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蕾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产房,江苏 徐州 221000)
分娩是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分娩过程中会因为宫缩、产道撕裂等因素而诱发强烈的疼痛[1]。对于初产妇而言,由于缺乏分娩相关知识,易受到产痛的影响,产生抑郁症状,影响产妇阴道顺利分娩,增加剖宫产术率[2]。因此采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增加初产妇的分娩认知,对改善初产妇分娩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探讨产时健康教育路径对初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8月于本院分娩的初产妇96例,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甲组(n=48)与乙组(n=48)。纳入标准:⑴单胎、头位、足月妊娠;⑵初产妇;⑶具有正常的交流能力;⑷签署知情。排除标准:⑴合并精神障碍者;⑵合并意识障碍者;⑶合并凝血障碍者;⑷合并肝肾功能障碍者;⑸合并代谢性疾病者;⑹合并感染性疾病者。甲组:年龄21~37(29.47±2.10)岁,孕周37~42(38.92±1.06)周。乙组:年龄20~35(29.55±2.31)岁,孕周37~42(38.79±1.14)周。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比。
乙组实施常规分娩护理。甲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产时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建立健康教小组,由产房护士长担任组长,4名专科护士为组员,由小组据我院产房实际情况制定产时健康教育路径表,如表1。
表1 产时健康教育路径表
⑴采用心理量表(EPD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抑郁症状,评分0~30分,评分与抑郁症状呈正比[3]。⑵采用社会支持度量表(PSSS)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社会支持度,共12个条目,评分12~84分,评分与社会支持度呈正比[4]。⑶采用分娩效能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分娩效能,共4个维度,各维度评分0~10分,评分与分娩效能呈正比[5]。⑷自制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共4个维度,各维度评分0~10分,评分与护理满意度。⑸记录比较两组分娩方式、总产程、产后2 h出血量。
采用SPSS 25.0 计算数据,“%”代表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s”代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
表2 两组EPDS评分、PSSS评分比较
表3 两组分娩效能比较(±s)
表3 两组分娩效能比较(±s)
注:*表示组内比较,P<0.05;#表示组间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分娩知识 分娩态度 分娩控制感 产时应对甲组 干预前 6.82±0.21 6.12±0.16 6.06±0.24 5.92±0.13干预后 9.35±0.33*# 9.24±0.27*# 9.17±0.30*# 9.02±0.25*#乙组 干预前 6.80±0.26 6.10±0.19 6.11±0.27 5.89±0.15干预后 8.29±0.30* 8.10±0.25* 7.94±0.29* 7.41±0.20*
表4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s)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s)
组别 教育流程 教育内容 护患关系 护理态度甲组 9.02±0.45 9.12±0.37 9.33±0.28 9.04±0.37乙组 8.14±0.59 8.07±0.21 8.23±0.23 8.35±0.26 t 9.281 6.913 7.873 5.129 P 0.000 0.000 0.000 0.000
产时健康教育路径是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理念的健康教育方式,是以时间为横轴,以健康教育内容为纵轴,据我院产房实际情况及初产妇特点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单,在分娩期分阶段、分期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目标的规范化措施为初产妇提供连续、动态、针对性、规范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初产妇的分娩知识掌握度,增强其分娩效能[6]。
本研究中甲组初产妇干预后EPDS评分、PSSS评分低于乙组,分娩效能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乙组。甲组初产妇的阴道分娩率高于乙组,总产程时间短于乙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乙组。结提示,产时健康教育路径可增加初产妇对分娩知识的掌握,鼓励初产妇积极面对分娩,减轻抑郁症状,使得初产妇积极配合分娩,改善分娩结局,提高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产时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提高初产妇的分娩认知,减轻其抑郁症状,提高初产妇的社会支持度,提高初产妇的分娩效能,改善其分娩结局,初产妇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