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江湖诗人林表民的诗词创作

2019-04-26 13:38罗红娟葛艳奇
文教资料 2019年5期
关键词:创作风格

罗红娟 葛艳奇

摘    要: 林表民是南宋江湖诗人的代表,其诗词创作虽缺乏严肃且重大的题材,但在人生体验的表达方面却是非常丰富而深刻的;诗歌字句比较精炼,善于白描,文字不赖雕琢,风格平易明快,在江湖诗人中自成一家。

关键词: 林表民    创作题材    创作风格

林表民,字逢吉,号玉溪,祖籍山东曲阜,寓居浙江台州临海。林表民既是一个藏书家,又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个文章选家,使之成为南宋江湖诗派中一位比较特殊的人物。

研究林表民的诗词作品,可据者,有《玉溪吟草》及《江湖续集》《江湖后集》等。《玉溪吟草》一卷,录诗二十三首。《永乐大典》(残卷)录有《玉溪吟草》,题东鲁逢吉,逢吉正是林表民的字;清宋世荦编《台州丛书已集》也收入《玉溪吟草》,题宋林表民撰;《续修四库全书》第1321册也收入此集,题宋林表民。此证《玉溪吟草》为林表民之作。《永乐大典》(残卷)收入多种江湖诗集,其中《江湖续集》收有林表民的诗,为清《钦定四库全书》辑入《江湖后集》,有诗四十八首。《江湖后集》中的四十八首已包括《玉溪吟草》中的二十三首。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又在《江湖后集》的基础上辑入三首,将林表民的诗作扩充为五十一首。在研究林表民诗作的过程中,我们又在《永乐大典》(残卷)第二万三百五十四卷发现题林表民的一首《元夕》。以此,林表民的诗作似为五十二首。另外,唐圭璋编,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宋词》录林表民词一首。这样林表民的诗词作品共有五十三首。在这五十三首作品中,《同钱则父登郡城观予所和梅仲潜金山吊东鲁林表民逢吉诗淮民同赋一绝》一首后有小注,曰:“此首不知作者姓氏题字,疑有错误,原本附录林表民诗后,今故仍其旧。”(《江湖后集》卷二)因此,认为此诗不是林表民的作品,所以林表民的诗词作品应为五十二首。

林表民五十二首诗词作品中,与人唱和之作有十首,如《次韵酬陈之道明府见赠》《次韵刘允叔倓主薄读予所编天台集》《玉漏迟·并湖游冶路——和赵立之》;寄赠之作五首,如《寄圣水老法照》《寄题郑熙宁夫玉轩》等;送别之作十三首,如《饯台倅王司令几叔参釐天府》《送净应老道源往渐右》《送倪平仲高士归天台》等;挽诗五首,如《挽处士张君》《挽王房州伯洪》;题铭之作有六首,如《题六马图》《题方叔所藏马中远春牧晚归图》《重建神秀楼》等;写景之作十三首,如《西湖》《新昌道中》等。

从以上划分中,林表民的诗词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是比较单薄的,题材相对比较狭隘。按惯例,分析一个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往往把“爱国忧民”作为首条要求。但作为一个江湖诗人,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林表民的作品具有与大多数江湖诗人相同的特点,即远离了政治生活的主流,作品中没有像前辈诗人,如陆游、辛弃疾等人那种金戈铁马、志在恢复的豪情壮志,缺乏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主要原因在于林表民生活于南宋中后期。此时国势衰微、朝政黑暗,社会上万马齐喑,毫无生气;林表民生活的台州临海地处偏隅,范围狭窄,远离北方前线;还有林表民一生布衣,社会地位低微。这些都深切地影响了其生活方式,使其缺乏高大上的人生目标。体现在其作品中,就没有了忧时忧世的思想内容。

对于友情的咏叹与渴求是林表民诗词创作的主要内容,这是符合古代社会知识分子传统的。自古以来,无论是圣贤帝王还是渔樵啬夫都特别看重友情。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诗经》也有《伐木》《鹿鸣》等歌颂友谊的篇章。现实中人也多看重友谊,渴望交友,如俞伯牙之于钟于期,管仲之于鲍叔牙,孔融之于弥衡,李白之于杜甫,元稹之于白居易等,不可胜数,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人口的诗篇歌颂赞美这种友情。这种对友谊的重视已为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所证明。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于友爱的需求属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社会需求,人处于社会之中,需要同伴或者同事、朋友的友谊和忠诚,希望在这个群体里找到归属感。林表民自不例外,其诗词作品同样表达了对友情的赞叹与渴望,体现了他希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如:《次韵沈兴之税院岁暮即事二首》其一:

一檐寒雨滴愁声,赢得松斋睡思清。急景不知年又谢,壮心空怅事无成。温存冻壁火初举,陵轹破窗风自鸣。多谢故交相慰藉,浪捐珠璧使人惊。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已到年尾岁末,寒雨打在屋檐的声音让人发愁,毫无睡意;回想往事,空怀壮心,竟一事无成。环顾四壁,北风呜鸣,破窗而入,只能点上一点柴火,还能让人感觉一丝温意,寂寞而愁苦啊!而就在此时,朋友送来了“珠璧”,还有一首相慰藉的诗作,又使我感到惊喜。作者对友情的渴求与感叹是多么深啊。

对友谊的看重也表现在对朋友的欣赏。如《寄题郑熙宁夫玉轩》:

良玉本不琢,不音无希声。观君命轩意,欲以诗自鸣。君诗志古调,考击在差韺。泠泠涧泉泣,切切溪条清。孚君露涵采,潤美月泛英。昔闻洛山中,种者须其成。非铖感受价,买韫那敢轻。用之荐穹昊,何但鬼神惊。凉欲觉庭叶,夜薯耿镫惊。一读一启予,古调真难评。

郑宁夫,南宋中后期诗人。据戴复古《题郑宁夫玉轩诗卷》,知郑宁夫的诗集名《玉轩诗卷》或《玉轩集》。在这首诗中林表民表对郑宁夫的诗大加赞赏,说郑的诗写得太好了,直追帝喾诗的乐典《韺》,“孚君露涵采,润美月泛英”,其音听来就像山中的涧水在流,其形就像溪流一样清澈,可以荐于穹昊,而使鬼神惊叹。

林表民的交游不仅仅是一些官员士绅,其对友情的追求还表现在与一些僧道的交往。其实,读书人与方外之士交往是一个传统。如《送倪平仲高士归天台》:

绿章封事步虚仙,来自东皇太乙边。满袖明珠出光怪,又随溪月上归船。

此诗对倪平忠高士作了高度赞美,说倪平忠高士就是从东皇太乙身边而来的仙人,擅长绿章封事,且能吟诵步虚之声;满袖明珠发出光怪陆离的光芒,但可惜又要随溪船归去。言语中有深深的留恋与惋惜。

林表民所交往之人,也有僧人。其《寄圣水老法照》云:

五载禅林结净缘,又飞一锡过甘泉。晓池洗钵云常润,夜阁繙经月自圆。碧眼谁参庭畔柏,赤身难并社中莲。饱看胜景多佳句,好为闲人寄一篇。

法照大师曾任天台大慈寺住持,数年后又受邀回圣水寺住持,该诗首联即述此事。颔联与颈联于写景之中赞美了大师的修学生活与其修行达到的境界。尾联说到“闲人”,表面上是说清闲之人,实际上是赞美情趣高雅之人。

林表民作品的另一个主题便是江湖诗人共有的由困苦生活引发的悲愁情感体验。钟嵘《诗品序》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作家笔下所写都是他体验的社会生活。正是因为体验过,他经历的生活才被情感化、心灵化,外在的现实生活才转化为人的心理现实,才能变成他们的文学题材。江湖诗人大多属于下层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卑微,经济生活艰难,远离政治生活中心,进身无望,这使得他们别有一番独特的情感体验。林表民即是如此,在一些诗作中表达了这种人生体验。如《山寨书事》:

掩卷听蝉韵,凭栏望雁行。井风梧叶雨,篱月菊花霜。又见秋将老,那堪夜更长。愁吟无语共,残灺落书床。

“听蝉语”,“望雁行”,寒风吹落梧桐叶上的雨,篱栅上凄凉的月光映着菊花上的霜。这一幅晚秋之景映射出诗人愁苦之情。秋天已是如此,怎么能忍受得住呢?即使吟诗,那也是“愁”吟呀。几乎彻夜无眠,看着那蜡烛的灰烬落完。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也与之极为相似吗?

再如《泊湖州市》云:北关门外烧灯夜,银界光中宿水涯。独倚斜窗开寓目,小舟冲雪载梅花。”

读此诗会让人想起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元宵佳节本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时节,但李清照面对这种繁华热闹,却只愿在别人的笑语声中渡过漫漫长夜。这是何等的悲凉呀?林表民此诗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元宵佳节,独自来到湖州,借宿在湖州市场外水涯边一家的客店,独自倚在窗下,看外面的热闹,但“热闹是别人的,我什么都没有”。

其《新昌道中》又云:“残村时有两三家,缭绕清脂路更赊。客里不知春去尽,满山风雨落桐花。”新昌道中,残村两三家,荒凉凄清,毫无生气,缭绕不绝的绿树使道路显得更加漫长。客居中,丝毫不觉春已去尽,已到桐花也凋落的季节了。诗中流露出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四处干谒的无奈与痛苦。此外,“温存冻壁火初举,凌轹破窗风自鸣”。(《次韵沈兴之税院岁暮即事其一》)“乱离每叹兵难戢,贫贱还忧道不鸣”。(《次韵沈兴之税院岁暮即事其二》)都传达了“愁”苦之情。

儒家读书人向来推崇“孔颜之乐”,不以物质的匮乏而来的痛苦为痛苦,追求精神的高贵与伟大。林表民作为知识分子,熟读四书五经,与其他江湖诗人一样,有士大夫的思想境界与追求。但是,他又是居于下层的读书人,既不能登庙堂之高,又不能营商致富,空有一腔抱负。这一状况导致他精神的矛盾痛苦。一方面,不能跟那些仕途捷足者相比,能夠一展抱负。另一方面,不甘心像底层百姓一样,贩鱼卖虾,自己毕竟是读书人。所以,他不得不以隐士自居,借对林下生活的赞美掩盖内心的苦楚。如《访怀遇师》:

独隐重岩里,全无物役心。禅因秋月悟,诗对晚云吟。访古猿惊锡,抛生鸟上林。相知今十载,不惮远来寻。

“隐”故然是清高的表现,但是“穷隐”则是所不愿的。林表民此诗虽然对这位隐者的生活表达了无限的崇仰,但他并没有因“相知今十载”而走上隐的生活,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我当卖步鞋”。(《送社太长老住虎丘》)这里反映出诗人精神的矛盾。再如《初夏别墅》:

池馆春方谢,连朝雨似烟。乱荷藏睡鹭,繁木集嘶蝉。地僻观书乐,心清得句玄。野僧时过我,携手弄云泉。

诗句描绘了初夏别墅美好之景象,并说在这偏僻之地观书非常快乐,一些僧人也常来拜访,一起去观赏白云与山泉。看似悠闲自在,其实里面潜隐着一种迫于无奈却自作清高的造作。试想,如此美景,正是留恋忘返的时光,何用读书,何用得句?此处没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务实,也没有王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般空灵冲淡之中显示出的对人生的彻悟。其实,这是诗人矛盾心理的一种真切的反映,说明诗人内心深处是痛苦的。

总之,林表民的诗词虽缺乏严肃而重大的题材,但在人生体验表达方面却是非常丰富而深刻的。

林表民侧身江湖诗人之列,生活于此种创造风气之中,自然形成一种平实切近、通俗平易的诗风。两宋之际,以黄庭坚为核心的江西诗派逐渐形成,影响整个诗坛。但是,江西诗派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学技巧之创作倾向使诗坛的空气趋于凝固。于是,从南宋初已经有一些诗人有意摆脱江西流派的影响,如南宋四大家。南宋中后期,永嘉四灵更是跳出江西诗派之樊篱,使诗歌回归唐诗的道路。与此同时,江湖诗派步永嘉四灵后尘,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永嘉四灵与江湖诗派使诗歌创作回归唐诗,并不是回归李杜,而是回到晚唐。一方面,江湖诗人标举晚唐,诗学姚贾。另一方面,江湖诗人的诗风与晚唐张籍、王建、许浑等的创造有密切联系。受此种美学追求的影响,林表民的诗歌创造也形成了自己的特征。

其一,诗作皆为近体。赵翼《瓯北诗语》卷十一云:“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乐和谐,声调圆美。”此一创造倾向受到江湖诗人的推崇,林表民作为江湖诗人也不例外,其诗作五十一首皆为格律诗。其中七言律诗12首,五言律诗11首,七言绝句24首,五言排律4首。这些诗比较严格地遵循律诗的法度,节奏和谐,声韵圆美,整齐之中又富有变化。如《送净应老道源往浙右》:

片云离海屿,吴地去随缘。托钵应行乞,升床亦坐禅。舟停上塘雪,寺隔过山烟。刺史知闻旧,无须觅镜传。

这是一首送别诗,平仄协调,押下平一先韵;颈联与颔联对仗也非常工整。

第二,继承与发展了次韵诗的创作。次韵诗也称步韵诗,是古人和诗的一种格式,要求作者用所和诗的原韵原字,原先后次序作诗,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此诗体兴起于中唐元稹、白居易时期。中经晚唐皮日休、陆龟蒙等人推波助澜而蔚为大观。北宋诗人受晚唐这股唱和之风影响,使次韵诗创作在当时形成了一种高潮。到南宋,诗人对此韵诗的创作热情从未消歇。林表民诗中即有次韵诗六首。

其三,诗语浅切平俗。这一点,一方面表现为语意直露,少含蓄委婉。另一方面表现为诗中多用俗语。就前一点说,如《送崇镜上人归剡因寄声高九万孙季蕃》:“随处禅房有水声,我来石上坐忘形。临行更酌潭中绿,要洗多生业障清。”此诗平易通俗,明白如话,不费索解。还有《同谢邹访平老》:“江湖包笠今闲却,默坐惟繙贝叶文。耳重懒闻时俗事,客来聊荐一瓯云。”简直明白如话,直截了当。有的诗更是直接使用俗语。如《天台邵明府屡病况遗牡丹各赋一绝》(其四):“一枝美过玉拌盂,岁晚何由复遇苏,我欲命名不可得,有名无实不如无。”还有“急景不知年又谢,壮心空怅事无成”。(《次韵沈兴之税院岁暮即事二首》其一)“子去挥犀拂,吾当卖布鞋”。(送社太长老住虎丘)皆是使用世俗之语,语言直白。

总而言之,林表民的诗字句比较精炼,善于白描,文字不赖雕琢,风格平易明快,在江湖诗人中自成一家。

参考文献:

[1]胡培翚,杨大堉.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永瑢,纪昀等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09.

[4]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95.

[5]郭绍虞.诗品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创作风格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