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淑华,卢炳阳,唐月青
(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699)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所引起的慢性致命性传染病[1]。HIV特异性侵犯并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并使机体多种免疫受损,最终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2]。早期抗病毒是治疗的关键,抗病毒治疗至今无特效药,现有药物只能抑制病毒复制,停药后病毒可恢复复制,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临床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性的作用,通过对影响因素分析,采取相应护理对策,提高患者治疗依性,提高生活质量。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抗病毒治疗182例艾滋病患者,男106例,女76例,患者同意接受治疗,均自愿参与本次调查。
调查小组成员在经过培训后,制定调查表进行分析统计,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家庭支持和经济状况等因素。
(1)病毒载量检测情况:抗病毒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进行采样检测情况。(2)患者治疗依从性情况:治疗依从性判定:按照《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手册(第三版)》,大于95%的服药依从性定义为按照治疗方案服药,每月漏服药不超过2次。将≥95%定为依从性良好[3]。
将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没有漏服148例,每月漏服药不超过2次有24例,漏服大于或等于3次有9例,死亡1例。见表1。
表1 艾滋病患者服药情况表
接受抗病毒治疗182例,依从性良好172例,病毒载量<400 拷贝/毫升;依从性差9例,病毒载量≥400拷贝/毫升 。死亡1例。其中依从性差:5例药物副作用影响,2例是经济困难,1例是边远山区交通不方便;1例是家庭社会因素。死亡:1例自杀。见表2。
表2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前后病毒载量检测情况表(±s)
表2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前后病毒载量检测情况表(±s)
组别 n 治疗前病毒载量 治疗后病毒载量依从性良好 172 1235.2±28.8 350.3±2.8依从性差 9 1212.8±30.3 1242.5±26.3 t 1.21 30.9 P>0.05 <0.05
依从性教育是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根据不同人员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育项目和内容,加强依从性的策略,让患者积极参与,提高治疗服药依从性。文献报道:在一个有99名病人的研究中,依从性高于95%(服用了超过95%的药物)的病人中只有22%发生治疗失败。具体措施:(1)对于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开始抗病毒治疗前,需要对病人进行依从性评估,讲解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有效健康教育宣教,使患者积极主动接受治疗,提高长期服药的自觉性,为促进长期的治疗依从性打下基础。(2)改善医疗的各个环节:给药时应向病人交待用药量、方法和次数、复诊时间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尽量降低药物漏服率。(3)建立相互信任和良好的医患者关系。按时随访治疗情况,耐心倾听病人诉求,并尽可能给予解答,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药物副作用是影响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各种药物的副作用,合理使用药物、做好常用药知识宣教,做到定期随访,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对于出现副作用要及时处理或更换和优化治疗方案,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
指导家属对病人提供支持和帮助,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开展同伴教育和咨询。多了解和学习其他病友的经验。保持长期坚持治疗的自信心。
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是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弱点,依从性不好是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血药浓度不足和病毒载量抑制不完全是发生耐药的主要原因[4]。增加患者机会性感染和死亡的风险。在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中,依从性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对个体治疗有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整个治疗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调查显示,依从性良好和病毒学检测结果与治疗有效性是正相关系,确保抗病毒治疗达到良好效果,应至少保证95%以上的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