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性绘画的表现特点

2019-04-26 01:10阙琪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模糊性绘画

阙琪

摘要:本文通过探索模糊性绘画的画面特点和形成的成因,寻找画面模糊性的表现特点。

关键词:模糊性;绘画;表现特点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5-0175-01

一、模糊性绘画

模糊性,是因为事物类属的不清晰性所造成的。美国加州大学的教授扎德在发表了《模糊集合论》《FuzzySets》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模糊数学的概念,他是这样描述模糊性的:“模糊的根源在于缺乏明确的类别隶属判断”事物类属的不清晰性,是现实世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特征。模糊性绘画是指画面本身模糊的绘画。它们最大的特点是营造模糊不实的轮廓线,画面上仿佛蒙了一层透明的纱,阻挡我们直接的去看到明确的对象和画面。

二、模糊性绘画的代表画家-里希特

德国艺术家里希特的架上绘画作品采用照片作为参照,在非常写实的方式下,用特殊的工具(刮板)将画面刮平,从而使得形状的边界呈现出模糊,重叠的效果。里希特这样解释他的这种做法:“我非常写实的去画,但效果却很傻,我不可能这样去画,根本就无法忍受了。”在《一个真实的里希特》里希特指出:“我不是创造模糊,模糊不是最重要的,也绝非是我绘画本身的目的……”

里希特用刮板将整体画面进行平刮,原本清晰的边缘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了位移,达到了一种模糊的效果,从而使得观者总是想去观看那被破坏的笔触里的画面,模糊是他的一种手法—借以重新诠释照片(现实)给世界一个新的观看方式。边界被模糊之后,空间也同样被压缩成为了一个平面的图像,里希特的画面模糊了空间,阻挡视线的深入,刻意的模糊处理宛如蒙上一层氤氲的薄雾,在他看来,形象的模糊并非是遮蔽了可见之物,反而是凸显了被焦点边缘化的部分。

三、模糊的画面视觉样态

(一)边缘的非清晰

当物体处于边界线不清晰的状态时,我们就很难得出一个非常清晰的形状。比如不开灯的房间找不到空间的界限,口腔的内部我们找不到一个具体的边缘线,眼睛对他们的把握就非常困难,这样就引发很多知觉的运动。对于形状边缘的不同处理方式将带来不同的感受。模糊的边界线让阅读变得不那么迅捷和容易,在无形中在增加了知觉的参与,它在一片迷雾中带给观者更多的感受,模糊代表了我们内心不可预期,不可知的部分。

(二)压缩的平面

平面式绘画的共同特点在于:用线条勾勒轮廓,多以颜色来平涂,极少表现立体效果。单纯的平面式绘画在表达空间时会有一定的障碍,所以它采用许多手法来进行三维的表达,比如“重叠”方法,比如利用“图底关系”的相互作用来表达层次感和空间感,利用倾斜来表现物体的纵深感,有时候也采取变形的方式来追求空间深度等等。回归到平面性绘画模式的艺术家,在简化形象,生成符号的过程中,同时在空间上进行多元的尝试,这个过程往往能使内在的个人世界在画面上倾泻而出,犹如一首美妙的乐曲,奏出人类精神领域最悠远瑰美的花。

(三)透明的可进退的层

繪画的层来自于绘画的重叠法,比如表现后面物体时,往往用前面的物体遮挡后面物体的一部分,这样的方式在平面的前提下为绘画增加了一个新的空间度,这就是说,重叠必须是能具有遮挡的单方面的才会存在。但是,当两个物体是透明时,这种遮挡在平面里就有些不同了。如果重叠区域既属于a,又属于b,那么这个区域就显得有点暧昧不清了,他们丧失了一种明确性,从而使事物处在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甚至连最为传统的图底关系的排列等级也被摧毁。戈尔杰·凯普斯在《视觉语言》中进行的阐释:“如果一个人看到两个或更多的图形叠合在一起……那这个人就遭遇到一种空间维度上的两难,这些图形会被认为是透明的……透明性意味着同时对一系列不同的空间位置进行感知。在连续运动中,空间不仅在后退,也在变动。透明的图形的位置是模棱两可的。”立体主义的作品用透明重叠的方式在画面上塑造了仿佛无数的层,在观看上,这些层非常的不确定,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但是整体却呈现出一种清晰的平面性,正是因为物体的不断重叠,丧失了画面的整体性,但是却指引向了平面性的空间本质一层的叠加。

正是有了这种可叠加的意识,让画家在创作中有了无数的可能,他能自由的控制透明的程度和画面的整体度。通过层的控制,在有限的平面内达到另外一种丰富的视觉感受。画家通过对画面或前或后的控制和把握,提供了多重解读的无限可能。

四、结语

模糊性绘画打破了清晰性绘画所秉承的以视觉真实性为基础的形象处理方式和以水平投射式为基础的空间营造模式,开始了譬如边缘模糊,形体虚化的形象处理方式和在画面上进行的叠加塑造可进可退,可穿插可结合的二维式的三维空间。

猜你喜欢
模糊性绘画
论中国传统辩证思维方式的特点
论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英汉数词的模糊性及其翻译策略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从修辞学角度看汉诗英译的模糊对等
模糊性词语在修辞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