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莹
(辽宁省丹东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丹东市中心血站),辽宁 丹东 118002)
我国献血法规定的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年龄在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在自愿的原则上可以参加无偿献血,且献血量一般为每次200 mL,最多为每次400 mL[1]。献血者在献血后可能出现各种献血不良反应,再加上很多献血者对一次献400 mL血存在恐惧心理,担心献血量增加会导致其献血不良反应加重,因此,为了更好的推广一次性献血400 mL,帮助献血者摆脱顾虑就应该对献血量与献血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2]。本次试验研究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的无偿献血者1000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之间的关系,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1.1 基本资料:本次试验研究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的无偿献血者10000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献血量的不同分为200 mL献血者和400 mL献血者,例数分别为3200例和6800例,200 mL献血者中男1648例,女1552例,年龄在18~55岁,平均年龄为(32.3±2.9)岁;400 mL献血者中男3520例,女3280例,年龄在19~54岁,平均年龄为(31.9±3.4)岁,所有献血者男性体质量均在50 kg以上,女性体质量均在45 kg以上,200 mL与400 mL献血者除献血量不同外其他基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选择无偿献血者,献血量分别为200 mL和400 mL,其献血不良反应的判定标准为:无偿献血者有紧张、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焦虑、心悸以及呼吸和脉搏加快,并伴有轻度出汗等表现为轻度献血不良反应;无偿献血者在轻度献血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出现血压下降、大汗淋漓、突然晕倒、意识模糊以及恶心呕吐、短暂失去知觉和四肢冰冷、心律减慢等表现为中度献血不良反应;患者在轻度和中度献血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出现持续性低血压、大小便失禁、以及严重抽搐、全身痉挛和心动过缓等表现为重度献血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对200 mL献血者和400 mL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和初次献血者、重复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均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供实验统计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收集实验研究中无偿献血者的相关数据,并借助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处理与分析,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并用卡方(χ2)完成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本次实验研究中200 mL献血者有3200例,400 mL献血者有6800例,400 mL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200 mL献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献血量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2.2 本次实验研究中有初次献血者6750例,重复献血者3250例,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分析初次与重复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无偿献血必须保证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安全,而在采血的过程中因为献血者精神紧张、空腹献血、过度疲劳或者是受到献血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影响了献血者的献血热情,而献血量的增加是否会提高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受到了献血者的关注,成为了献血者选择献血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就应该分析献血量与献血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3]。
正常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占体质量的7%~8%,也就是说体质量在45~50 kg的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在3600~4000 mL,其一次献血200~400 mL仅占血液总量的5%~10%,不会影响其健康,且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4]。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一次献血400 mL的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一次献血200 mL的献血者,可见献血量的增加不会提高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重复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且初次献血者中200 mL献血者数量偏多,这与其对献血知识不了解,对献血是否会影响身体健康存在疑虑有关,由此可见,采血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健康宣教也是非常重要的[5]。在本次实验研究中,400 mL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低于200 mL献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400 mL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200 mL献血者,且重复献血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初次献血者,为提倡献血量从200 mL转变为400 mL和科学重复献血提供了基础和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