶心呕吐症状,因此做好针对肺癌化疗患者的情志护理十分重要。在护理干预中需注意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与其情绪变化进行针对性干预,通过言语、眼神、肢体等行为动作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进而确保情志护理的有效进行。其次耳穴压豆法的应用,通过刺激患者耳廓上相应穴位进而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其中内分泌穴可调节自主神经并疏肝理气,胃穴可和胃降逆,贲门、食道穴可抑制恶心呕吐。再次穴位贴敷也是临床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它主要是将不同药物贴敷在患者身体指定穴位,使药物透过穴位直达经脉,充分发挥作用,以推动脏腑功能恢复,且该方法能够通过药物抑制其恶心呕吐症状的同时,还能避免药物通过胃肠道对其形成刺激,以免二次诱发恶心呕吐。最后隔姜灸法作为一种将经络、腧穴、生姜与艾灸综合为一体的护理方式,是指在患者皮肤与艾炷之间隔一姜片进行施灸,利用姜的药性与灸的作用,并在艾炷作用下使其产生双重温热效果,再由经络穴位对其全身调整,并促进其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目的。通过该护理方式的应用,有助于患者理气和胃,降逆止呕。因此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多种方式的中医护理干预后,其在行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57.0%较行一般护理干预的常规组恶心呕吐发生率78.0%有明显降低,且恶心呕吐程度(I~Ⅳ级)明显更轻,而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恶心呕吐症状的消失时间进一步缩短。由此可得,通过情志护理、耳穴压豆、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法等多种方式的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对于改善肺癌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有着积极作用,在临床中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肺癌化疗患者展开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化疗后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