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许欢
3月,棉花质量监督抽验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时下,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实验室的棉检量正逐渐减少,但检验难度却在不断加大。3月的棉花已是后期花,复杂程度更甚。新疆巴州纤维检验所的感官检验技术人员陈美华,来到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检验已一个星期了,每天都处于紧张与忙碌中。为保证检验质量,她时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慢点看,看准点。”
自2003年开始,陈美华几乎每年都会来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参与棉花感官检验工作。从看棉花品级到颜色级再到仪器化公证检验,她亲历了棉花检验的变革。
陈美华看棉花是从品级开始的。那时的棉花分级是按品级定,需要综合颜色特征、内在质量、轧工质量三个综合指标。品级的优势是稳定性好,只要经验丰富的人都能够看得准。2012年,新修订的《棉花国家标准》开始推行棉花颜色分级,习惯了看品级的陈美华,一时间有点转不过弯来,看颜色级时感到非常不适应,总会联想到品级指标。她直言,“老棉检人都会有这种感受,直接学颜色级的人会好些。”
从品级到颜色级,陈美华历经了两年过渡期才完全脱离了品级影响。这期间,她经常到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参加学习,学习过程中,她强行记忆理论知识,理解透彻后再看棉花特点。“那时还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脑子里的颜色级和品级总在打架,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陈美华回忆。
后来,陈美华又参加了“棉花师资班”培训,这次培训结束后,她回到了新疆,为当地棉检人进行相关培训。让她没想到的是,本来有些没有理顺的问题,在培训别人时却梳理通了,瞬间豁然开朗。她意识到,无论看颜色级还是品级,都是万变不离其宗,脱离不了几个重要指标,以前的基础竟然帮助了她。
2004年,国家开始施行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巴州纤维检验所成为国家试点单位,购入了一台价值200万的HVI900棉检仪。由于是美国进口设备,界面全是英文,需要专门进行操作培训。陈美华是巴州所第一个参加培训的人员,学习操作HVI设备时,她把单词记得烂熟于心,初步学会了操作仪器。这样的学习,她后来又参加了几次,仪器化检验开始后,她成为所里第一个上机检验的人。
“那时单位没钱,200万的仪器当成了宝贝,除了操作人员谁都不能碰。但现在来看, HVI900型仪器是有安全隐患的,因为棉花塞进去以后,手如果不马上撤回来会有危险,要很小心。现在HVI1000就好多了,只要有障碍物在,仓门就不会关闭,避免了危险发生。”说起棉花仪器化检验的便利性,陈美华坦言,仪器化检验只要设备各方面正常,校准检查也都通过,指标肯定都对,而且所有指标是量化的,有具体数值,便于企业查找。
记者采访的这两天,由于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陈美华觉得有些疲累,她笑言:“即使这样坐着采访也能放松一下。因为年后棉花都是后期花,时间长有点变异,白棉也逐渐变黄了,线上的棉花很多,复杂程度高、难度大,看时很累。遇到最复杂的棉花,还要研究、琢磨、商量、对标准、做机检,难度增加很多。”
每年12月初,用于监督抽验的棉花已开始出现复杂样品,需要综合来判定。陈美华告诉记者,出现复杂样品后要对机检验,把人的眼光调整过来,逐渐找到最真值。尤其3月的棉花,介于临界线的棉花太多了,稍不留意就看走眼,要特别小心。“张保国处长经常提醒我们:一定要结合仪器检验,并对照实物标准,因为光凭人感官检验离散程度很大。”陈美华说
和许多生长在新疆的汉族人一样,陈美华祖籍湖南,当年父母因工作原因,在新疆安家落户,她便出生在这里。学生时代的陈美华学习非常努力,为了就业,初中毕业后她报考了可以分配工作的中专学校,在录取率极低的情况下,被新疆供销学校棉花检验专业录取。她形容,那时候考中专比现在考大学还要难,每个学校应届生只录取两到三名学生,不过一旦被录取将来工作就有了着落。
上世纪80年代,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对检验人才的需求增加,新疆供销学校针对当时这一情况,设置了棉花检验专业,不断为新疆棉花产业输送棉检人才。直到90年代后,棉检人才才趋于饱和。
陈美华入学时,正是新疆对棉检人才需求迫切之时。毕业后,陈美华又赶上了国家要求“面向南疆,面向基层”分配工作,她被分到了离家较远的新疆尉犁县棉麻公司现场工作。两年以后,对学习孜孜不倦的她又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当时的安徽财贸学院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与中专所学棉检专业不同的是这个专业更侧重于棉花加工。
9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尉犁县棉麻公司也开始走向市场化。陈美华突然有种动荡不安的感觉,为将来的生活产生了担忧。她想调动工作,但棉检专业就业范围太狭窄,能选择的单位很少。她的命运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那时国家开始试行《棉花检验师资格证》考试,陈美华认定了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决心背水一战拿下考试。
恰逢这时陈美华在纤检系统工作的同学告诉她,国家刚刚实行棉花公证检验,需要很多经验丰富的人检验棉花,但需要有《棉花检验师资格证》。她仿佛看到了曙光,在强大的动力下,她拼尽了全力。用她的话说,“如果一直这么用心,考到博士也是有可能的。”
她反复看书学习理论知识,只要有时间就看,但最不方便的还是实际操作练习,由于所在单位没有可供练习的仪器设备,她便找到了同样备考棉检师考试的同学,到同学单位和她一起练习。为考取棉检师资格证,她的手扯长度至少扯了2000个棉样以上。
虽然工作是陈美华考棉检师的主要动力,但她坦言,其实也是不想丢面子。“新疆一大批棉检人都是我们学校出来的,已成为棉检行业的中坚力量。棉师考试是对检验能力的证明,学了这么多年、干了这么多年,不考说不过去。我有个师兄,当时已经是检验科科长了,为了考试三天三夜没睡觉,考试那天脸都是灰的,都是自己给的压力。”
第一年就顺利考上棉检师的陈美华,终于得偿所愿,2002年进入了巴州纤维检验所工作,一直做到现在。
换了新环境,整个人如重生一般。陈美华最直接的感受是“累”。“来了以后才觉得,之前工作太轻松了,所以能感觉到大脑及各方面机能在退化。来到新环境,所有机能都被重新调动了起来,而新单位制度也比较严格,那时看棉花看到眼睛都直了。”
在她看来,自己最大的特点是“认真”,因为认真,刚到巴州所时还把别人的工作都做了,而且做了一年之久。“那时觉着把我调过来是对我的信任,得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刚去时有些情况不了解,干了一年后才发现把别人的工作也做了。我那时是主检,以为主检是全程检呢。”
走向管理岗位后,陈美华渐渐意识到,过于认真也不行,有些工作需要有弹性,不能太苛求完美,尤其对别人。“从前总想着检完的产品不能出任何差错,必须保证准确性,可能做技术的人多少有点偏激,要求过高。但管理不一样,不能要求所有人都一样,会有人接受不了。现在我的包容性变强了,心态也好了,无论生活与工作,好心态很重要。”陈美华说
不同于中国内地,这几年,新疆为了长治久安,把“维护社会稳定”当成重中之重。陈美华所在的巴州纤维检验所,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维稳”工作上。
“这两年维稳工作也很累,除了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值班,不能回家。以前一个月有半个月要值班,现在稍微好些,一个月值5天班。”回忆起2017年维稳初期,陈美华称,那时不光值班,督导组还不停来检查,晚上几乎不怎么睡,后来就慢慢习惯了,但维稳工作不能放松,始终要紧绷。
除了维稳工作,还要“结亲”,就是民族团结一家亲,由单位统一安排“一对一”结亲,而且一日结亲终身为亲。平时要和结亲者多交流、多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一般情况下,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解决不了再反映给上级帮助解决。这两年维稳是第一任务,但本职工作也一样不能少干,还得把工作做好,两样都不能落下。
陈美华表示,从北京回去后,她马上要下乡住到结亲者家里去,单位其他同事已经过去了,她因为要到北京参加检验才晚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