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佳
(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大肠息肉是肠粘膜组织细胞的异常瘤样增生形成的小瘤样组织,具有一定的癌变性,以腹痛、腹泻、便秘、便血为主要临床症状,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为内镜下息肉摘除术。本文选取大肠息肉及息肉摘除术后症状明显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显著效果,现陈述如下。
选取2017年2月~12月我科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大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33~79岁,病程0.25~15年。辨证分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脾虚夹瘀:37例;其他分型:脾虚湿蕴症15例。
中医诊断为大肠息肉(BNT-500),参照国家中医药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大肠息肉诊断标准及大肠息肉(结肠息肉)诊疗方案[1]。
1.3.1 常见症型护理 据患者腹痛腹泻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发作时间及诱因,观察患者大便频率、次数、颜色、性状等,制定相应护理计划,指导患者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深呼吸放松肌肉、听轻音乐,鼓励家属陪伴,责任护士多关心患者;患者便后保持肛周及会阴部皮肤清洁,指导患者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1.3.2 中医特色技术 腹痛:遵医嘱予耳穴埋子取穴大肠、脾、胃、神门、内分泌等穴,方法:1次/2 d,教会患者耳穴按压有得气感,3次/d,1 min/次。遵医嘱予穴位贴敷穴位按摩以通经活络、调整人体机能、达到温经通络止痛之效[2],取穴大肠腧、中脘、天枢、足三里。方法:采用拇指揉法按揉相应穴位,患者有得气酸胀感,1 min/穴,按摩后予穴位贴穴位贴敷,4h后摘除,1次/d。腹泻:遵医嘱予耳穴埋子取穴大肠、小肠、胃、脾,方法同上;遵医嘱予穴位贴敷穴位按摩,取穴大肠腧、天枢、关元、足三里,方法同上。
1.3.3 记录及反馈
1.3.3.1 记录
责任护士确定患者入中医护理方案,建立中医护理方案路径表,填写患者信息及症候,勾选患者症状、辩证施护及实施的中医护理技术,3 d天后评价依从性、满意度及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出院时再次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
1.3.3.2 反馈
中医联络员每周察看方案实施情况,质控中医路径表,护士长定期抽查。联络员每月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小结,进行信息汇总,反馈至院中医护理小组。院中医护理小组统筹中医方案实施。每季度开展分析报告会,分享各科室成果。
本文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
表1 辩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表2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n,%)
表3 满意度及依从性(n)
2.4 本方案效果分析评价(见表4)
表4 效果分析[n(%)]
2012年护理学首次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大肠息肉为2014年发行的《3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病种之一[3]。我科室自2014年起为大肠息肉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科内护士不断汲取新知识、新项目,加强了对中医护理技术的学习,了解中医辩证,通过评价分析,运用PDCA的方法不断完善中医护理方案。表1看出我科护士能够很好的运用辩证施护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护理,患者接受度100%;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国古代发展至今的国粹,在我科医生的支持下我科护士为患者普及中医护理技术,使患者了解中医,了解人体阴阳五行,使其对中医充满信心,表3看出患者对中医技术的依从性及满意度都极高。通过表2看出应用频率高的中医操作技术是耳穴贴压、穴位贴敷、穴位按摩。
中医是我国医学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不断发扬,大肠息肉患者通过方案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护理效果。并且通过方案的学习,医务人员也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对中医护理更加专业,患者更能接受及信服,从表4看出患者腹痛、泄泻等症状通过方案的落实,症状明显改善,护理效果达100%。因此,中医护理方案在大肠息肉的应用中取得优异的成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