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兰
【摘要】本文论述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包括:采取多种研修方式使校本研修做到因需而培,建设学校特色课程丰富校本研修内涵,结合科研提升校本研修的质量等。
【关键词】核心素养 校本研修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A-0061-03
校本研修又名“校本培训”,这是一项基于学校发展而对教师实施的培训工作,其目的是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目前,校本研修已成为基础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我校以校本研修为着力点,努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不断创设多种适合教师的研修平台,确保校本研修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此外,我校在制订研修活动计划时采取了多种形式,对不同成长期的教师的需求予以满足,大大缩短了新上岗教师岗位适应期和成熟期。在研修活动中,我校重视并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真正做到集个体与集体的智慧于一体,确保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一、采取多种研修方式使校本研修做到因需而培
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将教师的专业提升与校方发展进行科学有效的融合,加强研修的效果,最终形成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我校目前在职教师62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是所处区域内最富有活力的教职工团队。此外,我校所有教师的学历均在大专以上,超过80%的教师具有本科学历。在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中,教师关注的焦点是校本研修活动能否真正帮助他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否促进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如果不能满足这些要求,那么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对教师继续教育产生阻碍。因此,学校要努力为校本研修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探索具有时效性的研修内容及多样化的研修方式,使校本研修做到因需而培。
(一)基于课堂教学的研修方式: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示范观摩等
为了提升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促进教师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我校坚持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听评课。在听评课活动中,教务处坚持当天听课即时评,力求全方位了解每位上课教师最真实的教学情况。评课时,执教教师先进行自我反思,然后听课领导、听课教师与执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大家围绕核心素养,从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活动设计、学校特色教育的渗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交流,最后由听课领导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明确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教师们一致表示,通过听评课活动,使自己看到了优点,也发现了不足,且能与同事们取长补短,更有利于自己教学工作的改进,是一种最简单最实用的研修方式。
备课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而集体备课则能较大程度提高教学设计的合理性。集体备课一般先由科组组长选定某一教学内容,集中科组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发挥集体的智慧,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开拓教学思路。教师们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迪,相得益彰,使得教学方案不断优化,课堂效果显著增强,这个结果说明集体备课也是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研修方式。
同课异构是依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难点或热點,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示范观摩课的重点在“示范”与“观摩”,把好的“课”展示出来,供教师们观摩、学习,能起到触类旁通、启迪借鉴之用。这两种亦是课堂教学中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研修方式。
(二)基于专家指导的研修方式:名师工作室、国培计划、区培计划等
2017年11月30日,罗德凤名师工作室与我校语文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启动,活动主题为“搭建名师引领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此次活动采取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带教、师徒结对的“导师引领”形式,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成员传帮带的作用,促进我校语文教师专业全面提升。在活动启动当天,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罗德凤主任作了题为《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阅读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进行交流研讨活动,教师们针对自身教学实际展开了积极的自我评价,每一位教师自评后,罗德凤主任都会作出相应的“问题诊断”,指出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这些建议对改进教师教学具有直接且有效的作用。
此外,我校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他们参加“国培计划”“区培计划”等培训。鼓励骨干教师在培训中积极地与专家、学者交流、取经,将获得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为扩大培训效果,学校要求骨干教师将所得经验分享给本校教师,实现一人外出学习,全校分享受益。
(三)基于专业发展的研修方式:教学竞赛、技能训练等
为锻炼青年教师队伍,使其掌握过硬的教学技能,提升教研素养,我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不同专题的教学竞赛或教学技能训练等活动。例如紧扣特色教育,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教学竞赛,旨在深度挖掘学科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这些内容,把学校的特色教育落到实处。此类竞赛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观摩和展示教学的平台,推进了青年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与内容的研究和探讨,为促进我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学技能训练方面,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微格教学、教学语言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沟通技能、媒体应用技能、板书技能、讲解技能等中某些项目接受训练,以弥补自身不足,提升教学技能。
(四)基于校际合作的研修方式:区域联盟、轮岗交流等
由于我校建校时间短,在特色办学方面积攒的经验尚浅,于是我校跟建校有几十年历史的北海市海城区第三小学结对进行特色联盟办学。在校长带领下我校教师到三小取经,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我校找准了办学方向,确立了“生命教育”主题的特色教育路线。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2018年4月我校正式加入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的生命教育工作室,并成为北海市第一所全国生命教育课题研究实验学校;2018年11月我校荣获2018年度全国生命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轮岗交流也是基于校际合作的一种研修方式,自2015年开始,我校不断外派教师到海城区各兄弟学校轮岗交流学习,按照每年参加轮岗交流教师占在编在岗教师10%的比例,至今已派出8名教师分别到海城区二小、十二小、十五小轮岗交流。经过三年一个周期的轮岗学习,青年教师无论是教学能力还是班级管理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五)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晒课
我校根据国家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活动精神,秉持“立足网络平台,助力教师发展”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晒课工作。任课教师精心备课,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带头进行磨课评课,评选出优质的课程拍摄成录像并上传到相关的校园网站、晒课平台、主题论坛等网络平台,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15年—2017年共晒课25节,获奖15节(60%),其中部级优课3节,省级优课2节,市级优课7节,县级优课3节。
二、建設学校特色课程丰富校本研修内涵
生命教育是本校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在教研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其特色以挖掘到更多可用素材,并开发成校本课程。对此,我们把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工作落实到教研组,分三个阶段逐步展开。第一阶段,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系列课程。我校结合生命教育特色,逐步开发了棋类、舞蹈、书法、口才、礼仪、球类等19门校本课程。第二阶段,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形成科学的校本课程体系。我校目前已经编写礼仪、足球等学科校本课程教材,此后会针对综合实践等方面进行校本课程研发。第三阶段,进一步开发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在创设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我校针对德育(“阳光使者”系列活动)、科技(创意科技)、心理咨询(青少年心理疏导)三个方面组织教师开发拓展型、研究型课程。
结合生命主题进行校本课程创设,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无论从课程类型的多样性,还是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均能体现教师在教研方面素养的提升。
三、结合科研提升校本研修的质量
在应用新教材和实施课改的过程中,我校教师发现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我们适时以校本研修为平台开展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和实效。
(一)科训一体,发挥管理模式的优势
一方面结合学校特色教育发展规划,对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进行有机整合,把“智慧教师”的打造纳入特色办学文本的重要内容,文本中明确指出:通过“道德讲堂”“名师工作坊”“教学智慧大比拼”“教师小课题研究”和“科组研修沙龙”等多个平台及一系列活动,把我校教师精心打造成智慧型教师。让科研和培训制度化,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为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为了把教师培训和课题研究进行深度融合,以更好地开展特色教育相关工作,我校加入了北京生命教育科普促进会成立的生命教育工作室,成为生命教育实验学校基地,并成功申报了《生命教育活动设计研究》国家级课题。此外,我校省级课题《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途径探究》秉持着“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原则,课题组内各成员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科研能力等五方面内容着手,力求通过一系列有效形式把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小处。
(二)专题研究,推动教学研究
我校科研工作的目标主要有两个面向,首先是面向实际,对其应用性进行增强;其次是面向教师,对其实用性进行强化。面向实际即关注教学实际。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因此,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必须关注并走进课堂,并将课题的前瞻性等理念有效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我校要求教研组、教师个人将课堂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确立研究的主题,倡导以教研的形式来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合教学已有的资源、针对学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瓶颈,以科组为单位开展小课题研究。面向教师即关注教师的主体性。我校将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尤其是和教研组建设相结合,要求校本研修课题化。我校提出,教研组在开展各项新课程教学研究活动(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中应围绕教研组课题,不断发现教学质量的增长点,挖掘生命教育的闪光点,并加以归纳、提炼;关注教育理论学术的探索,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课堂教学改革紧密结合,倡导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教育科研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最终实现教学过程中教与研的优化互动,促使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进入到课题研究的高度,成为智慧型教师。通过群策群力,我校在教研活动中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我校有北海市名校长工作坊成员1人,海城区名师工作坊成员2人,海城区名校长领跑工程培养对象1人,海城区名师领跑培养对象3人。教师团队在各级各类教学、教研评比活动中,先后有152人次获奖。
校本研修是一项持续且过程繁琐的教学研究、培训工作,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采取多种研修方式使校本研修做到因需而培,同时也要努力建设学校特色课程使校本研修内涵变得更丰富,以及注重通过课题化教学研究提升校本研修的质量,做到这几点,方可切实提高校本研修的成效,使广大教师受益。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乡村小学教师培训的实践研究(以北海市海城区为例)》(2017B035)研究成果。
(责编 黄健清)