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实现德育目标

2019-04-26 13:38白天爱
文教资料 2019年5期
关键词:途径方法思想政治课

白天爱

摘    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由于受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影响了教学德育目标的实现。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课改背景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不断创新思想政治课德育模式,探索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努力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实现德育目标    途径方法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落实的现状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初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并通过学习和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同理想和信念,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高中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由于受应试教育和高考压力的影响,一些政治教师重视知识点的讲解,反复强化知识点的记忆和运用,政治课堂上的德育目标形同虚设或浅尝辄止,教材内容学完了,德育目标没有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效果,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行为习惯培养。

二、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实现德育目标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世界格局都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发生深刻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面临着从来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读书无用,才学与财富不成正比”等错误思想造成了一些浮躁的社会现象,部分高中生受消极思想的影响,生活向高标准备看齐,虚荣攀比。

2.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和教学评价制度的不够完善,导致一些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等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一些教师教学方法不能适应高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空洞说教;考试方法只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简单理解和死记硬背,忽视对每个学生的行为养成和思想品德的全面考量,对教学中德育目标落实情况的考察常常以考试成绩替代,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就被认为是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好。造成一些学生表里不一、嘴上说一套行为不对号等现象,导致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课本化或空泛化。

3.家庭、学生本人存在一定的问题。高中生部分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农村学生中“留守”学生较多。一些学生受家庭教育中德育缺失或不到位现象的影响,不懂感恩,缺乏国家意识等。家长对此束手无策,把问题孩子交给老师,片面依赖学校教育的德育功能。

三、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1.坚持德育以人为本原则,调动学生参与实现德育目标的积极性。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实现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为目的,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为载体,以强化训练为手段,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鼓励学生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开展“争当校园道德先锋”、为敬老院老人洗衣服等,让学生亲身感悟和体验德育正能量,把德育理论转化为内在的品德素质,并养成行为习惯。课上课下教师以平等、民主的方式跟学生对话交心,虚心听取学生的不同声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答疑释惑。如跟学生一起参加德育沙龙、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落实教与学的德育目标。

2.注重德育理论联系实际,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我根据新课改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认识程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合作探究法、专题辩论会等,让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和观点。同时,育智不忘育德,我注重把知识传授与学生品德素质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机联系起来,使思想政治课既有理论支撑,又为学生展示思想品德素质提供舞台。如“政治生活”第二课“民主监督:守望共同家园”一节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民主监督的意义、方式、方法、真实性等,同时,也要求学生懂得我国的民主监督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责任。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观点,我组织学生就校园内乱扔垃圾、学生餐厅就餐时插队加塞等现象谁来监督、怎样监督展开辩论,组织学生对农村卫生环境治理给政府提建议等,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人格。

3.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新实现德育目标的载体。德育实践是学生政治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标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行为习惯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又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新课改条件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将德育由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实践,把德育轨迹从学校拓展到家庭、社区。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养成习惯。如学习“经济生活”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节时,为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我组织学生到附近农村调查农民的经济收入、种田的积极性和科学种田的情况。通过调查学生从中真切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辛苦和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所想、所盼,调动学生刻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立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报效国家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4.强化行为养成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准备,养成良好的行為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教育就是为了养成习惯。我在教学中注意把实现德育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行为习惯紧密结合起来,从学生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细小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习惯,让学生既适应当前社会和个人发展的要求,又具备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如在学习“政治生活”中“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时,开展“怎样与少数民族同学和睦相处”、“怎样看待他人的宗教信仰”等问题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懂得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5.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要培育学生的优秀思想品格,自己首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做到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理想、有纪律、有作为、有担当,敬业爱岗,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对落实教学的德育目标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如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有礼貌,自己批评学生时却污言秽语;要求学生关爱他人,自己对困难学生却不关心、不帮助,视而不见。这种“两面人”老师,无论他在课堂上讲得多精彩,学生都会认为他讲的都是假的,从而失去了对老师的信任,甚至产生对德育的质疑。这些现象不但不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反而阻碍德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6.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全面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新課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和完善能够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评价制度,这些制度不仅能考查学生文化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而且能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价值情感、集体荣誉感等方面进行考察,全方位地、科学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优良品德,抑制和匡正学生的错误行为。

7.把握时代脉搏,将时政引入课堂教学,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政策性、时限性很强的课程,政治课教师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观察力,第一时间掌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随时了解国内外局势新变化,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比如:在讲“政治生活”中“走进国际社会”一节时,通过组织学生探讨当前中美关系的新变化,让学生懂得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在当代国际社会中要坚定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和力量。

8.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点,充分释放教材德育内容的正能量。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涉及的德育内容十分丰富,渗透在各个章节,既有高中阶段的系统性德育目标,又有各个章节的重点目标。如“政治生活”这一板块要求学生了解政治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忽视政治,生活就会迷失方向。这一板块中的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重点阐述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对于这一观点,我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大量历史资料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等真理。教育学生要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跟党走。

总之,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教无定法,为了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寻求更多更好的实现德育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徐守明.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德育功能的发挥[J].中学文科教学研究,2006(3).

[2]张晓麟.新时期高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以南京市第十三中学为例[J].安徽文学,2010(12).

猜你喜欢
途径方法思想政治课
新常态下文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探究
如何充分利用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礼仪训练的途径及方法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